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見禪,花不開也見禪
 



 
 人對事物的認知有三個境界。
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
就要先提升認知的境界。

桂琛禪師去參訪玄沙禪師
 
玄沙問:「三界唯心,你是怎麼體會的?」
 
桂琛指著椅子,

 問道:「你叫這個是什麼?」             
 
玄沙回答:「椅子。」                                  
 
        桂琛說:「那你還沒有領會三界唯心的真義。」
 
玄沙於是改口說:「我叫它作竹木,那你叫它什麼?」        
 
桂琛說:「我也叫它竹木。」                 

      
 
  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最初僅止於表像或名相,
譬如說那是「椅子」或「床鋪」,這是第一境界。

但椅子和床鋪即使外觀、功能有別,卻都是「竹木」所造,
能看出事物表像背後的共通本質,是認知的第二個境界。
 
六祖慧能在抵達法印寺時,正值黃昏時刻。
晚風習習,吹動著寺裏的一刹幡。他聽到兩個和尚在爭論:
 
  一個和尚說是「幡在動」,
另一個卻說是「風在動」,彼此爭論不休。
 
慧能說:「能不能讓我這個俗人參加兩位的高論?
我覺得這既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
 
風吹幡動,說「幡在動」,這是只看到表像,
是認知的第一境界。

但不只幡動,附近的柳枝也在動,說「風在動」,
點出它們共通的原因,是認知的第二境界。

但歸根究底,看到幡動、柳枝動,知道風在動,
都來自心的觀照,也就是「心在動」,
這是認知的第三境界,也是認知的最終本質,
所謂「三界唯心」是也。
 
不同的認知境界,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解釋,
更進而左右我們的應對和處理方式。
當你覺得不對勁,而想要有所改變時,

如果你認為那是「幡在動」,那你就會想去改變幡;
      如果你認為那是「風在動」,那你就會嘗試去改變風向;
      如果你認為那是「心在動」,那你就必須去改變你的心。
 
  禪,直指本心

告訴我們應該認識什麼、知道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