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法 無 多 子
天童西岩了慧禪師
徑山無准師範禪師之法嗣,俗姓羅,蓬州(今四川蓬安)人。
了慧禪師夙根深厚,稚幼之時,每與群兒戲,必集沙為佛塔。
長大後,即辭親出家。後出關,投無准師範禪師座下參學。
初禮無准師範禪師,了慧禪師便自陳來歷。
師範禪師聽後,便呵斥道:「熟睡去!」
了慧禪師退出後,遂立志精勤用功,晨昏不怠。
因為了慧禪師舉止得體,聰穎靈活,善於言談,
不久,師範禪師便令他充當不務侍者。
(叢林中侍者的一種,住在侍者寮,但不負普通侍者的職責,
主要任務是接待上層來訪人士,陪他們談話或入室參禮)
不久,師範禪師便令他充當不務侍者。
(叢林中侍者的一種,住在侍者寮,但不負普通侍者的職責,
主要任務是接待上層來訪人士,陪他們談話或入室參禮)
一日,
師範禪師對了慧禪師道:
「覷不透處,只在鼻尖頭,
道不著處,不離唇皮上,
討之則千里萬里。」
師範禪師對了慧禪師道:
「覷不透處,只在鼻尖頭,
道不著處,不離唇皮上,
討之則千里萬里。」
師範禪師的這句話,跟臨濟禪師的下面這段開示,
意趣完全相同:
意趣完全相同:
「道流!心法無形,通貫十方,
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
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
本是一精明,分為六和合。
一心既無,隨處解脫。
山僧與麼說,意在什麼處?
只為道流,一切馳求心不能歇」。
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
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
本是一精明,分為六和合。
一心既無,隨處解脫。
山僧與麼說,意在什麼處?
只為道流,一切馳求心不能歇」。
道就在我們的六根門頭放光動地,若向外馳求,
轉求轉遠,若放下馳求心,一念回光,當下即是。
轉求轉遠,若放下馳求心,一念回光,當下即是。
了慧禪師一聽,恍然有省,便大聲道:
「將謂有多少!」
(我以為佛法有多少,原來無多子!)
(我以為佛法有多少,原來無多子!)
道不屬修,若言修得,即落生滅。
若言不修,又同凡夫。
這裏最關鍵處,是要樹立正見。
何謂正見?永嘉大師云:
「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然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光泡虛出沒。」
有了這樣的正見,
始知生死涅槃,等同空花,
修而不修,不修而修。
若言不修,又同凡夫。
這裏最關鍵處,是要樹立正見。
何謂正見?永嘉大師云:
「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然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光泡虛出沒。」
有了這樣的正見,
始知生死涅槃,等同空花,
修而不修,不修而修。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