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論    禪     

 

元音老人

禪師.jpg   

 

前   言

 

參禪一法,人每視為畏途,以為非上根利智不能悟道。
其實悟道並不難,祗遇明眼人就其轉身不得處輕輕一點,
無有不當下自見者。

惟無福德者,雖遇明眼人為之點破,亦不敢自肯承當,
以為天下無如此便宜事而自甘退屈,是為甚難。

復次,自肯承當亦不難,而難在點悟後綿密保任掃除習氣。
因悟道是一回事,證道又是一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悟道雖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除,須用功把習氣打掃淨盡,
法身方才證得圓滿,方才可成佛。絕非一悟萬事休,即為證道也
(個別上上智人頓悟、頓修、頓證者,不在此例)。

所以悟後掃除習氣,至關重要,若魯莽從事不勤苦用功,綿密保任,
非但徒落知見,成為狂慧而已,抑且將招大愆焉!

 

第一章 略論禪宗

 

晚近禪宗行人皆按固定方式,
抱牢一則刻板死話頭苦參,絕無當初馬前相撲、電驟雷轟之雄姿,
亦鮮旁敲側擊、活殺同時之妙用,以至學人多死於句下,
有者二、三十年絕無消息,有者知難而退,大有後繼無人之歎,
宗門以是冷落,佛法以是衰微,良可慨也。

近之學者,機智陋劣,固亦為參而無悟之由,要無過量智人為之相機引導、
圓活指示實為主因焉。時至今日,若再墨守成規,教學人用二三十年光陰
死參一則刻板話頭,非惟絕少此等苦行之人,亦為時代環境所不許,
故實有按時代背景與行人機感之不同改革其設施之必要焉。

在禪宗昌盛之時,其門庭設施莫不隨時代機感而變,而不固循襲守,
如曹溪不襲守,達摩、慧可、希遷、道一亦不因襲前人。

下至五宗七派之門庭角立,亦莫不從自己胸襟流出,
出奇制勝,隨時代而變化。此種蓬勃奮進之精神
實為宗門大放異彩之所由。

但後之傳承者不思獨立創造、發揚光大而偷襲祖宗餘緒,
執守其為當時之作略而斤斤以嫡傳兒孫自居,
以廣招徠,以是宗風大減,遞代以降,
傳至今日,除一二碩果僅存者外,每況愈下。

今日時代已變,機感亦遷,人皆多能,而能者多勞而繁忙,
再教以用多年苦行參死話頭,非惟於學人無益,抑且于宗門以至
整個佛法有極大損害。

茲擬恢復六祖至馬祖、石頭時之活潑作風予學人,
覿面直指,就其粘縛處為之抽釘拔楔,應病與藥,
使其當下悟去,不必遠兜遠轉。囑其自參自悟,迨待其悟後,
再詳示以歷境練心,掃除習氣之法,俾其圓證法身歸家
穩坐以挽宗風而續佛慧命。質之高明,以為然否?

紫柏禪師云:

「設我在臨濟、德山會上一棒一喝即便悟去,
何用多年辛勤苦參!」

此過來人深知其中甘苦出示肺腑之言,可見參話頭,
尤其如今之死話頭,鈍置人之甚!但此刻板話頭之風由來已久,
相因成習,積重難反!今我提倡改革,不知要招諸方多少口業!
復次直指之道變化多端,非僅直敘一途,有反逼、暗示、縱奪、
引逗等等妙用之分,端賴師家視學人之機臨場靈活運用,方收宏效,
不可死執一種,以是師資至關重要,若無大手筆宗師,亦徒喚奈何而已。


第二章 直指 與 質疑

 

直指之道,手法繁多,前已言之,

茲就直敘法中比較具體而易悟入者,權舉一例,略明如下:

玄沙云:「離見聞覺知,現量即是真心。」

這句話看似平常,確是具體指示我人見性悟道之捷徑切要語。
因我人無始以來,執著根身四大以為實有,日常生活均囿於
見聞覺知上取捨分別,因而妄念叢生,錮蔽自性,流浪生死,無有了期。
今欲明心悟道,了脫生死,須就路還家,從息妄上下手。

息妄之法,須知一切聲色貨利,皆緣生無性,猶如夢幻,
無可執取(即欲執取亦執取不著,因自己色身亦無常),
祗隨緣應用,勿生粘著。故曰離見聞覺知也。

所謂離見聞覺知者:

非不見聞覺知也,是即見聞而不著見聞。
蓋不著見聞則雖常見常聞而無見無聞,
無見無聞則無愛憎取捨,妄念停息矣!

妄念息則真光發,一切聲色貨利橫豎于前,
宛如明鏡照形,稱其量而顯現,
雖絲毫無隱,但無分別沾染,是為現量。

此現量真境,雖空寂而靈知,無分別而又不斷滅,
學人於此急著眼,看還是自己本來面目否!
果能於此一肯肯定,則大事畢矣!

雲門云:

「即此見聞非見聞,無餘聲色可呈君!」

已明白向你道離此現量真境,而無處覓取真心矣。
復次,古德之所以將一句無理路言句拋向學人,而前者也
無非逼伊於妄心行不得處,回光一鑒,薦取真心而已,何有他哉!
學者果于此具體之指示薦取真心,寧不慶快!


忽問曰:

「悟道須於座上豁然脫落,親見本來,方為真悟。
何可如此輕便,因一語之指示而一超直入哉?」

余不禁笑曰:

「悟道有一定之方程式乎?古往今來天下悟道者多矣!
有者於行腳之頃省悟,有者於掉臂謦欬之際觸發,
有者於他人笑談之會打開,有者於睡夢之中凜覺,
而更多者則于師家指示之下一言相契打開玄關識鎖而豁然大悟,
未聞均於座上參悟也。子何必固執坐禪而死於定中?

須知禪貴妙悟,於日用中得其受用,而不在死坐守定,
而妙悟又貴有人隨機指示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且若專重空坐,不得活用,反為禪家所不許。

因禪非同止觀,以定而開慧。
禪乃以極強之慧力參悟本來,識得真心後而自會於定也。
大慧呵為默照邪禪,即罵此等死漢。

六祖云:『真見性人掄刀上陣,亦得見之。』

可見禪之為禪,非禪定之禪,全在妙悟而得活用,
不在死於鬼窟中作活計也。即如習定,若在座上有,下座便沒有;
在禪堂有,出禪堂便沒有,連定亦非。

以大定無出入,不可打作兩截,遑論禪哉!
今示子離見聞覺知現量即是真心,本是叫汝於不著
見聞覺知時妄心不行處,親見本來。

也是叫汝識得這活生生的靈妙真心,不受他瞞,在日用中得其受用。
非叫汝徒在言語上作道理會也。子何不惺惺著是哉!」

或又曰:

「此種現量真境,見是見了,但一現即隱,
一刹那後又復落於見聞覺知,不能常保其定靈無動之境,
難道也算悟道否?」

答曰:

「祗為你習染粗重,妄念深厚。同時也因悟得不徹底,才有此況。
所以需綿密保任,去其妄染,而臻徹悟圓證之。

須知悟道者非一念不起,乃起而不著也;
非時時保護伊空靈無知,乃知而無知也。

此空靈無知之知,不在時間長短為證,而在是否確實識得伊,
肯定伊與承當伊也。如不識得或疑而不敢承當,雖整日不起一念,
一如死人,起念又同凡夫矣。若識得而承當者,雖一時習染未除,
妄念起處復落於見聞覺知,但一凜覺,即又空無一物,回歸本位矣。

古德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以粘著便成妄,不著即妙用也。此凜覺功夫,須是保任,
也就是叫你由生而熟,而且由熟而化也。你果能於妄想顛倒之際,
是非紛擾之場,念念覺知,念念轉空,久久純熟,
並此覺知之心亦化為烏有,不執為實,動靜閑忙則打成一片矣。
到此時再反觀一切事物,一切妄念,原皆我真心,
有何染淨?又有何隱現哉?

總而言之,說『要離見聞覺知現量即是真心。』

不過為初機未悟示個入處。如真悟道,
則在在處處物物頭頭無不是真心之所顯露,即比量而現量矣。

《彌陀經》云:『風聲鳥語,皆是法音之所宣流。』
古德云:『荷葉團團團似鏡,菱角尖尖尖似錐。』
又云:『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
即是此時節也。

更進一步,有什麼真心、妄心?本來如此,不容了辯。
所謂悟後還同未悟時,饑來吃飯困來眠,到此時節,還有言語可說否?

寫至此,忽有人出來責難道,你這般口沒遮攔地信口亂道,
難道也算明眼宗師公,余不禁呵呵笑道,我既不會禪又未嘗說禪,
子幸勿執常見,作有言說會好!


第三章 證體起用

 

有緣者,如於上例豁開正眼,識自本性,固甚慶快!
萬勿以為即此便算到家,以為可以了事。
須知尚有習氣未除,不無走著,未臻圓滿,
觸境逢緣正需努力打掃,所謂悟後正修是也。

蓋未悟之前,正眼未開,所有修持,俱屬盲修瞎煉,
譬如在暗室中打掃,無有燈光,不免東碰西撞。

在開悟後,才將室內電燈開亮,所有垃圾、零別物品都朗然在目,
剛好著力打掃整理,不可因循鬆懈,任其自流。

古德云:「悟後亦如喪考妣。」

正指此時須痛切用功,努力除習,不可像無事人也。
至於上上根人,隨悟隨即習氣脫落者,當然不在此例,
但為數甚少,實不多覯。古來大德俱於悟後正修者多,

如潙山亦云:

「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
須教掃淨,除其現業流識,即是修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