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言   之   美

 

   
釋迦牟尼佛窮其一生都在說法,臨滅度時,
                                  
 文殊菩薩請他再為大家說法一次。

  佛說:「我在世四十九年,又何嘗說著一句法?                   
現在你讓我再講授一次,難道我曾經講授過什麼嗎?」  
禪,正發生於不立文字的拈花微笑。
     
相傳,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

當時大眾都不曉其意,面面相覷,      
唯有迦葉尊者發出了會心的微笑。於是,釋迦便將這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道傳給了他。
  
有僧問靈山:「佛祖拈花是什麼意思?」  
靈山說:「一言方出,駟馬難追。」
    
僧又問:「迦葉微笑是什麼意思?」  
靈山即答:「口是禍門。」
  
口是禍門者,一落言筌,便成謬誤

駟馬難追者,若經道破,即乖真實。  
  所以禪宗傳法,每每用無言的方式。
  
有次眾人請藥山、惟儼上堂說法,惟儼勉強答應了,
可大眾剛剛聚集起來,惟儼便一言不發地回房。

院主追在後面說:
      
「你同意上堂說法,為什麼又急急回房?」

    惟儼說:「講經有講經的法師說戒有說戒的律師,我是禪師,                      
禪是不能講的,講了也白搭,這又怎能怪我呢?」
  

順德問雪峰:「教門先輩們豈不是以心傳心?」  
雪峰說:「兼不立文字語句。」  
順德說:「既然不立文字語句,又怎麼傳法呢?」
  
雪峰沈默了好一陣子。
順德於是作禮致謝。
  
雲門文偃也曾效法維摩詰在「說」不二法門時的沈默,      
有時乾脆連「一字禪」也不說了。
      
相傳廣主劉王詔文偃等人到宮內過夏,禪師門交遊頻繁,

問訊說法。唯有文偃不與人交往,無言無語。

宮內有一名直殿使,看出雲門的默然乃是高深莫測的「最上乘禪」,     
遂書一偈貼在碧玉殿上:
  
大智修行始是禪,禪門宜默不宜喧。  
萬般巧說爭如實,輸卻雲門總不言!
  
臨濟禪師也曾諄諄告誡學僧們:大德!      
外在上,我們用聲音、言詞,      
內在裡,我們用意識結構的改變;     
 於今,我們用思想和感受。
      
然而,所有這些,都只不過是我們所穿著的衣裳。      
不要把穿著的衣裳當作實體。
      如果你們這樣下去,即使經歷無數劫,     
 你們仍舊只不過是衣裳專家而已。     

今日的學者們之所以不能達到實體,         
是因為他們的理解未能超過名字與言詞。  
     
眼睛昏花的求道者們,

從乾骨頭中你們如何得到汁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