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現性之禪法


slide0026_image071  
 

  [提要]:禪宗所說的「 明心見性」大多被理解為:

迴光返照,
明瞭自己的內在心性。

                    本文通過對敦煌版《壇經》的解讀,揭示了:
                    若要認識自家心性,唯有通過自家心地上覺性如來,
                    此大放光明的功用的展現來體認。
 
  禪宗講究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當年神秀所呈的心偈便是:

     
 「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從這個偈子可以明顯看出兩點:

一者:神秀將身心打為兩截;
       二者:認為淨心為客塵煩惱所染。

宗密將神秀這種
去除客塵的方法歸入「 息妄修心宗 」。

       如《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上之二中說:
      「 息妄看淨,時時拂拭,凝心住心,專注一境,
及跏趺調身調息等也……此之方便本是五祖大師教授,
各皆印可,為一方師。」

       實際上當時神秀也是以頗深的禪定功夫而聞名。
       據《楞伽師資記》上說,神秀「 禪燈默照,言語道斷」,
      「 守真一門,孤懸心鏡 」。
 
  對於神秀這種向內觀心的禪法,
慧能在《壇經》中給予了批評:

      「 善知識,此法門中,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言動。
           若言看心,心元是妄,妄如幻,故無所看也。

       我們該如何理解慧能與神秀禪法的本質區別呢?
 
  對於神秀這種向內觀照的禪法,慧能繼續批評到:

      「若言看淨,人性本淨。為妄念故蓋覆真如。
            離妄念,本性淨。不見自性本淨,心起看淨,卻生淨妄。
          妄無處所,故知看者,看卻是妄也。

           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功夫。
           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本人認為此處的「 不見自性本淨,
心起看淨,卻生淨妄」的「見」字應該讀作「 現 」。
因為一方面「見自本淨」和「心起看淨」有語意的重複。
這是慧能禪法的特質所在。

       即是說,慧能並不主張有一個內在的自性可見。
       也不同意在自性之外另有一個能見自性的見者。

       對於慧能來說,若是要見自性,
唯有通過自性功用的向外的展現來體認。
       從體用關係上來說,並非離開「 用 」另有一個「 體 」。

       對於體用別離的觀點,
慧能認為是「色身外別有法身」的外道邪說。

在《壇經》中慧能明確提出,通過自性功用的向外展現,
來體認自性的禪法:
 
「 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
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
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 

      也就是說,慧能主張通過「 現性 」來「 見性 」,
  但無「」「」之別,當下就是,言語道斷
 
若「」後再「」,便是擬思即差
      而非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了

      同理,「明心見性」的「 明心 」
就可理解為「 讓心大放光明 」。
      如《壇經》中說:

「 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
     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
    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銷滅。
 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眾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

      這裏也可以看出若大眾要「見性」或「明心」,
      也是通過自性功用的彰顯來體認的。

在此處的彰顯便是「 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
      這種觀點論述較明白的可以在
《大意普覺禪師住育王廣利禪寺語錄》中看到:

「 西天國王問波羅提尊者曰:我欲作佛,不知何者是佛?
尊者曰:見性是佛。              王曰:師見性否?
尊者曰:我見佛性。              王曰:性在何處?
                   尊者曰:性在作用。              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見。 

         尊者曰:今現作用,王自不見。

         王曰:於我有否?           
         尊者曰:
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
            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
         尊者曰:若出現時,當有其八。
         王曰:八處佛性當為我說。

         尊者曰:在胎曰身;處世名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
                         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 

                           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
                       不識喚作精魂。王聞是言心即開悟。”
 

  這種通過自(家)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功用的展現來體認
      「明心現性」的禪法深刻地影響了後來的洪州禪。

       宗密在《圓覺經大疏鈔》卷三中對馬祖道一的這種禪法,
做了詳細的描述:

      「起心動念,彈指磬咳揚扇,所作所為,皆是佛性全體之用,
          更無第二主宰。如面作多般飲食,一一皆面。

          佛性亦爾,全體貪嗔癡、造善惡、受苦樂,一一皆性。
 
……又云:

          ……揚眉動睛,笑欠磬咳,或動搖等,皆是佛事。
故云觸類是道也。」

      洪州禪法被概括為「無修即修」,
      同時也是活潑潑佛性的自我彰顯

      對於外人這便又是一種開示,一種功德無量的表法。
      這也正是禪師為眾生福田的根本所在。
如《佛祖歷代通載》卷第十五中談到:

      「 一日問曰:某自到來不蒙指示心要。
             悟曰:自汝到來,吾未嘗不指汝心要。

         
曰:何處指示?
        悟曰:汝擎茶來吾為汝接,汝行食來吾為汝受,
汝和南時吾便低首。何處不指示心要?師低頭良久。
         悟曰:見(現)即直下便見。擬思即差。」
 
   慧能傳下來的這種「體用不二,以用現體,觸目即真,發言即誠,
     所行即是」的「 明心現性 」的禪法,實際上深深影響了宋明的陽明心學
      和現在的新儒學。
總而言之,慧能所創「明心現性」的禪法,
      可以說是中國對世界最為光輝偉大的貢獻之一。
      它引領著我們遠離無明習氣,讓我們走上自強不息的人生道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