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習   禪   定


        【森林中的法語】 ─ 一位證悟者的見道歷程
                 
             
巴蓬寺宗長 ─ 阿姜查


 
                        讓心平靜即是所謂的「定」(Samadhi)

   心是非常善變與不穩的,你們注意到了嗎?
   有時候,坐下來,心沒有一刻是安定的;
   有時候,坐下來,用盡一切方法,心還是靜不下來,它一直想逃開。
   有時候還不錯,有時候則糟透了。心以各重面貌呈現在你的眼前。
 
   你們應該了解,八正道的每一支都離不開戒、定、慧,只能從這裡面去尋找。
   換言之,為了圓滿修行,一定要有節制、専注與內心的洞見。
   因此修禪是創造解脫之因的捷徑。
 
   坐禪時,你們常被告知要閉上眼睛,如此才不會被外界繽紛的萬象所影響。
   閉上眼睛時,你們的注意力自然會轉向內心,那是各種知見的源頭。
   靜坐,眼光內斂,並専注於呼吸。

   覺知呼吸比什麼都重要,専注於入出息念,久而久之,
   你就會掌握覺察的焦點

   當戒、定、慧一起運作時,當下你就能看見呼吸感受
   最後,達到止觀雙運的境界
 
出入息念
 
   修定時,集中注意力於呼吸,想像你獨自坐著,沒有任何事物會干擾到你。
   擴大這樣的想法,直到心完全放下外在的世界,只剩下呼吸的進與出

   心一定要遠離外在世界,不要想到旁邊還有什麼人,
   不要讓心有擾動的機會,最好將它們完全拋開,空無一人 ─ 只有你獨自坐著

   擴大這樣的想法,直到一切人與事的記憶思想完全褪盡,
   對外界絲毫不感興趣,只専注於入出息念。

   正常的呼吸,讓入息與出息自然進行,不要強制它變長或變短,變強或變弱。
   保持呼吸平順,看著它進出身體。
 
   心放下外在事物後,你將不再受到外面噪音的影響,不會被外界干擾。
   無論是形色、聲音或其它外在事物,都不會成為影響你的因素,
   因為心不再注意它們,它只専注於呼吸。
 
   如果心受到擾動而無法集中,試著深呼吸。
   先把肺吸滿空氣,然後完全吐出,幾次之後,再回到原來的禪修上

   調整一段時間後,正常的話,心會重新恢復平靜,不過,它一定會再跑開。
   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把心再拉回來,深深地吸氣,
   然後把肺部的空氣完全吐盡,再吸氣,重新回到入出息念上,
   再度専注於吸氣與吐氣
 
解脫外在束縛
 
   技巧純熟之前,一定要先下一番工夫,最後,心一定能摒除外緣,安定下來。
   當外緣進不了你的心,無法妨礙它時,你就能看見心。

   是覺察的對象之一,其它還包括呼吸,它們都將呈現在覺察的範圍内
   集中在你的鼻尖正念則専注於入出息上

   如此修行,你將漸入佳境,不只心安定下來,原本粗糙的呼吸也變匀細。
   身與心都能放下外緣,感到輕安。
 
   此後,覺察由外在世界,轉而向內心集中
   心集中後,保持覺察於集中的點上,你將清楚地看見呼吸
   正念將更敏銳,也將更清楚覺察內心的對象活動

   此時,你將看見戒、定、慧的特徵,以及它們融合的方式。
   當這些覺「支」合而為時,你的心就能遠離一切擾動的形式
   它集中在一點上,這就是【禪定】。

   當你的焦點集中時 ─ 此處是集中於入出息念 ─ 你就能因為正念的力量,
   而獲得洞見覺醒

   你持續清楚地看著呼吸,正念會增強,心在各方面會變得更敏銳
   你將在呼吸之中,看見集中於一點的心
   外在世界逐漸脫離你的覺察,心也不再對外界做出反應。
 
如實覺知
 
   你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一切感官機能集中在一起。
   你感到自在,心己經解脫外在的束縛
   覺察一直跟著呼吸進出,愈來愈深細,最後幾乎覺察不到呼吸。

   你可以說,是對呼吸的知覺不見了,或者也可以說,是呼吸本身不見了
   換言之,呼吸已經細到難已察覺。
 
   事實上,呼吸仍然存在,只是太細了,就象消失一般。為什麼?
   因為心也變得太細了,只剩下純然的覺知,一種非常特殊的醒覺狀態
   雖然呼吸不見了,心仍然清楚地覺知它不見。持續保持這樣的覺醒。
 
   此時,你可能會開始懷疑,因為會出現所謂的「禪相」
    ( 禪定時出現的微兆或心靈景象 ) 。它可能有很多種,包括各種影象聲音
   在這個修行的階段,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如果真的出現瑞相─不是所有人都會─如實知即可,覺知它們也是無常的現象
   不要懷疑,或讓自己陷入驚慌。
 
   這個時候,你應該保持內心安定不動,並且格外覺醒。
   有些人察覺呼吸不見後,會很震驚。

   當呼吸消失時,你會痛苦,甚至害怕自己是否會死掉。
   因此,你必須了解,這是修行過程的自然現象。
   觀察呼吸消失的感受,並且持續以此作為禪觀的對象
   佛陀稱此為最堅固與不可動搖的禪形式,它也只是心的一個堅固的對象。

   當你達到這樣境界時,你將會察覺心中許多不尋常與微細的改變與轉化
   身體會變得很輕,甚至完全消失,你會覺得自己像是飄浮在空氣中
   完全沒有重量。你會覺得自己好像位於太空中,並且對應不到自己的感官
 
制心一處
 
   當你繼續修行時,你應該了解,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把心安立在輕鬆與安全無虞的狀態,一旦制心一處後,
   就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影響它,你可以想坐多久,就坐多久。
   可以自在地維持禪定,沒有任何痛苦或不舒服的感覺。
 
   修習禪定到這個層次,你將可以隨心所欲地進入或離開。
   你是在輕鬆自在的狀態下離開,而非因為疲倦或厭倦。

   這就是禪定,放鬆而舒適,你可以毫無障礙地進入或離開。
   如果你真的擁有這樣的禪定,只要坐禪三十分鐘或一個小時,
   你就可以維持好幾天的平靜與祥和。

   達到這樣的禪定境界具有淨化心靈的效果,你所經驗到的一切事物
   都會成為禪修的對象
   這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它是禪成熟的結果。
 
   禪定有安定內心的作用,戒、定、慧都各自有其作用。
   修行的各個層面彼此連結,形成一個循環

   一旦心靜下來,智慧禪定便會彰顯出來,它就會更加自制沈著
   這種清況出現後,便能為淨化行為注入力量;
   行為愈淨禪定的力量也會更強與更深細,接著智慧也會更加成熟。
   它們就像這樣彼此支持,每一種修行都是其餘兩者的助緣
   最後,它們都成了同義詞。
 
   這三者(戒、定、慧)彼此互相提攜,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即是「道」。
   道是持續而一貫地修行三者的集合。

   好好守護這個能量,它是產生「觀」(vipassana)的能量。
   到了這個階段,智慧會在內心產生作用,無論心是否安定,
   智慧將為你的修行提供一貫的動能。

   你了解當心不安定時,你毋須執著於它;
   即使心是安定的,你也不應該執著。
   放下這種負擔,心將更加輕盈。
   無論你經驗到喜悅或討厭的情況,都可以保持自在。
   心就是這樣維持安定。
 
出禪之後
 
   還有一點很重要,必須要了解,結束正式的禪修之後,如果智慧不起作用,
   你可能因此而放棄修行,不再內觀、覺察或完成其它訓練。

   因此退出禪定之後,應該清楚知道自己已經退出,
   接著即以平常心處事,於一切時中都保持正念。

   修定不只在坐禪時,【禪定】的意思是指心穩定不動
   當你活動時,讓心維持穩定,並且以正念正知,隨時保持心的穩定,
   無論遇見喜歡或討厭的情況,都如實覺知它們是無常與不確定的,
   以這樣的方式,保持心的鎮定與平常。
 
   有兩種平靜: 一種是由【禪定】引發;
                       另一種則是由【智慧】引發。

   禪定引發的平靜,仍有煩惱,這樣的平靜是藉由隔離心與境而來
   當心沒有接觸外緣時,可以很安定,你可能因此而貪取禪定的喜悅;
   不過,當感官刺激生起時,心很快就動搖了

   它害怕樂或苦、稱讚或詆毀,害怕色、聲、香、味、觸。
   只透過禪定獲得平靜的人,害怕一切事物,不想牽涉任何人與事,
   因為他們害怕心受到干擾。
   這種人只想躲到安靜的地方,享受禪樂,不想離開。
 
   這種禪定隱含許多痛苦,人們發現自己很難脫離它,與人相處。
   他們不想看或聽任何事,一點也不想接觸外界。
   他們只想選擇一個僻靜的地方住下來,以避免與人交談,受到打擾。
 
由止起觀
 
   單靠這種平靜無法成事,如果你已經達到必要的安定,
   就應該見退出,以它作觀想的基礎

   觀想禪定本身的狀態,將心與不同的外境連接起來,並作反省
   由止起觀觀察色、聲、香、味、觸與法,思惟無常、苦與無我等三項特質
 
   當你進入充分觀察後,便可以再次入定。
   你可以透過坐禪,重新進入,然後再以新的定境,進行觀察。
   以禪定訓練淨化內心,並挑戰它,當你正見增長後,再用它來對抗煩惱。

   如果你只是入定並待在那裡,將得不到任何洞見,你只是讓心安定下來而已。
   不過,如果你由定起觀,從接觸外界的經驗開始,這個禪定將逐歩深入內心,
   直到它體會到最深奧的涅槃為止。
 
   由智慧得到的平靜與禪定所得不同,因當心出定時,
   智慧可以讓它不畏懼色、聲、香、味、觸、法。
   也就是,出現感官接觸時,心很快就覺知正在發生的事
   接觸外境時,你可以很快就拋開與放下,因為正念夠敏銳的緣故。
 
了解心的力量
 
   當你像這樣訓練時,它比你只修定時更加微妙,
   心變得更強而有力,並且不再逃避。
   帶著這樣的能量,你將無所畏懼。

   過去,你害怕經驗事物,
   不過現在你了解它們的實相,因此不再害怕
   你知道自己心的力量,因而可以不怕。

   無論眼睛見色,或耳朵聞聲,你都可以進行思維。
   你對於萬法的思維,愈來愈嫻熟,並且對修行愈來愈有自信,
   因此可以勇敢面對任何情況。

   無論是形色、聲音或其它,你都可以在它們出現時,立刻就認出它們,
   並迅速放下。無論是什麼,你都可以放下。

   你清楚地看見快樂與痛苦,並任由它們離去,無論在那裡看見,
   你當下就可以放手。

   持續放下,當它們生起時便拋開,因此沒有事物可以停駐並左右你的內心
   你放下它們,以維持內在平靜

   一切現象此時已無之足之地,不能影響到你,
   這就是內觀 (vipassana) 的力量。

   當這種覺醒在你的內心生起時,這樣的修行就可以被稱為「內觀」,
   它是對事物清楚而如實的認識,這才是最高層次的平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