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打破明心地
— 禪的境界
— 禪的境界
-宣化上人 -
四禪的境界
參禪的過程好象讀書一樣,由小學進中學,進大學,進研究所,
經過這四個階段才能獲得博士學位。參禪這個法門,亦複如是,
分為四個步驟,也就是四禪的境界。簡略述之如下:
經過這四個階段才能獲得博士學位。參禪這個法門,亦複如是,
分為四個步驟,也就是四禪的境界。簡略述之如下:
初禪名為離生喜樂地。就是離開眾生的關係,得到另外一種快樂。
此非凡夫所得的快樂,而是在自性功夫裏邊。到初禪定中,呼吸停止;
外邊呼吸停止,內邊呼吸活動起來,好象冬眠一樣的道理,不再贅言。
這時,心清如水,明如鏡,照了自性的本體,而知道自己在打坐。
此非凡夫所得的快樂,而是在自性功夫裏邊。到初禪定中,呼吸停止;
外邊呼吸停止,內邊呼吸活動起來,好象冬眠一樣的道理,不再贅言。
這時,心清如水,明如鏡,照了自性的本體,而知道自己在打坐。
二禪名為定生喜樂地。在定中出生一種無比的快樂,所謂
「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得到這種快樂,不知道饑餓,
所以可以多日不食不飲,沒有關係,但是不可執著。
如一執著,前功盡棄,即入魔境,吾人不可不謹慎。
禪的境界,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脈搏也停止。出定時,又恢復正常。
「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得到這種快樂,不知道饑餓,
所以可以多日不食不飲,沒有關係,但是不可執著。
如一執著,前功盡棄,即入魔境,吾人不可不謹慎。
禪的境界,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脈搏也停止。出定時,又恢復正常。
三禪名為離喜妙樂地,就是離開二禪之歡喜,得到妙不可言的快樂,
覺得一切都是佛法,一切都是快樂。
三禪的境界,在定中呼吸脈搏停止,意念也停止。
這時候,不念善、不念惡,不念是、不念非,也就是一念不生,
但不要認為了不起。這僅是一個過程而已,離生死還有十萬八千里。
覺得一切都是佛法,一切都是快樂。
三禪的境界,在定中呼吸脈搏停止,意念也停止。
這時候,不念善、不念惡,不念是、不念非,也就是一念不生,
但不要認為了不起。這僅是一個過程而已,離生死還有十萬八千里。
四禪名為捨念清淨地。在此境界連快樂的念也沒有了,已把它捨棄,
而到達清淨無所作為的境界,也就是到了無為而無不為的地步。
到了四禪,乃是參禪功夫所必經之路,沒有什麼不得了,不要誤認是證果。
如果這樣想,就和無聞比丘犯同樣的錯誤,而墮地獄。
而到達清淨無所作為的境界,也就是到了無為而無不為的地步。
到了四禪,乃是參禪功夫所必經之路,沒有什麼不得了,不要誤認是證果。
如果這樣想,就和無聞比丘犯同樣的錯誤,而墮地獄。
四禪的境界還是凡夫的地位,如果精進向前,證到五不還天的境界,
才是證得聖人的地位。但此位尚未了生死,非得超出三界,才能了生脫死。
這一點要弄清楚,不可混為一談。
才是證得聖人的地位。但此位尚未了生死,非得超出三界,才能了生脫死。
這一點要弄清楚,不可混為一談。
證初果羅漢,不但在定中沒有妄念,就是在行住坐臥中沒有妄想,也沒有執著。
到初果的境界,還有七番生死。並不是證到初果,就入涅槃,
只是斷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而已。
到初果時,無論見到什麼境界也不動其心,所謂「對境無心」,
只有道心,專一修禪。外邊境界如何莊嚴,如何美好,
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動搖其心。
這時候不貪財,不貪色,不貪名,不貪食,也不貪睡,一切無所謂。
到這種境界,才可以說是證果。證初果的羅漢,走路沒有聲音,
因為腳離開地面約有寸高。為什麼?
證果人心懷慈悲,深恐踩死小蟲等,所以在虛空走路。
到初果的境界,還有七番生死。並不是證到初果,就入涅槃,
只是斷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而已。
到初果時,無論見到什麼境界也不動其心,所謂「對境無心」,
只有道心,專一修禪。外邊境界如何莊嚴,如何美好,
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動搖其心。
這時候不貪財,不貪色,不貪名,不貪食,也不貪睡,一切無所謂。
到這種境界,才可以說是證果。證初果的羅漢,走路沒有聲音,
因為腳離開地面約有寸高。為什麼?
證果人心懷慈悲,深恐踩死小蟲等,所以在虛空走路。
太虛合一豁然貫通
在禪堂裏用功修行,修到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
天地人都沒有了,東西南北也忘了。這時候,一念不生,就全體現;
全體大用,你都會得到。整天打妄想的話,功夫就不會相應,
所以要用功到一念不生,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臥不知臥。
行、住、坐、臥都不知道,這時候,所謂「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
終日穿衣,未穿一縷紗。」這時的你,就和太虛合而為一,
能和太虛合而為一,才能豁然貫通,忽然明白過來,這就是頓悟的境界。
天地人都沒有了,東西南北也忘了。這時候,一念不生,就全體現;
全體大用,你都會得到。整天打妄想的話,功夫就不會相應,
所以要用功到一念不生,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臥不知臥。
行、住、坐、臥都不知道,這時候,所謂「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
終日穿衣,未穿一縷紗。」這時的你,就和太虛合而為一,
能和太虛合而為一,才能豁然貫通,忽然明白過來,這就是頓悟的境界。
頓悟是平時用功,用到相應才能豁然開悟;
如果平時不用功,就不會有頓悟。
好象小孩子出生之後,天天被熏習,到時候就會說話,
他說第一句話的時候,好比開了悟。
到時候就會走路,當他邁第一步的時候,也好象開了悟。
他怎樣邁第一步呢?因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這種環境熏習之下,
自然而然地會走路。我們用功也是這樣,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來用去,
功夫相應了,一念不生,沒有妄想,就會開悟。
如果平時不用功,就不會有頓悟。
好象小孩子出生之後,天天被熏習,到時候就會說話,
他說第一句話的時候,好比開了悟。
到時候就會走路,當他邁第一步的時候,也好象開了悟。
他怎樣邁第一步呢?因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這種環境熏習之下,
自然而然地會走路。我們用功也是這樣,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來用去,
功夫相應了,一念不生,沒有妄想,就會開悟。
這種開悟,或者是今生天天用功修行,時時用功修行,
等到功夫成熟時,便開悟了,這是今生用功開悟。
這時,有人說,「我看見一個人,他根本沒有用功修行,
可是他到禪堂不久就開悟了。這是什麼道理?」這種情形是特殊的。
今生他雖然沒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在前生是用功修行;
不但修行,而且還是時時刻刻在修行,不過,只差一點點沒有開悟,
等到今生他遇到這種境界就開悟了。
等到功夫成熟時,便開悟了,這是今生用功開悟。
這時,有人說,「我看見一個人,他根本沒有用功修行,
可是他到禪堂不久就開悟了。這是什麼道理?」這種情形是特殊的。
今生他雖然沒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在前生是用功修行;
不但修行,而且還是時時刻刻在修行,不過,只差一點點沒有開悟,
等到今生他遇到這種境界就開悟了。
頓悟雖然是即刻開悟,但仍須靠前生所栽培的善根。
好象種田一樣,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穫。
如果在春天不下種子,到秋天怎能收穀?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我們修道人也是這樣,無論開悟或沒有開悟,都應該勇猛精進,
努力向前,希望在最後一秒鐘得到收穫,認識本來面目。
好象種田一樣,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穫。
如果在春天不下種子,到秋天怎能收穀?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我們修道人也是這樣,無論開悟或沒有開悟,都應該勇猛精進,
努力向前,希望在最後一秒鐘得到收穫,認識本來面目。
坐禪不要求神通
坐禪不要求神通,或求什麼效果。
首先要把身體收拾乾淨,沒有一切疾病。
這樣,則任何邪氣都不能侵入你的範圍。
你若能常有一股浩然正氣,頂天立地,就自然而然能生正知正見,
而所行所作,皆不會不合理,這就是坐禪的好處。
首先要把身體收拾乾淨,沒有一切疾病。
這樣,則任何邪氣都不能侵入你的範圍。
你若能常有一股浩然正氣,頂天立地,就自然而然能生正知正見,
而所行所作,皆不會不合理,這就是坐禪的好處。
你的心境,能時刻波浪不起,無煩無惱,無是無非,無人無我,
在這兒這樣的用功,這即為坐禪之效果。
至於參禪的功效,你自己可以去體驗。
你可以迴光返照,問問自己,
「我是否還像坐禪之前那麼饞嘴?是否還是像以往那樣愛慕虛榮?
有沒有把不正當的習氣毛病改了?若遇到不合理、不如意的事情,
是不是還是生出煩惱?」假若答案是「是」,那麼,
我可以告訴你,坐禪就沒有什麼進步。
假若你能把以前的習氣毛病減輕了,在修行功夫上便有點好消息。
在這兒這樣的用功,這即為坐禪之效果。
至於參禪的功效,你自己可以去體驗。
你可以迴光返照,問問自己,
「我是否還像坐禪之前那麼饞嘴?是否還是像以往那樣愛慕虛榮?
有沒有把不正當的習氣毛病改了?若遇到不合理、不如意的事情,
是不是還是生出煩惱?」假若答案是「是」,那麼,
我可以告訴你,坐禪就沒有什麼進步。
假若你能把以前的習氣毛病減輕了,在修行功夫上便有點好消息。
你可以自我檢討﹕
(一﹚拿吃東西來說吧!假如你能夠將好的、不好的食物,
一樣吃下去,饞食鬼就會被你攆跑了。
一樣吃下去,饞食鬼就會被你攆跑了。
(二﹚做事﹕是否凡是對我有利益的事情,我就去做,
對我沒有利益的事情我就不去做呢?我是否很懶惰、茍且偷安呢?
若是這樣,你的禪定功夫沒有進步。
若能改之,凡是對人有利益的事,我都願意去做,關注為眾人服務,
對自己小範圍的事,卻不甚去注意。你若能如此,則可以把懶鬼攆跑。
對我沒有利益的事情我就不去做呢?我是否很懶惰、茍且偷安呢?
若是這樣,你的禪定功夫沒有進步。
若能改之,凡是對人有利益的事,我都願意去做,關注為眾人服務,
對自己小範圍的事,卻不甚去注意。你若能如此,則可以把懶鬼攆跑。
(三﹚假若你能一天比一天精神,不是昏昏欲睡,這樣你就能把睡鬼攆跑了。
你能把饞鬼、懶鬼、睡鬼都攆跑了,這便是坐禪的初步功夫。
這麼一來,你的精神、氣質必定與從前大有不同,大變活人,
所謂「同一間廟,但不同一個神」。也可以說「同一間廟,但不同一個鬼」;
從前是鬼王,現在是菩薩。或者你從前心腸很毒辣,但現在你發菩薩心腸。
這麼一來,你的精神、氣質必定與從前大有不同,大變活人,
所謂「同一間廟,但不同一個神」。也可以說「同一間廟,但不同一個鬼」;
從前是鬼王,現在是菩薩。或者你從前心腸很毒辣,但現在你發菩薩心腸。
魔力令你生退心
各位要知道!修道不是容易的事,你想修道,就會有魔來。
這種魔不是從一個地方來的,而是從四面八方來的;
有的是病魔,有的是煩惱魔,有的是天魔,有的是人魔,有的是鬼魔,
有的是妖魔。魔是從你不認識的地方來的,令你道心不堅固,
令你修行不進步,他們用種種方法來誘惑你,威脅你,令你生退轉心,令你無定力而退失道心。
這種魔不是從一個地方來的,而是從四面八方來的;
有的是病魔,有的是煩惱魔,有的是天魔,有的是人魔,有的是鬼魔,
有的是妖魔。魔是從你不認識的地方來的,令你道心不堅固,
令你修行不進步,他們用種種方法來誘惑你,威脅你,令你生退轉心,令你無定力而退失道心。
境界是假是真
坐禪到了相當程度時,就有魔來考驗你的道力如何,
或者化現為美貌的男女來引誘你。你不動心便過關,如果動心就墮落,
這是緊要的關頭,切記切記!「一失足成千古恨!」
境界來考驗我們修道人,我們也要考驗境界是假是真。用什麼方法呢?
這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念「阿彌陀佛」,一心不亂、一念不生地念。
是假的境界,便會慢慢消失了;是真的境界,越念便越清楚。
坐禪人不明白這個方法,有許多人走火入魔,喪失道業;
又有許多人認為自己入了魔,而放棄開悟的機會。
或者化現為美貌的男女來引誘你。你不動心便過關,如果動心就墮落,
這是緊要的關頭,切記切記!「一失足成千古恨!」
境界來考驗我們修道人,我們也要考驗境界是假是真。用什麼方法呢?
這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念「阿彌陀佛」,一心不亂、一念不生地念。
是假的境界,便會慢慢消失了;是真的境界,越念便越清楚。
坐禪人不明白這個方法,有許多人走火入魔,喪失道業;
又有許多人認為自己入了魔,而放棄開悟的機會。
修道就有魔
在我年輕的時候,聽人說「修道就有魔。」
我不相信,還驕慢地說,「什麼魔我都不怕,妖魔鬼怪我都不生恐懼心!」
自己以為沒有什麼關係,哪知道沒有多久魔果然來了。
什麼魔呢?病魔。
這場大病害得我七、八天人事不省,什麼也不知道。
當時自己知道功夫不夠,所以經不起考驗;
妖魔鬼怪、天魔外道我都不怕,就怕病魔,還是降伏不了,還是忍受不了。
所以修道人,不能說自滿的話,說自己什麼都不怕。
如果你自滿,麻煩就來了。
我不相信,還驕慢地說,「什麼魔我都不怕,妖魔鬼怪我都不生恐懼心!」
自己以為沒有什麼關係,哪知道沒有多久魔果然來了。
什麼魔呢?病魔。
這場大病害得我七、八天人事不省,什麼也不知道。
當時自己知道功夫不夠,所以經不起考驗;
妖魔鬼怪、天魔外道我都不怕,就怕病魔,還是降伏不了,還是忍受不了。
所以修道人,不能說自滿的話,說自己什麼都不怕。
如果你自滿,麻煩就來了。
那麼修道人要怎樣呢?
要用戰戰兢兢的心情來修道,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時時刻刻要謹慎,
要注意,提高警覺,這樣才可以修道。
一言以蔽之,「少說話,多打坐。」這是修道的基本大法。
要用戰戰兢兢的心情來修道,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時時刻刻要謹慎,
要注意,提高警覺,這樣才可以修道。
一言以蔽之,「少說話,多打坐。」這是修道的基本大法。
見事省事出世間
修道人的道業有所成就,是誰幫助的呢?
就是魔來幫助的。好象一把利刀,是在石頭上磨利的;
修道人開了智慧光,也就是魔來幫助你開的。
這個魔,應該把他當做護法看,所謂「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
就是魔來幫助的。好象一把利刀,是在石頭上磨利的;
修道人開了智慧光,也就是魔來幫助你開的。
這個魔,應該把他當做護法看,所謂「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
有定力不怕魔
你若能覺悟,對境能明白,這就是超出世界;
你若不能覺悟,遇著事就迷了,就會墮入地獄。
所以修道人不怕有魔,只怕沒有定力。
魔是來説明你,考驗你,來看你有沒有功夫?有沒有定力?
你要是有功夫、有定力,無論什麼樣的魔,也不能動搖你。
你若不能覺悟,遇著事就迷了,就會墮入地獄。
所以修道人不怕有魔,只怕沒有定力。
魔是來説明你,考驗你,來看你有沒有功夫?有沒有定力?
你要是有功夫、有定力,無論什麼樣的魔,也不能動搖你。
不緊不慢才成功
坐禪用功不可太猛,也不可不猛;太猛就是太過,不猛就是不及。
修道是修中道,也不太過,也不不及,所謂:
「緊了繃,慢了鬆,不緊不慢才成功。」
天天這樣用功,時時這樣用功,也不緊,也不慢,久而久之,功夫就相應。
相應之後,就得到不可思議的境界。得到之後,不可太歡喜;
沒有得到,也不可太悲哀。如果太歡喜,歡喜魔就來擾亂你的定力,
令你一天到晚,嘻嘻哈哈,笑的不自然。問你笑什麼?不知道。
不知道而笑,就是發狂,這是狂魔入體。
如果憂愁過度,悲哀魔則來擾亂你的定力,令你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哭得不正常。
問你哭什麼?便說,「眾生太苦啦!太可憐啦!我想度眾生。」
你自己度不了自己,怎樣度眾生?這就是悲哀魔入體的現象。
修道是修中道,也不太過,也不不及,所謂:
「緊了繃,慢了鬆,不緊不慢才成功。」
天天這樣用功,時時這樣用功,也不緊,也不慢,久而久之,功夫就相應。
相應之後,就得到不可思議的境界。得到之後,不可太歡喜;
沒有得到,也不可太悲哀。如果太歡喜,歡喜魔就來擾亂你的定力,
令你一天到晚,嘻嘻哈哈,笑的不自然。問你笑什麼?不知道。
不知道而笑,就是發狂,這是狂魔入體。
如果憂愁過度,悲哀魔則來擾亂你的定力,令你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哭得不正常。
問你哭什麼?便說,「眾生太苦啦!太可憐啦!我想度眾生。」
你自己度不了自己,怎樣度眾生?這就是悲哀魔入體的現象。
不要被音聲所轉
我們坐禪時不要被音聲所轉,不要隨色相而轉。
有人修行很久,有境界了,但執著境界,這是錯誤。
應該「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不聞不見,才叫不被境界所轉。
有人修行很久,有境界了,但執著境界,這是錯誤。
應該「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不聞不見,才叫不被境界所轉。
不要有憎愛的心
一切法皆是佛法,哪有可以歡喜的?哪有不可以歡喜的?
參禪要在這個地方用功。不要有憎愛的心,要用平常心去用功。
好象一池春水沒有波浪,混雜的東西自然下沉于底,水就清淨。
參禪亦複如是;沒有妄想,法身現出。
這幾句法很重要,希望大家按照這個道理去行,很快便會開智慧。
所謂「說的是法,行的是道。」知法不去行道,那是無有是處。
參禪要在這個地方用功。不要有憎愛的心,要用平常心去用功。
好象一池春水沒有波浪,混雜的東西自然下沉于底,水就清淨。
參禪亦複如是;沒有妄想,法身現出。
這幾句法很重要,希望大家按照這個道理去行,很快便會開智慧。
所謂「說的是法,行的是道。」知法不去行道,那是無有是處。
任何境界如如不動
坐禪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境界,可以現出來。
現出這個境界,無論是善的境界,是不善的境界,都不要太注意它。
你太注意,就被這個境界轉;你不注意它,就轉這個境界。
坐禪的人有的時候覺得自己猶如虛空那麼大;
有的時候覺得自己比一粒微塵還小;
有的時候覺得自己這個身,根本就沒有了,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了;
有的時候又覺得自己身上很冷的,凍得忍不住;
有的時候又覺得,自己這個身體熱得也受不了;
有的時候又覺得有一種境界,覺得自己這個身體比金剛更硬更堅固;
有的時候又覺得自己這個身體軟如棉花,好象棉花這樣軟;
有的時候,全身有一種動力,好象電推動機器一樣;
有的時候又覺得大放光明 ﹕
總而言之這個境界是無窮無盡的,
不過也不要著到這個境界上。
現出這個境界,無論是善的境界,是不善的境界,都不要太注意它。
你太注意,就被這個境界轉;你不注意它,就轉這個境界。
坐禪的人有的時候覺得自己猶如虛空那麼大;
有的時候覺得自己比一粒微塵還小;
有的時候覺得自己這個身,根本就沒有了,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了;
有的時候又覺得自己身上很冷的,凍得忍不住;
有的時候又覺得,自己這個身體熱得也受不了;
有的時候又覺得有一種境界,覺得自己這個身體比金剛更硬更堅固;
有的時候又覺得自己這個身體軟如棉花,好象棉花這樣軟;
有的時候,全身有一種動力,好象電推動機器一樣;
有的時候又覺得大放光明 ﹕
總而言之這個境界是無窮無盡的,
不過也不要著到這個境界上。
你要著到這境界上就會走火入魔;你不著這個境界上它就沒有事。
在《楞嚴經》上說,任何境界你要是不作善的解釋,
像沒有事情似的,那沒有關係;你要是認為自己這個不得了了,
有一個什麼好的境界,這就會著魔的。
你遇到一切境界,保持如如不動,了了常明這種定力,
就能轉這個境界,而不為這個境界所轉。
在《楞嚴經》上說,任何境界你要是不作善的解釋,
像沒有事情似的,那沒有關係;你要是認為自己這個不得了了,
有一個什麼好的境界,這就會著魔的。
你遇到一切境界,保持如如不動,了了常明這種定力,
就能轉這個境界,而不為這個境界所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