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性
凡有心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我當宣說: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大般涅槃經第二十七師子吼品
佛性與我
世間之人,亦說有我;佛法之中,亦說有我。
世間之人,雖說有我,無有佛性;是則名為於無我中,而生我想,是名顛倒。
佛法有我,即是佛性。世間之人,說佛法無我,是名我中生無我想。
若言佛法必定無我,是故如來勑諸弟子,修習無我,名為顛倒。
世間之人,雖說有我,無有佛性;是則名為於無我中,而生我想,是名顛倒。
佛法有我,即是佛性。世間之人,說佛法無我,是名我中生無我想。
若言佛法必定無我,是故如來勑諸弟子,修習無我,名為顛倒。
大般涅槃經巻第七如來性品
【註】我 - 就世間言之,即靈魂也,此經所謂「我」者,佛性之義,
破常識之靈魂觀念,而示以無我說。由無我進至於大我之思想,
即謂之佛性,即此經之所謂「我」也。
破常識之靈魂觀念,而示以無我說。由無我進至於大我之思想,
即謂之佛性,即此經之所謂「我」也。
佛性非有亦非無
眾生佛性,非有亦非無。所以者何?佛性雖有,非如虛空。何以故?
世間虛空,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見;佛性可見。
是故雖有非如虛空。佛性雖無,不同兔角。
是故佛性,非有非無,亦有亦無。云何名有?
一切悉有,是諸眾生,不斷不滅,猶如燈焰;
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有。云何名無?
一切眾生,現在未有一切佛法常樂我淨,是故名無。
有無合故,即是中道。
世間虛空,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見;佛性可見。
是故雖有非如虛空。佛性雖無,不同兔角。
是故佛性,非有非無,亦有亦無。云何名有?
一切悉有,是諸眾生,不斷不滅,猶如燈焰;
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有。云何名無?
一切眾生,現在未有一切佛法常樂我淨,是故名無。
有無合故,即是中道。
大般涅槃經第三十五迦葉品
一切善惡無記盡名佛性
善男子!夫佛性者,不名一法,不名十法,不名百法,不名千法,
不名萬法。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一切善不善無記,盡名佛性。
不名萬法。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一切善不善無記,盡名佛性。
大般涅槃經第三十六迦葉品
覺性(佛性)遍滿
善男子!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
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
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
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
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
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
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
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
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
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
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圓 覺 經
眾生本覺
爾時無住菩薩而白佛言:
「尊者,以何利轉,而轉眾生一切情識,入庵摩羅?」
佛言:「諸佛如來,常以一覺,而轉諸識,入庵摩羅。何以故?
一切眾生本覺,常以一覺;覺諸眾生,令彼眾生皆得本覺,
覺諸情識,空寂無生。何以故?決定本性,本無有動。
「尊者,以何利轉,而轉眾生一切情識,入庵摩羅?」
佛言:「諸佛如來,常以一覺,而轉諸識,入庵摩羅。何以故?
一切眾生本覺,常以一覺;覺諸眾生,令彼眾生皆得本覺,
覺諸情識,空寂無生。何以故?決定本性,本無有動。
金剛三昧經本覺利品
【註】1. 庵摩羅Amala- 譯云無垢,或謂之第九識。即為真如識、清淨識也。
2. 本覺 - 本來之覺悟,即真如也。
3. 一覺 - 自覺「一切眾生本覺」,是為一覺,此即自覺本覺,即始覺也。
始覺之究竟,即合本覺於一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