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悟的方向
心法 悟不進去就等於一整天在打坐還是坐不出功夫來,
坐出來只是能大,還是摸不著根根。
心法悟的方向
1. 什麼叫大自在王佛?他在法界是個什麼地位?定位在那裡?
2. 眾生都有佛性,佛性的功能、能用有多少?
先要有正確的宇宙觀、人生觀見解,然後歸納出自己生命的價值,
價值觀念務必明確;否則思想觀念不同、行為不同、
價值觀念就混淆了。
3. 十大一如的意義?如何十大一如?
4. 五皈依,為什麼五皈依?別人只有三皈依?
一件事總有道理在這邊。
5. 十相應心品?為什麼老祖師訂個十相應心品?
大自在王、十大一如、十相應心品、五皈依,這是最基本,
本門心法的根根。
其他的都是這幾個原則而開出的法,演變出無量的法門。
1.要知道什麼是大自在王佛?要徹底搞清楚,徹底悟通。
大自在王佛的功德就是十大 ─ 十大一如,為什麼大自在王佛會圓滿十大?
為什麼祖師告訴我們每一眾生具備圓融十大功德?要搞清楚。
十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法性,搞清楚之後就有二個答案:
(1) 有正確的宇宙觀,十法界的因緣是如何形成?
(2) 你與法界的因緣,過去、現在、未來,這因緣又如何,
法界是怎樣的真相?
2.大自在王佛與釋迦佛及其祂佛菩薩的關係是如何?
3.佛乘宗與其他宗教相同與不同之處在那裡?
對宇宙的看法相同與不同各在那?
佛乘宗是真能把佛教做到萬德莊嚴、萬法圓通的境界。
4.輪迴問題?傳統佛教說六道輪迴?本門說八道輪迴?
印度婆羅門永遠是物理界歸物理界,精神界永遠歸精神界,屬二分法,
是錯誤的。我們說八道輪迴是把植物界、礦物界納入。
5.何為皈依?本門是五皈依?本門講皈依五寶是修法五寶,須弄清?
6.為何訂立門規?須悟通每一個字,每一句的道理。其中代表何意義?
老祖師訂立門規,其重點何在?須徹底了解。
7.心法有「八大加行」,為何分八個階段來修?「九段禪功」,
又為何分九段來修?其重點在何處?
8.為何要把祖師相應法與宗師相應法劃分開來?
以上所談問題若真能徹底悟通,對本門的教義教理會有通盤了解,
心法才能有所突破,才修的進去,境界才可提高。
這是本門最基本的問題,心法就從這裡面開演出來。所以,基本道理要搞通。
要做佛乘宗弟子,須悟佛乘宗根本道理、最基本問題,要注意,
道理原則、法的要點只有一個,方便有無量法,有無量個方便、無量陀羅尼,
但是修行要抓住重點,十大一如,收歸於身心。
整個法界原來就只有一個統一的,沒有相對的。
你我他是三界的輪迴相、眾生相,沒有你我他對立相是佛的境界、
高位菩薩的境界,一合相。
一個菩薩來救度眾生,清淨法界,法界眾生度盡,就佛土度盡。
所以佛菩薩以眾生為「淨土」,以大慈悲為力,最大的力。
注意佛乘宗,佛法就是要你恢復佛的體相,這十大都要回到佛的十大功德
裡面,偏離一點都不對。為什麼會有三界輪迴,就是你偏離佛性。
人體的能量是隨著心來變化。來到這生滅變異世界,雖然法界緣起,
最重要因素還是自己本身。
釋迦佛那理論是對的,無明就是我自己的心念,思想。
變異生死是菩薩的進程,你看從初地到佛,是變異生死。
因為事有不能,理有不知,初地不知二地事,二地境界初地即使用盡神通力
都沒辦法知道。
變異生死不是生死,是個變化過程,實際上變異生死就是能用的再擴大,
就是生命境界的擴大,不是還要生又要死。
涅槃就是進入本體,生命回到真如的境界,就是進入真常 ─ 實相,
就是真實生命。
事實上精神同物質到最後沒辦法分,是二而一,一而二,就是一個東西。
所謂真常就是你生命到了那個境界,自己完全與法界合一了,
整個法界都是完全那個現象存在的。
這個境界不是初初證道所可知的,一定要到佛位才知。
釋迦佛說「唯佛與佛始能究竟諸法實相」一定要到圓覺,最後的無明破了,
十大一如時才知真正宇宙真實的現象。
涅槃就是真正進入生命真實的境界,才叫不生不滅,那時還是有我 ─ 大我。
法法都對立,人事物都是相對存在,完全整個法界的關連因素都是相對存在,
你證道、超三界後就沒有相對的存在,一切都是絕對的,絕對的統一。
雖然是絕對的統一,但統一還有分殊、還有差別相,因為時空統一。
你要注意,統一不是對立,萬有統一不是對立的,那種生命境界
不是我們現在用腦神經的生命境界所能了解。
比如八地菩薩就做到無量的無量,雖沒到絕對的無量,但以我們來比較,
他簡直是無量,他有無量分身無量用,在宇宙來說,而且每個分身可以單獨用,
但只是這是以分殊來說,統一來說還是「一」個,一切都是法,萬有都是法。
所以,佛學說萬法到最後是唯心,是不錯,但是本門與其他的差別就在這一點,
這個絕對的存在不是個「空體」,空還是不空,心與物是統一的。
心物交感,所以一念,九地菩薩學治地加行,那功課就是以心能
創造出無量的宇宙出來,無量的物理界也可以說是精神界。
比如我們修成功修出靈力,法身總要有個住處有個依處,那就是假使道行
低就到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要什麼有什麼。這記住一點,在我們凡夫的境界,
可以說是三界以內的境界,尤其人道以下的境界是物理界來決定精神界,
但是,到你證道、超三界,那個境界是精神來決定物質了,
但物質還是存在,並不是因為精神決定物質就沒有物質了,
物質和精神就是一個東西。
“ 依智不依識 ”,真正佛教所用的智,其實就是一個生命真正最高心能、
超心能的運用。轉八識為四智,轉到最後第八識,第八識等於是生命的本元,
轉大圓鏡智。
要你依智不依識,就是今天人類都是用腦神經、用意識就錯了,
意識所了解的東西,所用的就非常有限。意識不完全是錯,但是層次低,
轉了就是超心能。
為什麼會有無始無明?既有明,為何會有無明?
既然有覺,為何還完全會有不覺?
這是佛教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既然佛是覺,眾生皆有佛性、都有覺性,那為什麼會有無明、會有不覺?
就等於基督教,上帝在創造萬有,那為何不創造些盡善盡美,還有壞的出來?
這是最大的根本懸案。
今天這個問題自己去想,我提示一點 ─ 質與能。
質是能變出來的,物也是心變出來的,心又是物的能。
要注意這問題,一切都是走這個心變現出來的。
但是精神又是他的能,二而一體,質能是一體的(在本質上)。
所以,無始無明,既然有明又為什麼會有無明?既有覺為何會有無覺?
我們既有覺就不應該輪迴生死,就沒三界相了。
你們從此去想,既然覺為什麼還會有那一念不覺,一念無明?
無始無明是無始以來根本無明,原始就是最初的種子,就是最初那個無明。
那既然佛性是覺性,又為何會有這種子出來呢?想這道理。
提示一: 除了質能互變以外。
提示二: 一多圓融,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再提示: 空就是有,有就是空,空有一如。
再說明白一點,因果平等,佛教講因果,因果到最後是平等的。
要研究老祖師他是什麼思想?
門規怎麼訂?怎麼叫五皈依?什麼叫十大?怎麼樣開出十個相應心品?
為什麼弘法四原則?
要把這些思想完全融會貫通,完全悟進去,在這裡找,
綜合答案就會找到。
【祖師語錄】 錄音 / 整理 王賜賢 師兄 謄稿 王賜明 師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