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法四十九年,

               未曾說著一字?

撰文:   元音老人

 

 
 (1)法身無相,不說而說

       有言說的法皆是假法。法身實相,是無相的。
      真說法者,不說而說故。
 
      佛有法身、報身、化身三身。
      化身是佛應眾生機緣而顯現的應身,是我們大家都能看得見的
      色身、肉身。化身說法是用嘴巴講、用口說,或是寫出經文,
      通過語言文字的表達來說法,這些都是有相的。

      報身是佛的智慧身、光明身,是佛在因地修行,積累的智慧功德,
      是福德莊嚴、不可思議的光明大報身。報身有兩種:一種是自受用報身,
      是佛自己受用的內證法樂之身;另一種是他受用報身,是佛慈悲,
      為攝引菩薩向上而顯現的光明報身,就像經上所說的佛之丈六金身。

      菩薩看到佛有這樣好的光明報身,發心也要取得像佛一樣的好報身,
      所以就促進、鼓勵他們積極向上,精進用功。報身說法不是用嘴巴講,
      而是放光顯瑞。《楞嚴經》說得很清楚:佛頂上現的化佛在光中說咒,
      佛按指放光,照到十方諸大菩薩,十方諸大菩薩也放光照佛,等等。
      有光明就有相,所以智慧光明身也是有相的。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有相顯示,都不是真實的,
      都是虛假的。報身、化身都是有相之身,既然是有相的,就都是幻化的。
      幻化身說的法,當然是幻化法,不是真法。

      眾生不認自己的本命元辰,迷惑顛倒,著在相上,造業受報,
      所以生死輪迴也不是真的,而是虛幻不實的。那麼,對虛幻的眾生說虛幻的法,
      只不過是方便應用而已。所以,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說的法也不是真法。
      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是佛的真身,以正法為體,是無相的實相。
      既是無相,就不能跟哪樣東西相比,所以無法可說。

      即或想盡辦法,也說不到它。所以真法以不說為說,無所說是名真說。
      故《金剛經》云:「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從前,須菩提尊者在山洞裏靜坐。諸天雨花供養,讚歎須菩提善說般若。
      須菩提說:「我於般若未嘗說一字,云何讚歎?」天帝說:
      「如是。尊者無說,我乃無聞。無說無聞,是真說般若。」可見真正說法是
      「大音希聲」的,頂大的聲音是無聲之聲,是一般人聽不到的。

      講到這裏,我們要談談化身、報身、法身三個身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大家一般都認為,只有佛才具法、報、化三身,我們凡夫望塵莫及,
      是沒有法、報、化三身的。而要想證成法、報、化三身,還需要等三大阿僧祗劫,
      修成果地佛之後,才能圓滿俱足。

      實際上,我們就是在凡夫地,這法、報、化三身也一點不缺。為什麼這樣說呢?
      所謂清淨法身,就是當我們一念不生時,了了分明、非同木石的靈知。
      它是無形無相、無實無虛、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人人具有的天真本性。

      所謂圓滿報身,就是我們的智慧。這個智慧就是光明,是能夠知道事情怎麼做、
      工作怎麼完成、怎麼待人接物等等的智慧光明身。

      所謂千百億的變化之身,就是我們的作用。我們能講道理,研究科學,創造發明,
      能生產製造各種東西。那麼所創造、建立、生產出來的事事物物都是我們的化身。
      但是,一般人不明了,錯認為肉身是我,把肉身以外的東西認為是我所有。

      其實,這個肉體不是真我,只是真我的房子,真我的住所。
      它不是主人公,是僕人。真我(即自性)才是真正的主人。
      世上的一切事物,一切形色都是我的化身顯現,都是我的變化所作,皆是化身。
      因此,只要我們能認識到自己的本性,就是認識到了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真正的佛。

      天真佛性眾生皆具,無所欠缺,不是只人有而異類沒有。
      你能夠了悟明白,這一念清淨心光,即本體空分,是法身佛;
      一念無分別心光,即本體顯了分,是報身佛;
      一念無差別心光,即一切現相俱是本性所變現,是化身佛。

      你能夠如是了悟明白,精進修行,在事境上勤加鍛煉,除盡執相的妄習,
      進而度化眾生,積累功德,圓證菩提。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法僧三寶。

  (2)真如實相,無可言說


       「真」是真實不虛,「如」是如常不變。
      真如為萬法之體,在染在淨,其性不改不變,故曰真如,
      即眾生真實如如不動之本來面目,亦是一切眾生應緣起用的靈妙真心,
      亦稱佛性、法性、自性等。

      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他親證的本來如是之境,非是創說,
      或是說了之後才有的。這樣,雖說亦同未說,即一字未說。
      佛性是無形無相的,故不可名狀,絕念離知。
      不是用言說可以說到的,所以叫「言語道斷」;也不是用我們的思想、推理、
      想像所能得到的,所以叫「心行處滅」。

      言語說不到,情識不能及,不可言說,說了即不是,
      所以「動念即乖,舉心即錯」。只有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才能相應。
      佛最後在靈山一會,拈花示眾。
      他不講話,只把天人供養的花拈起來,舉示大眾。
      這時候,在會的人很多,天上的、人間的,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天人罔措。
      只有迦葉尊者會心微笑相應
。(摩訶迦葉尊者心領神會,契入佛的提示,微微一笑,與佛心心相印。)

      佛立即宣告說: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於摩訶迦葉。」

      從斯開創了禪宗法門。這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圓頓法門,
      不是四禪八定的漸次禪定法。所以,無言說可表,無文字可立。

  (3)佛示涅槃相,意表真心不生不滅,
           不動不搖,離於言說,方證實相。


      只要我們安住不動,不為境轉,不著一切相,離諸戲論,實相當即現前。
      佛說《涅槃經》一晝夜之後,就入涅槃了。佛教講的涅槃並不是指人死亡了,
      細細地講有四種涅槃:

      第一、自性涅槃:

      就是一切眾生,不論飛禽走獸、蠢動含靈,都是有佛性的,都有覺性。
      它是不生不滅的。佛性並不因有了肉體軀殼而生,也不因肉體毀壞了而亡,
      它是不生不滅的。

      在你生命未形成之前,它是如此;在你降生之後,它也是如此;
      乃至死亡之後,它仍是如此。它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動不搖、
      不垢不淨的,這就是涅槃。

      其意就是寂滅輕安,不生不滅。所謂寂滅,並不是死亡,而是不生不滅。
      只要心不生不滅,寂滅就現前,就證了涅槃妙果。
      我們學佛修法就是要證到涅槃。

      第二、有餘涅槃:

      是小乘聖人所修所證之果。蕓蕓眾生執著於我。
      有我這個人,我就要享受,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貪得無厭,
      造業受報。由於被善惡業所感,其壽命即有分限,其身形亦有段別。
      或為人身,或為天人,或為修羅,或為餓鬼,或為畜牲,或到地獄,
      在六道中輪迴不已,不得出頭,故其生死為分段生死。

      小乘聖人,總認為有法可得、有道可修、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證,這叫法執。
      他們斷六根時,我執已滅,「人我」已了,善惡不著,所以能夠出六道輪迴,
      了分段生死。但他們入於大我,執著法身的四大種性為我。

      同時,羅漢執著於苦集滅道四諦法,辟支佛又執著十二因緣法。
      法執未了,思想上不免有一生一滅的變易,意境上即不得安穩受用。
      吾人修道,由迷轉悟,由凡夫而羅漢、菩薩,每一意境的轉化,恰如一度生死。
      此意轉而非形遷的變化,即變易生死。

      小乘聖者還有變易生死在,尚留有尾巴,所以叫有餘涅槃。

      第三、無餘涅槃:

      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都了了,有漏之因都淨盡了,也叫做「漏盡通」,
      這就是無餘涅槃。

      第四、無所住處涅槃:

      這裏有個問題。我們活著的時候,因為有個肉體在,總須有個寄託處,
      心裏不免想:一旦一口氣上不來了,四大分散了,到什麼地方安身立命呢?
      修淨土宗的人說:「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西方去了。
      我們依靠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再去修證,我們是有地方去的。
      你們修禪宗和密宗的,將來到哪里去呢?」

      這是佛教徒的一個大問題。我們假如能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學習佛教經典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因為佛說法,就是要解決這個生死大問題。

      前面說了,自性是不生不滅的。所以,生無所生,死無所死。
      之所以有生死,無不是我們的執著在作怪。活著的時候,把一切都妄以為實有。
      人身、家庭、金錢、物質、名利、地位等等,樣樣都想追求,都要貪取、佔有。
      於是執著外來的境界,心隨境界轉,有取有捨,有愛有憎,所有的一切,
      都種在你的八識裏了。這個第八識,叫阿賴耶識,是儲藏識。
      所有一切好的種子、壞的種子,生滅與不生滅,都儲藏在這個倉庫裏。

      一旦人死了,肉體已壞了,四大分散了,這個身體不能用了,房子壞了,
      要搬家了。這個時候,因執我故,就生出了中陰身。

      中陰身者,就是原來的肉身已壞了,人已死了,而未來的身體還未形成,
      還沒投胎轉生,就在這中間時期,第七識末那識 — 我執,
      執著了有我,就有我身,於是由意生出一個虛幻縹緲之身,叫中陰身。

      人身肉體是以地大為主,是沈濁的。而中陰身是以風大為主,是縹緲的。
      因為沒肉身包裹它,它有五通。因造業受報,業力所感之故,
      隨生前所造的善惡業而分別遮蔽了好或壞的地方,顯現出相應的或好或壞
      的境界。這時八識裏的種子都翻騰出來了。過去因執著得厲害,
      現在見了境界、影相,就隨之心動、追逐、執取,於是又在相應的六道中
      轉生了。

      因此,追究生死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念妄動,執著事相,執取境界,
      而落入相應的業果中。
如果我們現在時時鍛煉自心,曉得一切色相,
      一切境界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妄想現前,不去追逐,不去貪求,不去執取,
      心都空淨了,那麼一旦這肉體損壞時,四大分散了,這八識心王出來之後
      即能做主,不隨境轉而不入胎胞。

      因此,我們修法用功,就須於活著的時候加緊努力,提高警惕,
      認清一切色相皆如夢幻,不執取追逐,而現證菩提。
      活著時即瀟灑自在,死後任他幻境變現,也無心可動。
      若如此,即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來去自由,而隨緣赴感,無不自在了。
      這種不受環境支配,不為業轉的成就作略,才是真了生死。
      此謂之「無所住處涅槃」。

      所以說,淨土不只是西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無不是佛世界,
      無不是淨土。只因我們心光不圓,不能朗照,所以不見。
      如果我們心空不著相,光明朗照,即能十方淨土一時齊彰。
      忉利天王的宮殿裏,掛著一個幢,叫因陀羅網,是用寶珠結成的。
      一顆顆寶珠彼此放光相照、相攝,交相輝映,沒有妨礙,就像是佛與佛
      心心相映,光光相照,沒有妨礙一樣。

      我們眾生的心也是如此。只要能一切放下,就得大自在了。
      這時,就不會再問「要到什麼地方去」了。

      我們有了身體,就像是有個東西一樣,有東西就要有個地方來安置。
      如果徹底究竟了,什麼東西都沒有了,還找什麼地方來擺放,
      找什麼地方來安置呢?

      我們已曉得了法身是無形無相的,是沒有東西的,那還要有什麼住所、
      什麼地方呢?講到報身,報身是一大光明藏,光明雖有相,
      但這光明是無住的。講到化身,化身是為度眾生而設施變現的,
      用來度有緣眾生。什麼地方有緣,就到什麼地方去。
      所以,一切處都是圓融無礙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