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山  托  
  



德山一日托缽下堂。

見雪峰問者:
「老漢鐘未鳴、鼓未響,托缽向甚處去?」
山便回方丈。

峰舉似巖頭,頭云:
「大小德山未會末後句。」

山聞,令侍者喚巖頭來。問曰:
「「汝不肯老僧那?巖頭密啟其意。」
山乃休去。

明日陞座,果與尋常不同。
巖頭至僧堂前,拊掌大笑云:

「且喜得老漢會末後句,
  他後天下人不奈伊何。」

 
【無門曰】 
 
若是末後句,巖頭德山俱未夢見在。
撿點將來好,似一棚傀儡。

 
【頌曰】

識得最初句 便會末後句 
 末後與最初 不是這一句 


 
 

德山托缽公案,歷來被視爲宗門裏最難懂難解之一則。
什麽是末後句?難道爲師者還不及自己的徒兒,
要徒弟「密啓其意」以後才能參破末後一句,
還要徒兒爲自己來做授記?

依文解義之徒見到此文,只如面對著銅牆鐵壁,渾無下口處。
正因爲這個公案不走循尋常理路,千餘年來難倒之久參禪和,
飽學之士,不知凡幾。

其實此公案並不難解,諸人之所以覿之不破,
是因爲你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自己的視角看問題,
當然勘之不透。如果能變換個角度,學會用岩頭的頭腦去思考,
一旦揣摩到岩頭的心思,整篇公案也就迎刃而解了。

現在我們就來拆解一下這篇德山托缽的公案:
 
「雪峰在德山作飯頭,
一日飯遲,德山擎缽下法堂。」

本公案發生於西元
862年,其時德山已年整八十,
雪峰也剛好四十歲。從時間上推測,雪峰已然經歷了鼇山悟道,
在精神上,完成了一次徹底的革命。

對乃師德山也從最初請教:「從上宗乘中事,學人還有分也無?」
變爲直斥其:「鐘未鳴,鼓未響,托缽向甚麽處去?」
從拍馬屁到捋虎須,由詢其體到辨其用,果然與此前大爲不同。
 
話說德山一日見飯點到了,當飯頭的雪峰還沒擊鼓鳴鐘,
德山肚子餓得咕咕叫,他也等不得別人相喚,
自己拿著碗就直奔齋堂而去。

那德山大俠,雖被公認爲古今禪門第一惡口之人,
但持戒甚是嚴謹,看樣子一直在過午不食。
這就像蓮花生大師說的:

縱然見解高過須彌,
也應取捨因果如粉末。

德山的行持操守實在可以永爲後世楷模! 

峰曬飯巾次,見德山乃曰:
「鐘未鳴,鼓未響,托缽向甚麽處去?」德山便歸方丈。
 
德山小心持戒固然好,但也不能壞了宗門裏的規矩呀?
這不問罪的來了。雪峰數落開炮了:
「我這還沒敲鐘打鼓呢,你拿著個飯碗瞎跑個什麽?」
雪峰這是在以俗喻真。

從俗來講,叢林與軍營一樣,也是個講紀律的地方,
不管起床吃飯,還是上堂參請,都得講求規矩,聽從號令。
鐘鳴鼓響方托缽就食的規矩,你這個堂頭和尚不會不懂,
既然懂,就更應該以身作則,爲人師表。

現在我還沒敲開飯的鐘,你居然不請而自來,
這不是帶頭破壞規矩嗎?嘿嘿!別看你是只吃人不吐骨頭的老虎,
只要落在我手裏,我照樣得咬上你兩口。
 
從真來說,鐘鼓喻事。
鍾鳴鼓響方托缽就食,喻真心隨方就物、隨緣應事
鐘鼓未鳴即托缽就食,喻事緣未生而妄情亂起,妄心亂動。

大家知道,我人的真心是妙明而不住,空靈而無相,
雖體自寂寂,而妙用恒沙。
事情未來時,自可安閒守寂,自在逍遙。

鐘鼓已鳴、事情已來時,正好隨緣趕赴,起用萬端。
如果鐘鳴鼓響時還在沈空滯寂,充耳不聞,
落在死水功夫裏固然不好,鐘鼓未鳴自己就跑到齋堂裏來,
當然就更不對了。

雪峰在這裏以俗事喻真理,要看看德山有何作略?
峰舉似師(岩頭),師曰:「大小德山未會末後句在。
岩頭與雪峰一直是最好的道友,雪峰會得末後之事,
全賴岩頭點撥,雖年長其六歲,然一直以師兄相稱,敬如己師,
不管遇上好事壞事,都得跟岩頭彙報彙報。

不過私交歸私交,岩頭對雪峰的末後句(後得智)
卻始終不大看得入眼。雪峰後來主持千五百人道場,
岩頭卻只做得個撐船擺渡的艄公,半是因地法緣不同,
半是岩頭門檻太高,機鋒太峭,故曲高而和寡也。
 
現在岩頭聽雪峰把事情的來由一說,當下即道:
「大小德山未會末後句在!」將兩人各打五十大板。

德山托缽公案有兩個難解的地方,
第一個就在這兒,難道他師徒二人真的都不會末後句?
這裏有兩點要注意,一是末後句是「末後之句」,
不要簡單作「末後」理解。

第二個是岩頭的話是一虛一實,一真一假,
不可全做真做實去理會。如果單就字面來理解,
岩頭是在說德山與雪峰皆是真心未證,
真性未現,根本未得。

且不說德山是個舉世公認的得道高僧,斷不會如此,
就是雪峰也是岩頭自己當年在鼇山親手調教出來的,
恁麽道豈不是在打自己的嘴巴麽? 

岩頭打雪峰板子,是真是實,是「直中取」,
因爲雪峰真的不會「末後之句」。那麽雪峰究竟過在何處?

大家一定都知道臨濟的「賓、主」句吧?
賓、主有兩重含義:

一重是辯道眼之明與未明。
有主驗主(明眼人驗明眼人)、主驗賓(明眼人驗瞎眼人)、
賓驗主(瞎眼人驗明眼人)、賓驗賓(瞎眼人驗瞎眼人)四句。

一重是臨機抵對時的主客之位。
以驗人的、掌握話語主動權一方爲主,
以被驗的、在話語中被動的一方爲客。
主客雙方在你來我往之中,各秉己機,
各抒己用,絕不可亂了方寸。

在大小德山的交鋒中,按照第二種賓、主之位的規矩,
雪峰與德山分居主、客之位。正常的路數應該是雪峰出題目,
德山答卷,再由雪峰判卷,該打勾打勾,該打叉打叉。

現在德山答出了末後句,雪峰居然一點不識,
什麽話都沒說,就把德山放過了,這叫「失機」。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01227025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