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如何而用?
 

  


佛學精深博大,宗派又多,
初學佛者常有如置身迷宮不知其下手處之嘆
  現在且由人體方面來加以探討,
一般人體能用皆屬四度空間的範疇,
未修
行凡夫難出其臼,難以探究其現象。


其中第一個為六根能用限制:

眼、耳、鼻、
舌、身、意是為六根,現實的世界,
眼睛所視、鼻子所聞、耳朵所聽、腦中
所思者,
實際上亦為六根的世界,一個人的物理、
精神領域所及,皆不出此範圍。

第二個為睡中的迷惘境界:

不知莊周夢蝶,或蝶夢莊周,
意識隨流轉,不知修行為何物。

第三個為幻覺的境界:

三界如空花,眾生據以為實,如
夢似幻;
睡中幻幻有三千,醒時杳杳猶如煙。
幻覺是腦神經、意識的作用,
非實相境界,純屬虛妄。

第四個境界:

則是我法兩空,心要空,但不昏沈。


       佛教淨土宗的修法,以觀相,觀想為主,此即六根
用,
       以心、口念佛,用意識在觀相、觀想,藉此同佛相應,
       但此外另有一實
相念佛法門,就是念而不念,不念而念,
       從第一境界,直入第四境界,六根
不啟用。
       第四個境界,則是我法兩空,心要空,但不昏沈。

    淨土宗的修法是
依第一和第四來修,起修用觀相、觀相,
      修至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淨念相
續後,而入於空的境界,
       此為由持名念佛而修入實相念佛的境界。
       能淨念相
續、不起念就是定,能不昏沈就是慧,定慧具足,
       此為淨土宗的修法要則。

    至於密宗,則是身、口、意三密相應,仍是起於第一境界,
      手持定印,口頌
經咒,以意識觀想,三密同本尊相應,
       而後六根不用入於定境。

       禪宗的修法
則是頓悟,當下就是佛,
有別於一般拾級而事修的漸法。
       提倡頓悟的禪宗六
祖惠能,其修法始於六根不用,
直入第四境界的空境,但其中不可昏沈,
可失其靈明覺知,否則定慧即不具足,
       此為禪宗的修行法。
 
 
    禪宗講頓悟,但如何是頓法?
      若只是坐中入於定境,一念不起,眼前一
片光明,定慧皆具足,
       處於第四個境界,但能否二十四小時都住此境界?
       餐
飲、行事時又如何?
    若有所不能,境界又如何能保任?

我曾經就以上人生的
四個境界,
詢問過諸多禪修者,真心如何而用?
       頓法頓在那裡?
 
在上述各宗的修法中,禪宗是修體不修用,不立語言文字,
       修體即是修法身體。修行者
若能達於第四種境界,則是修行上路了,
       等於船入長江,浩蕩江河,迤邐而
下。

       但問題是如何保任定境於二六時中呢?
睡覺、夢中又如何修行呢?
    此修
法它宗闕如,本門則是第二加行的功課。 
 
     顯、密諸多佛教徒以此第四境界為聖境界,
理事不融通,真是誤謬啊!
 
    實際上此仍為凡夫境界,是屬平常,然而即便是第二、第三境界,
        眾人亦是
渺茫無知啊!此亦為凡夫境界。

       言至於此,學佛不可不知,
佛性是非動非靜、亦動亦靜、動靜一源的,
    絕非是定中無它物的滅盡定,否則豈非成了植物
人,
佛淨土成了死寂境界。

    修行絕非為此色身,而是著眼於無生死、
無垢淨、無增減的十大一如大涅槃境界 ─ 清淨法身。

    那麼法身之出,如何致之呢?
        修行無它路,唯此四種境界,其餘的祇是如何精進罷了。
    又,睡覺中做功課
,不是理論而是實際的修法,是實修的功夫,
      若能在睡覺中功課不失,那能
用之強非可輕忽。

      佛教宗派中如禪、淨、密三宗,其事修大法,古德並不輕
傳,
    而是要行者自修、自悟、自証,
其峰迴路轉處經禪師畫龍點睛一著,
    那
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祖師語錄】         錄音 / 整理      王賜賢  師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