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剛 三 昧 經

無相法品第二      經文釋義: 智諭法師

                              slide0027_image074                                    
                                          

【爾時尊者。從三昧起。而說是言入實法相。決定性故。
方便
神通皆無相利。一覺了義難解難入。非諸二乘之所知見。
唯佛菩薩乃能
知之可度眾生皆說一味。】
 
諸佛證知,一切法相,緣生假有。諸相假有,故非為真實。
而諸法無相,決定
真實。今欲明諸法實相,故先說此無相品。
 
諸法性空,一味真實。性空故能隨緣,隨緣而現萬法。
相隨緣現,無自體性。
故相是因緣相,有而非有。
空是因緣空,無而不無。
 
故有是不有之有,則有全是空。無是不無之無,則無全是有。
有不礙無,無不
礙有,一切無礙,此則決定實際也。
 
故相是無相之相,是謂諸法實相。
無相是相之無相,是謂實相諸法。
二者相遍
互融,二而不二,不二而二。
故一切相非相,一切亦相亦非相,
一切非相非非相,
是名實相也。
                              
爾時尊者(佛),從金剛三昧起,而說是言。
佛欲說法,必須先從三昧起,因為佛入三昧時,
則身心不動故。諸佛智地,入實法相,決定性故。
 
佛證無上菩提,是佛智地。證無上菩提者,即究盡諸法實相也。
故曰諸佛智地,入實法相,決定性故。
何謂決定性?清淨寂靜光明無諍也。
 
大方等大集經云:「佛初成菩提,知菩提者,清淨、
寂靜、光明、無諍……不雜煩惱,名為清淨。
空解脫門,名之寂靜。無相無願,名為光明。
無生無滅,名為
無諍。……又,遠離煩惱故,名為清淨。
畢竟淨故,名曰寂靜。
無闇冥故,名為光
明。不可說故,名為無諍。」
 
故清淨寂靜光明無諍,是諸法實相。
故曰入實法相,是諸佛智地。
方便神通,皆無相利。諸佛雖證實相,然從實智,
起方便智,現大神通,利益一切眾生。
而利益一切眾生者,皆從實智慧出,故曰皆無相利。

無相者,即實相也,亦即以實相諸法故,起方便神通。
所以一切方便神通,皆由實相而起,利益一切眾生也。      
  
何謂神通?神者不測也。通者無礙也。一覺了義,難解難入。
佛證無上菩提,過盡德圓,性德圓顯,自覺聖智,不因他得。
法華經譬喻品云
,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
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
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

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
一切智,佛智,自然智,併是無師自得,故曰一覺。
一覺者,自覺聖智,不因
他得也。 
若因他得,必不圓備。今以自覺,了義究竟,乃成等正覺。
故曰一覺了義。
 
如是之法,因圓果滿,無欠無餘,唯有佛與佛究盡,
非餘人所及。故曰難解難入。是知一覺了義,難解難入者,
言唯佛與佛,究盡諸法實相也。
 
故曰非諸二乘之所知見。二乘劣智,不見實相也。唯佛菩薩,乃能知之。
此菩
薩者,補處菩薩也。不但具如是自覺聖智,且能普現十方,
度化一切眾生。皆說一味者,雖說諸法,皆明一味實相也。
 

【爾時解脫菩薩。即從座起合掌胡跪。而白佛言。尊者。
若佛滅後。正法去世。像法住世。於末劫中。
五濁眾生。多諸惡業輪迴三界無有出時。
願佛慈悲為後世眾生。宣說一味決定真實。
令彼眾生等同解脫。】 

                                                                  爾時解脫菩薩,禮佛請法。                      
  佛法住世,有正法時,像法時,末法時。
依大悲經,謂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
  
正法去世,正法時已去也。像法住世,於末劫中。
言像法之末,進入末法也。彼時五濁惡世。五濁者:

       一、劫濁:劫末時濁,摧年減壽,漸臨劫末。                                   
               由於眾生濁
、煩惱濁、見濁、命濁,而致令劫濁也。
 二、見濁:人多身見、邊見、邪見、見取
見、戒取見,乃成見濁。
   三、煩惱濁:人多貪、瞋、癡、慢、疑等煩惱,乃成煩惱
濁。        
   四、眾生濁:人以見濁,煩惱濁,致令五陰身心俱劣,                   
     以此果報,名眾生濁。                             
   五、命濁:眾生見濁煩惱濁為根本,而得劣五陰身心。                   
 色心連持,相續生死,乃有命濁。               
 
五濁惡世眾生,多以惡業,輪迴三界六道。
願佛慈悲,為憐愍末世眾生故,
說一味決定真實之法。一味決定真實之法者,諸法實相也。
俾令末世眾生,等同解脫。等同解脫者,令諸眾生,於大乘中,
獲得平等一味
解脫也。


 
【佛言。善男子。汝能問我出世之因。欲化眾生。
令彼眾生獲得出世之果
。是一大事不可思議。
以大慈故。以大悲故。我若不說即墮慳貪。
汝等一心諦聽諦聽。為汝宣說。】
 
  解脫菩薩請法,如來垂允宣說,師資緣合也。
佛先讚歎說,汝能問我出世之因
,欲化眾生獲出世果也。
 
實相是一大事,度一切眾生皆令成佛,故其功德不可思議也。
「一」是實相理,「大」是實相智,「事」是實相行。
實相理者,無相也。實相智者,無住也。
實相行者,以無住智,契無相理,如實成一切事功也。 
「一」即佛法身德,「大」即佛般若德,「事」即佛解脫德。

故一大事,言佛
之三德也。故曰不可思議。
汝解脫菩薩,既以大慈大悲為眾生請法。我當以大喜大捨而濟含識。
我若不說者,即墮慳貪。汝等諦聽,我為汝說。

 
  【善男子。若化眾生無生於化。不生無化其化大焉。
令彼眾生皆離心我。
一切心我本來空寂。
若得空心心不幻化。無幻無化即得無生。
無生之心在於無化。】 

佛言善男子!若欲度化眾生,須是莫生能化之心。
既然不生能化之心,自然便無所化之眾生了。
以心生則法生,心淨則法淨故。
如是遠離我、我所心,縱化盡無
量無數無邊眾生,
實無一眾生得化者,則其化大焉。
 
  欲化眾生,須是令眾生皆離心我。
 
  一切法本來無我,而眾生以妄想故,執著於我。
心經云五陰皆空,而眾生妄執
有五陰,此是第一重迷執。
復於五陰中,妄執有我,此是第二重迷執。
更於我上執有生死,此是第三重迷執。
如此三重迷執,皆一妄心所造。
故欲化眾生出於生死,應令彼遠離心我也。
 
  一切心我,本來空寂。
 
  妄心本空,我非實有。何以故?
諸法緣起假有,而無實體。妄心亦復如是,無
有實體。
如果妄心不空,豈得為妄?
既然妄心本空,故知妄心所生之我,非為實有

總而言之,一切法無非因緣所生,故知一切法無有自性。
以無自性故,知一切心
我,本來空寂。
 
若得空心,心不幻化,無幻無化,即得無生。無生之心,在於無化。
若得空心者,心清淨也。心不幻化者,心不幻化諸法也,以心清淨,
則諸法清
淨。如是諸法清淨,無幻無化,即得無生法忍。
諸法無生者,即諸法實相也。
 
  無生之心,在於無化。若心不生,則諸法無有。
故心空則法空,心有則法有。若見法有時,即是心有。
若見法淨,即是心淨。若見法染,即是心染。故見法時,
即是見心。故曰無生之心,在於無化。

 
  【解脫菩薩。而白佛言。尊者。眾生之心性本空寂。
空寂之心體無色相。
云何修習得本空心。
願佛慈悲為我宣說。】
  
解脫菩薩復白佛言,眾生之心,其性本來空寂。
既然本來空寂,則體非色相。
體非色相故,是以無所有不可得。既然無所有不可得,
當是處世不染,修治不淨。
佛云何言修習得本空心呢?
 
心性本空,云何修習復得本空心?
若如是說,莫非眾生之心,性本不空嗎?
佛慈悲為我宣說。


 
【佛言。菩薩一切心相本來無本。本無本處空寂無生。
若心無生即入空寂。空寂心地即得心空。善男子。
無相之心無心無我。一切法相亦復如是。】 

                                                                        佛言,菩薩一切心相,本來無本。                   
菩薩一切心相,皆隨緣而起。既然隨緣起,故無自性。
無自性故,本來空寂。正以無性空寂,方能任緣現相。
相隨緣現,故性本空寂。若性不空,
當不能隨緣也
。故曰一切心相,本來無本。
 
  本無本處,空寂無生。
 
  既然一切心相,隨緣無性,故無根本。
若法有根本,方有始有生。法無根本,
當即無始無生。故曰本無本處,空寂無生。
 
  若心無生,即入空寂。
 
  種種心生,乃有種種法生。若心不生,則種種法不生。
心法俱泯,即入空寂。故知眾生不得空寂者,皆是心念妄起故。
心念妄起,以自妄心,現諸妄相。
生不知一切法相,即自妄心所現。
 
卻以自之妄心,還取自心所現幻相。
如果妄心不生,則不執一切幻相。
於是可得心境如如,一切無礙的自性清淨心了。
即此自性清
淨心,便是眾生空寂心地。
 
  故修道之人,空心不空法,以萬法唯心故。
若得空心,則法本寂然。十法界唯是心現,若心不生,則大千湛然。
若心妄生,則九界宛然。心善心惡則造六道相
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等十如。
 
心淨則造三聖法界十如。三聖法界者,
聲聞緣覺菩薩也。如心契中道,非生非非生,離邊無住,便是佛法界。
佛法界者,
一真法界也。亦即是諸法實相也。空寂心地,即得心空。
 
空寂心地者,盡除妄想,自性清淨也。即此清淨心地,名得心空也。
故知心空
者,恢復本來面目也。須知妄心是幻,淨心本具,
除其妄幻,復其淨心,謂之心空
也。
 
善男子!無相之心,無心無我。一切法相,亦復如是。
解脫菩薩曾言,空寂之心,體無色相。故佛言無相之心,無心無我。
若有心有
我,便是我相。若有我相,便執法相及非法相。

法相者執有,非法相者執空。
若離
我相,便不執有,亦不執空,一切清淨,是謂心空。

故解脫菩薩所問,眾生之心,性本空寂,空寂之心,
體無色相,云何修習,得本空心。可見其處處不離執著。
故佛破其執著曰,無相之心,無心無我。
我相若離,法相自息。故曰一切法相,亦復如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