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虛 、 守 靜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覯其復。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周,
周乃大,大乃道,道乃久,
歿身不殆。
老子 ─ 道德經
老子 ─ 道德經
學道推而致極則虛,觀微而至於虛極、
則其守靜觀皦,必至於固焉。
然後無中生有,萬物並作並生於前,吾得道之真常與我,
此我之命根也,故吾守虛靜、不與之同作,
而以覯其歸根復命之時,惟恐心火交乎腎水、否而一念不生。
夫萬物之體雖芸芸,紛紛多矣,及其終也,
不見其芸芸而與之各歸其根,即是動極而靜,
則萬物無足動我也,萬物並作而交于心,則有復於無,
是則歸根曰靜矣,是靜則曰復命。
是則歸根曰靜矣,是靜則曰復命。
命者我生之本然,常現之理也,
復其本然之命,則無動也,亦無靜也,
知而順之,乃是常久而不易者,故復命曰常而已。
知而順之,乃是常久而不易者,故復命曰常而已。
人不知此常久不易之道,必非微妙玄通之士,亦即不解常道之輩,
則其人未免不妄作妄動,為無知之助長,失道而招致凶亡之命運。
則其人未免不妄作妄動,為無知之助長,失道而招致凶亡之命運。
人知常道,則其心與天地同大,豈心徒明而已,量大則何物不容,
能容則徧覆萬物而無私,無私乃可以何事而不公,公則物皆歸往,
乃可以周普天下,周則無不覆禱,自王侯以至庶民,一體皆然,
而又不足以盡宇內之四大,故周乃大,大則如天於穆不已,
能容則徧覆萬物而無私,無私乃可以何事而不公,公則物皆歸往,
乃可以周普天下,周則無不覆禱,自王侯以至庶民,一體皆然,
而又不足以盡宇內之四大,故周乃大,大則如天於穆不已,
而臻於道,故大乃道,天下惟道乃久。
人得此常道而合乎内之四大,則終其身無非道,可以常久合道,
則道又何殆?歿身而有不殆者存,即所謂能敝而新也。
則道又何殆?歿身而有不殆者存,即所謂能敝而新也。
致者 ─ 委致、推致、推窮,清除心知之作用,使心定身放下也。
虛者 ─ 靈心空明,無所於忤,不帶成見,排除外物煩擾之有,
使人安寧靜默,神靈從中來也。
極者 ─ 極度、頂點、徹底清明于心也。
虛者 ─ 靈心空明,無所於忤,不帶成見,排除外物煩擾之有,
使人安寧靜默,神靈從中來也。
極者 ─ 極度、頂點、徹底清明于心也。
故致虛而極者,委致其心,若一無所著,
則身心窈冥,忘形,有以極乎本然虛靈之妙也。
盖習道心境,原本空明寧靜,因後天私慾與外物之蔽而塞明,
故用致守功夫,損情去慾,推窮復命,使知萬物本來不有,
一切聲色貨利,皆虛假不實,如此則不與交、縱有亦無,
進而無為,虛之又虛,不見有可欲之相,道域自大,道心自定,
而致虛於極,即入道矣!
一切聲色貨利,皆虛假不實,如此則不與交、縱有亦無,
進而無為,虛之又虛,不見有可欲之相,道域自大,道心自定,
而致虛於極,即入道矣!
而致虛若不極,則見得忘真,競進不休,是有而未忘失,
無以成其虛也。故致虛,必致極境,不極不成。
無以成其虛也。故致虛,必致極境,不極不成。
守者 ─ 存守,専一其心,不雜於物,則有極乎靜之真矣。
靜者 ─ 動之根,安止也,心體本來不動,絲毫不掛也。
篤者 ─ 厚也,固也,頂點,實行,純粹精一,能虛能靜也。
靜者 ─ 動之根,安止也,心體本來不動,絲毫不掛也。
篤者 ─ 厚也,固也,頂點,實行,純粹精一,能虛能靜也。
修士守法靜,一而不變。行而篤厚,心不憂樂,
合虛靜,忘心而空,如此靜之又靜,故曰:篤也。
合虛靜,忘心而空,如此靜之又靜,故曰:篤也。
常人不知外物本來不有,妄以為實有而遂物於率心,擾擾妄動,
見利忘形,心馳不返,是其動未能忘虛,雖其行守靜而心存靜,
其行猶陷于不篤,故不篤之靜非真靜。
見利忘形,心馳不返,是其動未能忘虛,雖其行守靜而心存靜,
其行猶陷于不篤,故不篤之靜非真靜。
萬物者 ─ 泛指一切虛中實,無中有也。
並作者 ─ 夫道能虛能靜,靜極則動,陰極則陽,
萬物於道中之生長盛衰活動、虛實、陰陽、興亡,
皆並存並生,歸於一也。
並作者 ─ 夫道能虛能靜,靜極則動,陰極則陽,
萬物於道中之生長盛衰活動、虛實、陰陽、興亡,
皆並存並生,歸於一也。
吾者 ─ 老子自稱,靈中一點通也。
以者 ─ 得其神而返當來,猶能也。
覯者 ─ 遇也,見也。
復者 ─ 重複,還返,心性不妄動,萬物始生,
以者 ─ 得其神而返當來,猶能也。
覯者 ─ 遇也,見也。
復者 ─ 重複,還返,心性不妄動,萬物始生,
内照清,往復循環之謂。
引用自【天台經幢‧老子真本】 趙聞起 先生 撰
引用自【天台經幢‧老子真本】 趙聞起 先生 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