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  性
 



“心”並不是指我們日常行思考作用的心、
依照邏輯定律思考的心、或心理學家所描繪的
那種有種種感覺、情感的心,
而是在所有這些情感與思想之下做為其基礎的心。

這個心是
cittamatra
( 唯心) ── 做為楞伽經之主題的那個心。
這個心也稱之為“ 性 ”、“ 真如 ”(
svabhava
) ,
是做為一切之基礎的東西。

心可以說是當我們在心理上,對思想與感覺的主題向深處挖掘時,
最後達到的底層,而“ 性 ”則是我們的本體
(ontological)
 
認識所能夠認識的界域。

本體認識的界域亦就是心理認識的界域,反之亦然;
因為當我們到達其一,就發現我們也在另一之中

兩者只是起點不同;其一向內,其二向外,
最後卻會到達相同點

當我們見到了心,就見到了性;
當我們領悟了性,也就領悟了心;它們是同一的

徹悟心的人,他的每一個舉動都與性完美相合
這樣的人就是 ── “ 覺悟者 ”。
佛乃是性的人身表現。

如此我們可以說,性、心、佛只不過是不同的表示法,
當我們從不同的立場來指明同一件事情時,
我們就用了不同的名詞。

而禪宗在它四句話裏所表明的理想,乃是直接去抓住真如
而不要用任何智性、德性、儀式或其他等等做為媒介。

對於真如的這種直接掌握,乃是般若的覺悟 
( 般若可譯之為 transcendental wisdom ,超越智慧) 。

已經覺醒或到達的般若,即是般若波羅蜜多
這個超越智慧,可以將我們關於精神生活的一切疑問,
盡行解答。因此,智慧並非我們一般所知道的智性。

它超越了一切的思辯,
它不是分析性的推理,
   它不是一步一步推論的;
它躍越矛盾、衝突與相互對立的深谷。


因此波羅蜜多意為 “ 到彼岸 ”。




【禪學隨筆】     鈴木大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