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如何住?如何修?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要】
智 諭 法師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若無眾生云何說有眾生及眾生界。
文殊師利言。眾生界相如諸佛界。
又問眾生界者是有量耶。答曰。眾生界量如佛界量。
佛又問眾生界量有處所不。答曰眾生界量不可思議。
又問眾生界相為有住不。答曰。眾生無住猶如空住。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修般若波羅蜜時。當云何住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言。以不住法為住般若波羅蜜。】
佛為利益大眾,乃與文殊菩薩反復問答。
佛問若無眾生,云何說有眾生及眾生界?
文殊答言,眾生界相如諸佛界。
佛界者,法界也,法界者無界也。
以無界故,所以無有一法不入法界。
故眾生界相如諸佛界。
眾生界相是因緣幻現,幻現非實,
仍是無界,故曰如諸佛界。此地之「如」字,不作如同解,
而是如如義,如者不二不異也,
眾生界諸佛界不二不異,是一真法界義。
一真法界者,即是不二。
故法界不二,諸佛不二,菩提不二,
乃至一切法不二,是為一真法界。
不二即是如實空,故佛說諸法一相,所謂無相。
是知不是於「二」以外另有不二,而是一切差異法緣生無性,
以無性故,於「二」當體即是不二。
所以佛以無分別智,能知一切差別法。
假使我們把「如」字作如同講,既說如同,
自然是有二法了。既然得於二法,怎能說
「我說法中無有一法當可得。」呢?
佛又問眾生界有量無量,答曰如佛界量。
一真法界,非有量非無量。如實空非有量非無量,
以一真法界如實空不可分別故。分別者,乃眾生見,
妄於無分別中見有分別。如果不生於見,便不見有量亦不見無量了。
不見有量不見無量,是諸法畢竟空。
而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雖建立一切法,
而一切法緣生無性皆歸畢竟空。所以不得於畢竟空中妄生邪見,
分別有量無量。故曰一切法既然不二,是無一切法。
如此諸法空相,空相諸法。
佛又問眾生界量有處所不?文殊答言不可思議。
在心曰思在口曰議,不可得法言亡慮絕,故不可思議。
既然言亡慮絕,何得謂有處所無處所?
佛又問眾生界相為有住不?文殊答眾生無住。
眾生界自性不可得,焉得有住?由此可以例知一切法悉皆無住。
上文講到不可思議,即此不可思議亦不可得,
若有「不思議」,便是住了。如此方名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接著文殊師利回答佛說,不住法為住般若波羅蜜。
【佛復問文殊師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言。以無住相。即住般若波羅蜜。
佛復告文殊師利。如是住般若波羅蜜時。是諸善根。
云何增長云何損減。文殊師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羅蜜。
於諸善根無增無減。於一切法亦無增無減。
是般若波羅蜜性相亦無增無減。世尊。如是修般若波羅蜜。
則不捨凡夫法。亦不取賢聖法。何以故。
般若波羅蜜不見有法可取可捨。如是修般若波羅蜜。
亦不見涅槃可樂生死可厭。何以故。不見生死況復厭離。
不見涅槃何況樂著。如是修般若波羅蜜。不見垢惱可捨。
亦不見功德可取。於一切法心無增減。
何以故。不見法界有增減故。】
佛復問文殊菩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羅蜜?
因為文殊菩薩曾說「我說法中,無有一法當可得。」
既然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法焉有住與不住?
若謂不住於法,是說明有法可以不住了,
如此說來,豈非前後矛盾。
所以文殊師利答言,以無住相即住般若波羅蜜。
所謂不住法者,是言不住於法相。法相是虛妄的,
不住虛妄的法相,即是住般若波羅蜜。
佛又問文殊師利,若不住於相,則善根云何有增有減?
一般說來,善根有三, 即不貪不瞋不癡。
行人修道,即是損貪欲而取不貪,損瞋恚而取不瞋,
損愚癡而取不癡。故若修三種善根,即有善根相及增減相。
若不住相,則善根怎會有增減呢?
經云清淨心,為眾德本,換句話說清淨心即是善根之本。
何謂清淨心?離一切相即清淨心。所謂一切相者,總說不出四種,
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離四相,則一切相皆離。
清淨心即名般若心,故般若心即一切善根之本。
此即眾生本覺地,於本覺中本來清淨,既無相亦無增減。
貪瞋癡是眾生不覺位,假修習力而達不貪不瞋不癡,
是眾生始覺位。所以於不覺與始覺時,可言有善根增減,
然而本覺,則是廓然大淨,無相無增減了。
所以文殊菩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羅蜜(即不住一切相),
於諸善根無增無減,於一切法亦無增無減,
乃至於此般若波羅蜜亦無增無減。
無增則無取,無減則無捨,故如是修般若波羅蜜,
不捨凡夫法,亦不取賢聖法。因為凡夫法賢聖法皆是假名相,
無一法可得故。既無一法可得,故不見有法可取可捨。
因為這種道理,所以亦不樂涅槃不厭生死。為甚麼呢?
因為不見有生死,何況厭離?不見有涅槃,何況樂著!
乃至亦不見垢惱可捨,亦不見功德可取。於一切法心無增減。
何以故?不見法界有增減故。
因為法界者一界,一界者無界。既然無界,何有增減?
故曰不見法界有增減。世人多是執著增減見,
常聽人說,現在作戰死這麼多人,鬼界一定多得住不下了。
其實一切法只是假名幻有,其性本空,本無生滅垢淨增減,
所以經云一切法空本不生。若人執有增減,便是於無生中妄落生死了。
【世尊。若能如是是名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不見諸法有生有滅。是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不見諸法有增有減。是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心無悕取不見法相有可求者。是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不見好醜不生高下不作取捨。何以故。
法無好醜。離諸相故。法無高下。等法性故。
法無取捨住實際故。是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若能如是,是名修般若波羅蜜。
此是總括以下所說,自不見諸法有生有滅,
直至住實際故,皆是名修般若波羅蜜。
何故說是「名」修般若波羅蜜多呢?
原來所謂般若波羅蜜亦是假名,實無有法名般若波羅蜜,
修般若波羅蜜之「修」,亦是假名。
大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遣一切法,
亦遣此修,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以一切法空,故無有生滅增減。
大般若經云,「一切法空,說為法界,即此法界,
說為菩提,法界菩提,俱離性相,由斯故,說一切法空。」
既然一切法空,空中焉有生滅增減?
心無悕取,心有悕取便是有所得心。
既然無有一法可得,故心無悕取。
不住一切相,即住般若波羅蜜,故不見法相有可求者。
這樣便是修般若波羅蜜。所以修般若波羅蜜須是看破放下,
看破一切法如實空不可得,放下一切法不生悕取貪求,
當下便是般若波羅蜜了。
不見好醜,因為一切法皆離相故。諸法因緣生,
故我們所見者是因緣相,而非法相,因為因緣和合而法未生故。
而此因緣復是因緣相,故知一切因緣當下即是空相。
既是空相,焉有好醜可辨?
不生高下,因為等法性故。
一切法不生不滅,故其性平等。
一切法不二不異,故其性平等。
一切法自性寂滅,故其性平等。
一切法空,故其性平等。
既然其性平等,焉有高下?
見有高下者,是眾生之見,豈是法性也。
不作取捨,因為住實際故。實際者,亦名真際、
本際、無際、真如、法界、畢竟空等等。
故實際者離我人,絕能所,是故無有取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