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    的  




溈山.靈佑睡次,仰山.慧寂問訊,師便迴面向壁。
仰山曰:「和尚何得如此!」

溈山起曰:「我適來得一夢,你試為我解看。」
             仰山取一盆水,與師洗面。

   少頃,香嚴亦來問訊。

師曰:「我適來得一夢,
慧寂為我解了,汝更與我解看。」

嚴乃點一碗茶來。

溈山曰:「二子見解,過於鶖子
(指舍利弗)。」


溈山禪師,有一天竟未到大殿裡去領眾作功課。
大家覺得奇怪,老和尚一向不是這個樣子,
是否因新春期間訪客太多,他老人家操勞過度。
或為感冒流行,被波及到了。

以大家很關心故,
就推舉大師兄仰山慧寂代表去問候老人家,
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慧寂稟承眾意,來到方丈寮後,
卻見老和尚仍溺於床上睡覺。
慧寂且先向和尚問訊道好。
結果老人家一看到仰山來了,
竟把身體轉向牆壁去也。
 
仰曰:『和尚何得如此?』
禪宗師徒,有話直說:
「老和尚你今天怎麼搞的?
日上三竿,還睏溺床上,
就已夠莫明其妙的了;
我來看你,竟還用背頂我?」

既然仰山這麼咄咄逼人,
老和尚只好起身告曰:
「嘿!告訴你,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
我先把夢境描述給你聽後,
你再幫我解析一下,看這夢竟有何徵兆?」
 
結果溈山剛要啟口,慧寂竟搶著說:
「師父別急,我且先去提一盆水給你洗臉!」

溈山洗完臉後,慧寂是否就跑掉了,
公案並沒有講得很清楚。
 
『少頃,香嚴亦來問訊。』
大家推派仰山去問訊,結果等了老久,也沒等到什麼消息。
於是香嚴於心不安,便自個過來問訊。
老人家一看,又來個香嚴。

便也忙著問:「香嚴!香嚴!
我剛剛做了一個夢,你師兄慧寂,已幫我解夢了。
但我還想再聽聽,你的意見?」

老禪師正忙著述說他的夢境,
香嚴卻只轉身為倒一杯茶來。
 
於是老禪師,總評道:「兩子見解,過於鶖子。」
這兩個弟子的見地,乃可比得過鶖子。
鶖子是誰呢?就是佛陀座下,號稱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慧寂之智

公案到此結束,下面是我的解釋。
何以慧寂只為老和尚提水洗臉,老和尚便誇讚他有智慧呢?
其實慧寂這盆水,不只是為讓他洗臉而已!
更且是為潑冷水、洗腦袋─你少渾了,
已日上三竿,竟還夢話連連,顛目倒四。

常謂:至人無夢。
既參禪見性,就不可能再作夢。
即使一時正念閃失,業識現行而作起夢來;
則既夢醒之後,便當很快回到現實。
而你這個老糊塗,不只噩夢不醒,
還乞請別人為你解夢!
真是一棒打殺給狗吃算了!
 
所以慧寂禪師的用意,很明確:
你且為自己潑些冷水吧!
看能不能早點潑雲見日,以還我本來面目。
故慧寂之智者,即為還留戀夢境的人,直潑冷水。
 

香嚴之智

下面香嚴的『點一碗茶來』,又是什麼智慧呢?
我們知道世間的茶,有清腦醒目的功效。

所以很多人為了熬夜趕工,就以喝茶提神。
所以香嚴的意思,也是:你老人家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呢?
好,沒關係!我且幫你倒一杯茶吧。茶既喝過後,就一切清醒矣! 

其實溈山禪師真有這麼糊塗嗎?當然不會!
但在禪宗裡的師徒關係,便經常是這個樣子:
有時候,師父趁其不意,出題考徒弟。
有時候卻是徒弟弄巧,出題考師父。

這樣考來考去,然後能見到彼此於見地、
修持的優勝缺失處,故於法上共所增益。
而這次,溈山禪師利用夢境,來考驗徒眾。
結果兩個,都出格過關。所以老和尚乃謂然歎曰:
二子見解,過於鶖子。以上是乃就公案的解釋。
 

世間如夢

下面是對公案的發揮。首先講世間如夢,我們都知道:
夢境最大的特徵,就是無常幻化。

夢境可前一下子在台灣,後一轉念到美國;
既在時間上不必連續,也在空間上突起突落。
在境相不斷地變化間,似乎沒有一定的軌則。
 
而夢境更明顯的特徵,便是當你醒過來之後,就什麼都消失了。
剛才還夢見黃金一百兩,現卻是兩手空空也。

夢見吃了一桌滿漢全席,醒來肚子還正餓哩!
所以夢境給人的印象,便是無常幻化、虛妄不實而已!
其實世間的事也是如此,不管是快樂的事或苦惱的事,
在境界當下好像非常真實。

但等時過境遷後,又覺得虛迷彷忽。
或如功名利碌,即使曾一時得之;
可是世事無常,不久便得而復失矣!
對世間的無常幻化,古人有詩曰:
來如朝霧不多時,去如春夢無覓處。

所以從無常幻化的世相裡,我們最能感覺到世間如夢。
我想這一點,各位應已蠻清楚的。

 
無我迷離

其次無常,本為無我也。
一個人那時候會作夢,是無法預測的。
尤其更沒辦法預設今晚將作什麼夢?
所以很多人即使口口念念「夢中相會」,
結果卻只各作各的夢而已!

所以對於夢境,我們乃更可感受到何謂「無我」!
在白天時,我們自以為可以作主:在何時,當作什麼事。
可是晚上作夢即不然,是誰在牽引夢境的起伏呢?

不知道,至少不是我!
事實上,世間也是如此。

我們不是常嘆:不如意事,常八九嗎?
所謂「不如意事」,未必便是苦事.壞事。
有時候竟是喜從天降也。

「他鄉遇故知」為什麼特別開心呢?
正乃不如意事而已!
所以又有謂「人算不如天算」。
因此從世間不如意事常八九的感受中,
我們更能體會「何以謂無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