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無有覺,覺則為覺 

【金剛三昧經】   智諭法師  註解

 
1099534089   
 


【無住菩薩言。諸境亦然。非空相非無空相。            
佛言。如是。彼可境者。性
本決定。決定性根。
無有處所。無住菩薩言。覺亦如是。無有處所。

言。如是。覺無處故清淨。清淨無覺。
物無處故清淨。清淨無色。】

  
無住菩薩,深領佛意言,諸境亦是一樣,
非空相非不空相。佛言如是,如汝所說。
因為彼境者,性本決定畢竟空寂。
以決定性根,畢竟空寂故,無有處所。

以無有處所故,不得謂之空,亦不得謂之不空。
無住菩薩言,覺亦如是,無有處所。
不得謂之空,不得謂之不空。

以如是故,佛以一覺,覺諸眾生。
雖覺一切眾生,而實無一眾生被覺者。
 
佛言如是,汝解我所說義也。
以覺無有處所,所以覺性清淨。
以覺性清淨故,所以不可說有覺。

色亦如是,一切物無處所故,所以清淨。
色清淨故,所以不得謂有色。
以一切法性,畢竟空不可得故。


若謂有處所可得,皆是有住生心也。
若心無所住,則空不可得,不空亦不可得。
故曰非空非不空,無有空亦無不空。
當知我人於法見空,見不空,皆強立知見也。
 
 
 
【無住菩薩言。心眼識亦復如是。不可思議。       
佛言。心眼識亦復如是。不
可思議。何以故。
色無處所。清淨無名。不入於內。眼無處所。
清淨無
見。不出於外。心無處所。清淨無止。
無有起處。識無處所。清淨無動
。無有緣別。
性皆空寂。性無有覺。覺則為覺。】

 
在心曰知,在眼曰見,
於識則為了別。


於空性中,不立知見了別,
是謂本覺性
地。

若立知見了別,便違空性。


故無住菩薩言,心眼識亦復如是,非空非不空,
可住著,不可思議。
  
佛言,是的,心眼識亦復如是,
非空非不空,不可住著,不可思議。何以故?
因為色塵性空,無有處所。

無處所故,所以色塵清淨,無相無名。
以色塵清淨無相
無名,所以不入於內。
不入於內者,不入於眼根也。
換句話說,因為色塵空故,所
以不入於眼根。
 
眼根亦是一樣,因為眼根性空,無有處所,無有所在也。
故眼根清淨無有住著
,所以無見。

眼根清淨無見,所以不出於外。
不出於外者,不接觸外塵也。
心性空寂,無有所在處,所以清淨無有住止,亦無起處。
謂淨覺心性,妙湛不
動,無有起滅也。
 
 
性空寂,無有處所,清淨無動。
以識性空寂,所以清淨不動。

眾生見靜見動
者,
皆是妄識取著幻相也。


如果妄識不起,則諸幻滅盡。
諸幻滅盡,而清淨覺性不
動。
   如是則無緣相,亦無了別識了。
 
當知一切緣相,皆是自心所現。
自心現諸緣相,還以自心生見,
了別自心所現
的緣相。

當知終無心外法,能與心作緣也。
何以故?萬法唯是一心造故。
 
性皆空寂,性無有覺,覺則為覺。
 
法性皆悉空寂,以性空寂故,
所以空性以外,別無有覺。

覺則為覺者,謂如是
覺,則為覺了。
經云了達於空性,是名為菩提。
菩提者,覺也。覺者,了達於空性
也。

  
 【善男子。覺知無覺。諸識則入。何以故。              
金剛智地解脫道斷。斷已入無
住地。無有出入。

心處無在決定性地。其地清淨如淨琉璃。
性常平等如
彼大地。覺妙觀察如慧日光。

利成得本如大法雨。入是智者。
是入佛智
地。入智地者。諸識不生。】

 
佛言善男子!
如果覺知空性無覺,諸識便入空性菩提了。
因為金剛智地,解脫
道斷。斷已入無住地。
 
金剛智者,佛智也。
謂佛智堅如金剛,不為一切所壞,能壞一切。
金剛智地者
,佛地也。

於佛智地,無解無縛,故曰解脫道斷。
既然解脫道斷,故入無住之地。
不住於解,不住於不解。
 
無有出入,心處無在,決定性地。
心無所住,量等虛空,所以無有出入,無有在處。
決定性者,證無上菩提也。

無上菩提者,畢竟空也,空即菩提也。
其地清淨以下,舉譬喻明無上菩提之地。

計有四喻,以明四德:

       清淨如淨琉璃
,明法身德。
 
性常平等如彼大地,明解脫德。

覺妙觀察如慧日光,明般若德。

利成
得本如大法雨,明化世德。
 
淨琉璃是一種青色玉石,清淨無瑕,用喻法身德。
性常平等,如彼大地。大地其性平等,等載萬物。
不擇淨穢,負四種重擔,一
者大海,二者諸山,
三者草木,四者眾生。然大地自在不染,用喻解脫德。
 
覺妙觀察,如慧日光。
覺性無住,不住有不住無,謂之覺妙。
如慧日之光,無
所障礙,用喻般若德。
 
利成得本,如大法雨,佛利益一切眾生,
皆令得其本覺。如一雨所潤,萬物滋
生,
此明佛化世濟物之德也。
 
入是智者,是入佛智地。
入佛智地者,則諸情識不生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