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懺罪與解脫






太和十年(四八六年)十二月,河南嵩山大雪紛紛,
天地蒼茫,一片銀裝素裹。有一位名叫神光的禪僧為了求法,
不避天寒地凍,冒風雪來到了嵩山少林寺。

他要拜訪的是那位不遠萬里,
泛海東來的印度高僧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最初抵達中國的廣州,因與梁武帝蕭衍法緣不契,
便渡江北上,至少林寺面壁來了。神光聽到他的名字,心嚮往之,
便不畏艱辛,前來求教。當他來到達摩的面壁岩時,
達摩祖師正在神遊太虛,修習禪定。
  
神光不敢打擾,便肅立風雪之中,靜待達摩從定中醒來。
不久之後身上便披滿了白雪,儼然成了雪人。
  
達摩祖師自定中悠悠醒覺,見到神光靜立雪中,便問道:
「你一直站在雪裡幹什麼,究竟有什麼心願?」

神光回答:「願師父開甘露法門,拯救眾生。請您教我佛法吧。」

菩提達摩說:「三世諸佛為求無上妙道,
不惜花費千萬劫的時間去修行。憑你這點決心就想得到佛法,
恐怕是很難如願的。」
  
神光見達摩不肯傳法,便揮刀斬掉自己的左臂,
以明自己求道的決心。達摩祖師見神光的求道之心如此堅決,
為之感動,便收下這位立雪斷臂的弟子。
  
那時,神光問達摩祖師說:
「弟子心中不安,請老師為弟子安心。」

達摩回答:「你拿心來吧。
只要你把心拿來,我便與你安心。」

神光心中一楞,突然悟到了很多,立即回答:
「弟子找了好久,可就是找不出心來。」

達摩祖師微微一笑,說:
「假如你能找到的話,那又怎能算是你的心呢?
好了,我已給你安好心了,你知道了嗎?」

神光心中的不安經達摩一問早就消失了,
他高興萬分,連忙回答:「弟子明白了。」
  
禪宗認為,經達摩祖師這句反問,神光便已悟到了禪的境界,
真正覺悟了。他後來改名慧可,成了禪宗的二祖。

佛教本來認為,世間根本就沒有什麼真正的東西存在,
一切都不過是虛幻的現象而已,所以,
神光那顆不安的心不過是世俗妄心,是雜念,
他求達摩安心,正說明了他沒有悟到佛法的精要,
精神仍然遊動於世俗世界之內。

菩提達摩不作正面回答,而是為神光出難題,
讓他找出自己的心來,正是要藉神光自己的智慧開發他自己的悟性。
讓他明白,他的心是不存在的,更不用說不安的世俗妄心了。

神光一問之下立即覺悟,他那顆不安的心也就安了下來。
其實質是已經超越了安與不安,把那世俗雜念拋諸腦後了。
  
神光改名慧可,成了禪宗二祖,
達摩祖師那套激躍靈活的教學方法也被他承繼下來。
公元五五九年,有位居士來拜訪慧可,他對慧可說:
「我大概是先世做孽,才為風疾所苦,請大師為我懺罪。」

慧可想起自己當年的情景,便對這位居士說:
「請你把罪拿來吧,我替你懺悔。」

那位居士沉吟良久,說:
「我找了好半天,卻沒找到罪。」

慧可告訴他:「我已替你懺罪了。」

那位居士由此大悟說:
「我明白了,罪這種東西既不在內,也不在外,更不在中間。
人心亦然,與佛法沒有差別。」於是便隨慧可出家,取名僧璨,
成了禪宗三祖。

三祖僧璨後來也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當四祖道信來拜訪他,求他指示一條解脫門路時,
僧璨反問:「是誰綁住了你?」

道信回答:「沒人綁住我。」

僧璨告訴他:「既然誰也沒綁住你,那你就已經解脫,
為何還要求解脫法門呢?」道信和尚立即大悟。
  
本來,所謂的不安、罪孽、束縛,
一切感受都不過是人的一種心境。

看不透,人便會為之牽累,終日痛苦不堪;
但若看透了,則可超越它們,過一種消遙自在的快樂生活。

人生於世,誰能沒有痛苦、不安、抑鬱和憂愁,
各種束縛限制,必會縈繞在你的周圍,
伺機在你心中掀起陣陣撻漪,甚至是巨浪波濤。

倘若沉溺其中,為之所累,那樣的人生還有何歡樂可言。
禪宗實際上是要教給人們一種處世原則,
讓你在不愉快的人生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讓你把那些世俗的牽累看得淡些,再淡些,
讓你的心情灑脫些,再灑脫些,
以歡愉的稚子之心,去享受那詩意般美好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