佛 法 答 問
王 驤 陸 居士
問:人何故而應當學佛?
答:為了生死故,應明此一大事因緣故,
此是正宗,亦名正法。
問:人因何而入生死?
答:人各各有佛性,本來清淨寂滅,無有生死,
只緣見境而起妄見,執取不舍,隨幻心以輾轉流浪,
遂入生死,且習久不覺,此入彼出,六道往來,
無有止息,遂名生死輪,而一念之起滅,即一生死也。
問:如何能了生死?
答:了有二義:
一為瞭解,明白了生死之義,本不得者,此屬於理。
二為終了,在明心見性後,永不入六道者,此屬於事。
但此二了,僅斷分段生死,終未離義,亦未離法,
遂未離心,畢竟還在生死中。必待功深力足,法淨心空,
了了了時,無可再了,則不取生死,不厭生死,
此變易生死了,而生死真了矣。
一為瞭解,明白了生死之義,本不得者,此屬於理。
二為終了,在明心見性後,永不入六道者,此屬於事。
但此二了,僅斷分段生死,終未離義,亦未離法,
遂未離心,畢竟還在生死中。必待功深力足,法淨心空,
了了了時,無可再了,則不取生死,不厭生死,
此變易生死了,而生死真了矣。
問:學佛何以能了生死?
答:生死之義,非佛出世,人世終不得明,終不得了,
所以恩深難報,雖粉身碎骨,無以酬也,
而佛尚有種種了生死法門,為人方便不可盡述。
所以恩深難報,雖粉身碎骨,無以酬也,
而佛尚有種種了生死法門,為人方便不可盡述。
問:何以佛有種種法門?
答:因眾生有種種習性故,如病有多種,方藥亦多種也。
問:方藥雖多,究有所宗一否?
答:曰有,佛以眾生之所以入生死者,由一惑字,
以不識自己未入生死前之本來面目,故惑。
不明一切因地與果地,故惑。
能使其不惑,則生死自了,此惟令其明自己之心,
見自己之性。所謂方便多門,歸宗不二,
是第一義,名曰宗一。
以不識自己未入生死前之本來面目,故惑。
不明一切因地與果地,故惑。
能使其不惑,則生死自了,此惟令其明自己之心,
見自己之性。所謂方便多門,歸宗不二,
是第一義,名曰宗一。
問:捨明心見性外,另有法門否?
答:只此一門,除明心見性外,諸法皆不是佛之正法。
問:何故不是佛之正法?
答:佛是覺義,以不明心地,不見心性相貌者,
不名正覺,故不是正法。
不名正覺,故不是正法。
問:在未明心前,修一切法門,
如念佛講經持咒等,豈亦名非正法耶?
如念佛講經持咒等,豈亦名非正法耶?
答:曰然,因了生死成佛,是究竟義,
到彼岸為宗,此念佛等法,是坐船乘筏法,
為歸宗之前方便,及到近彼岸,自身兩腳跳上岸時,
才是真佛法,及已上岸,連佛法亦不有,
一切清淨無餘,斯則名為佛矣。
到彼岸為宗,此念佛等法,是坐船乘筏法,
為歸宗之前方便,及到近彼岸,自身兩腳跳上岸時,
才是真佛法,及已上岸,連佛法亦不有,
一切清淨無餘,斯則名為佛矣。
問:佛法何以要分宗?
答:佛本不分宗,是為後來人方便,然反分門戶之累。
如守戒為律宗,本來戒體戒相具足,利根人原可一悟成佛,
但愚人一法不能開悟,勢必加行他宗,
故律宗者,以律法歸於宗也,非僅以律為宗也。
禪者,以禪定法歸宗也,非僅以禪為宗也。
又修禪者,非不修戒律,且戒律亦有初學久修深淺之不同,
方法亦宜隨變,非廢之也。
淨土宗者,亦以淨土法歸宗也,歸宗後,方可往生,
然往生咒,密宗也,齋戒,律宗也,發願,心宗也,
尚必以各宗為輔,始可行堅證實。
若專以淨土為宗,則鄙小之見,必不肯兼修他宗,
而立穢淨之劣見。今之不求自己功行,發願往生,
一味謗他宗分門戶之輩,已背淨義,非佛弟子,
斷不能往生,故分宗非佛之本旨也。
如守戒為律宗,本來戒體戒相具足,利根人原可一悟成佛,
但愚人一法不能開悟,勢必加行他宗,
故律宗者,以律法歸於宗也,非僅以律為宗也。
禪者,以禪定法歸宗也,非僅以禪為宗也。
又修禪者,非不修戒律,且戒律亦有初學久修深淺之不同,
方法亦宜隨變,非廢之也。
淨土宗者,亦以淨土法歸宗也,歸宗後,方可往生,
然往生咒,密宗也,齋戒,律宗也,發願,心宗也,
尚必以各宗為輔,始可行堅證實。
若專以淨土為宗,則鄙小之見,必不肯兼修他宗,
而立穢淨之劣見。今之不求自己功行,發願往生,
一味謗他宗分門戶之輩,已背淨義,非佛弟子,
斷不能往生,故分宗非佛之本旨也。
問:然則分宗究有礙否?
答:曰無礙,只要明白宗旨,分宗為便於專一起見,
乃一門深入之意,不故立門戶則可,而分宗之義,
因各人根器不同,有性所近者,故立先後,
及將到彼岸時,則同一歸宗矣,亦不至執取一法矣,
譬如大學中學之課本,自異于小學也,
非小學為劣而大學為勝也。
乃一門深入之意,不故立門戶則可,而分宗之義,
因各人根器不同,有性所近者,故立先後,
及將到彼岸時,則同一歸宗矣,亦不至執取一法矣,
譬如大學中學之課本,自異于小學也,
非小學為劣而大學為勝也。
問:各宗歸宗之義可略示否?
答:可以。佛法各宗,有直證過渡二種,茲約述如下:
(一) 過渡者:先使修至萬法歸一後,更由一歸宗者也。
甲、相宗:破相無餘,然後歸性者。
乙、律宗:以戒律攝心於一,然後證入法空見性者。
丙、天臺:先修一心三觀成就,然後空觀見性者。
丁、淨土:先修至一心不亂,證入阿裨跋致往生後,
再修至華開見佛者。
再修至華開見佛者。
戊、密宗:此指東藏現行所傳諸密法,先由事相儀規,
攝心歸一,然後再修無相密,直證悉地者。
攝心歸一,然後再修無相密,直證悉地者。
(二) 直證者:下手即尋一歸何處,直指心田者,
此必隨根而授,非可普傳,且有仗佛力與自力二種。
此必隨根而授,非可普傳,且有仗佛力與自力二種。
己、禪宗:此不假文字語言諸法,仗自力一意尋參證入者,
以仗自力故,非二三十年不能徹了。
且痛師資之日少,加以時代不同,根器日薄,
無人敢於問津,不得已求過渡法以自了,
轉入他門,此最可痛心者也。
惟佛法無滅時,以佛性無滅時也,今之入佛者,
皆具夙世因緣,利根亦自有人,徒以師資太少,
接引乏人,遂都湮沒。今於禪宗衰落之際,
忽有異軍突起,為宗下開一無上方便法門,
則無相密心中心法出世因緣也。
以仗自力故,非二三十年不能徹了。
且痛師資之日少,加以時代不同,根器日薄,
無人敢於問津,不得已求過渡法以自了,
轉入他門,此最可痛心者也。
惟佛法無滅時,以佛性無滅時也,今之入佛者,
皆具夙世因緣,利根亦自有人,徒以師資太少,
接引乏人,遂都湮沒。今於禪宗衰落之際,
忽有異軍突起,為宗下開一無上方便法門,
則無相密心中心法出世因緣也。
庚、印心宗:即心中心密,此仗佛力,三密加持,
不重有相,唯證心田。以一切修法,
為大愚阿闍黎廬山親證後特定之法,
故後人依之而修,必可於二三年內證入,
無三十年問津之苦矣。
不重有相,唯證心田。以一切修法,
為大愚阿闍黎廬山親證後特定之法,
故後人依之而修,必可於二三年內證入,
無三十年問津之苦矣。
問:在中國佛教中,以何宗為大?
答:法無大小也,論人數,一若淨土為多,
然真往生者極少。
只禪宗一門,其潛力最大,中國之所獨有,
推行於日本及中國臺灣等地,印度反無矣。
國內修禪定者,向不與世通,而國人根器特異,
如老幼男女內道外道,莫不喜歡金剛般若經、
心經、壇經與彌陀經也,可見其潛勢力之大矣。
世人每以彌陀經為淨土經,不知其為禪宗之要經也。
修淨土者,只得其上半部,慕其極樂而已,
未能通達實相之妙,如不通宗者,決難得其妙諦。
然真往生者極少。
只禪宗一門,其潛力最大,中國之所獨有,
推行於日本及中國臺灣等地,印度反無矣。
國內修禪定者,向不與世通,而國人根器特異,
如老幼男女內道外道,莫不喜歡金剛般若經、
心經、壇經與彌陀經也,可見其潛勢力之大矣。
世人每以彌陀經為淨土經,不知其為禪宗之要經也。
修淨土者,只得其上半部,慕其極樂而已,
未能通達實相之妙,如不通宗者,決難得其妙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