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 與 相對
「大乘絕對論」─ 月溪法師
以西洋同一律繩之(同一律謂曰:甲者甲也,甲不能同時又為非甲),
烏乎可? 邏輯乃相對者,而佛語乃絕對者,超越於邏輯之上,
故佛語者乃絕對之邏輯,不可加以批判者也。
烏乎可? 邏輯乃相對者,而佛語乃絕對者,超越於邏輯之上,
故佛語者乃絕對之邏輯,不可加以批判者也。
或問曰:「相對、絕對之理,其詳可得而聞乎?」
答曰:「相對之理,可以言詮,而絕對之旨,則非言所詮。
雖然,相對之終止,即絕對之開始。
故若能窮相對之非,破相對之見,則絕對之旨自顯。
就絕對之本體而言,體絕對待,何有相對絕對之可言?
若執有絕對者,是亦相對也。無已,姑試就其近者論之。」
答曰:「相對之理,可以言詮,而絕對之旨,則非言所詮。
雖然,相對之終止,即絕對之開始。
故若能窮相對之非,破相對之見,則絕對之旨自顯。
就絕對之本體而言,體絕對待,何有相對絕對之可言?
若執有絕對者,是亦相對也。無已,姑試就其近者論之。」
「相對」者,「俗諦」也,又名「世諦」、「有為法」、「有漏法」、
「現象世界」。相對本無,比較而有,有因有依,出於度量,行於時空,
變幻不實,言語所能說明者,故名「相對」。
絕對者,「真諦」也,又名「第一義諦」、「第一義空」、「無為法」、
「無漏法」,體絕對待,不假思量,超越時空,否定一切,而不被否定,
非言語所能說明,乃最究極之真實,故名「絕對」。
「現象世界」。相對本無,比較而有,有因有依,出於度量,行於時空,
變幻不實,言語所能說明者,故名「相對」。
絕對者,「真諦」也,又名「第一義諦」、「第一義空」、「無為法」、
「無漏法」,體絕對待,不假思量,超越時空,否定一切,而不被否定,
非言語所能說明,乃最究極之真實,故名「絕對」。
相對因對比而有,如生與滅、有與無、真與妄、善與惡、美與醜、
一與多……。 對比而有者乃思想感覺作用,變幻無常,
若離於思想感覺用,則是無始無明境界, 能起一念無明,亦是相對。
絕對乃超越思想感覺作用,超越無始無明境, 故無生滅、真妄、
善惡、一多等相,無有變異,無能否定。
一與多……。 對比而有者乃思想感覺作用,變幻無常,
若離於思想感覺用,則是無始無明境界, 能起一念無明,亦是相對。
絕對乃超越思想感覺作用,超越無始無明境, 故無生滅、真妄、
善惡、一多等相,無有變異,無能否定。
相對行於時間空間之内,故有過去、 現在、未來、生、住、滅、大小、
長短、高低、上下。絕對超越時間空間,故無過去、現在、未來、無生、
住、滅、大小、長短、高低、上下。
非生無以見滅,非有無以知無,非真無以別妄,非善無以論惡,
非一無以計鮉,推而廣之,以至四句百非,輾轉反覆,隨時間而飄流,
隨時間以變異,無有標準,不可摑摶。故凡屬相對者,皆非最後之真實,
皆得而否定之。
若於相對中求絕對者,其絕對即是相對之絕對,其真理乃相對之真理。
相對中所得之絕對,乃以其感覺思想所認為屬於同一不變者,仍出自腦筋,
故非絕對之標準。
以善惡而言,君主時代以尊君為善,以叛君為惡,而民主時代以尊君為惡,
叛君為善,是隨時代而變異也;以美醜而言,白種人以面貎潔白為美,
而黑種人則以面貎漆黑為美,乃隨地方而變異者也。
人類以其眼根感覺定黑白青黃,而色盲者則或以白為青、以青為黃,
動物亦各有其黑白青黃,況人類根據其感覺而以此黑白青黃之名加諸物體者,
而隨光線方向而變幻無常,則將以何物為絕對標準乎?
推而至於六根八識莫非如此。此理唯識家講之極詳,西洋之哲學家亦有知之者,
茲不具述。
昔世尊曾示摩尼珠問五方天王曰:「此珠作何色?」時五方天王互說異色,
世尊藏珠,復抬手曰:「此珠作何色?」
天王曰:「佛手中無珠,何處有色?」
世尊曰:
「汝何迷倒之甚!吾將世珠示汝,便說有青黃赤白色;
吾將真珠示汝,便總不知。」
世尊藏珠,復抬手曰:「此珠作何色?」
天王曰:「佛手中無珠,何處有色?」
世尊曰:
「汝何迷倒之甚!吾將世珠示汝,便說有青黃赤白色;
吾將真珠示汝,便總不知。」
故凡屬相對者,皆非真正之知識,皆達思想感覺之,立於時間空間之上。
今人處此地球之上,而強定東西南北以為標準,但另一星球之人,
必不以此為準也;今人以日月出沒而定日夜十二小時,但另一星球之上,
未必皆分日夜, 遑論若干小時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大椿則以八千歲為春秋;
鯤鵬一擊九千里,翼若垂天之雲,而蠻觸則以蝸角為天地。
則時間空間者,果將以何為標準耶?
莊周頗識相對之理,故有鯤鵬等喻,欲求物理之齊,然莊周未達絕對之境,
故終未獲絕對平等之結論。西洋愛因斯坦之相對論,較莊周為又詳,
然彼僅以闡明相對為能事,絕對之境,則非其所得窺也。
總而言之,一切心法色法,皆人類據其感覺思惟而名之,與其本體無干也。
所謂時間空間者,亦人類據其思想感覺為標準而名之,亦與其本體無干也。
而思想感覺之本身,起於無始無明,變幻無,無有絕對之標準。
當無始無明被否定時,則感覺思想亦被否定,當思想感覺被否定,
則一切皆被否定矣,故凡屬相對者,皆得而否定之。
雖然,此之謂否,乃否定其相其名,而其本體自若也。
故一切絕對之境,則無始無明也、思想感覺也,一切一切,全被承認矣。
雖被承認,而面目不同。昔之面目,假也;今之面目,真也,
本來之面目也,則又寧可一概而論耶?
所謂時間空間者,亦人類據其思想感覺為標準而名之,亦與其本體無干也。
而思想感覺之本身,起於無始無明,變幻無,無有絕對之標準。
當無始無明被否定時,則感覺思想亦被否定,當思想感覺被否定,
則一切皆被否定矣,故凡屬相對者,皆得而否定之。
雖然,此之謂否,乃否定其相其名,而其本體自若也。
故一切絕對之境,則無始無明也、思想感覺也,一切一切,全被承認矣。
雖被承認,而面目不同。昔之面目,假也;今之面目,真也,
本來之面目也,則又寧可一概而論耶?
相對之真理,存在於時間空間之中,於某時某地為真理,事過境遷,
則非真理矣。絕對之真理超越時間空間,於過去為真理,
現在亦應為真理,未來亦應為真理;於此地是真理,於彼地亦應為真理;
乃至在其它星球世界,非世界,亦應為真理。
此絕對之真理,即真如佛性也是也。
真如者,又名「實相」,又名「實性」,或曰「如來」;
禪宗謂之「本來面目」,唯識宗謂之「自心現量」、「圓成實性」,
淨土宗謂之「常寂光淨土」,真言宗謂之「毗盧遮那」,
天台宗謂之「自性實相」,華嚴宗謂之「一真法界」,
三論宗謂之「實相般若」,律宗謂之「本元自性」、「金剛寶戒」。
假名雖繁,其體則一;
《唯識論》曰:「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表無變異,
謂此真實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謂此真實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維摩詰經》云:「夫如此,不二不異。」
《金剛經》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總括言之,即萬有之本體,最究極最絕對之真性是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