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道德經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音希聲,大象希形


 

一  默  如  雷

《維摩經》《不二法門品》中,
三十二位菩薩各自表述了
什麼是「不二法門」,文殊總結性地說: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 為、無 不 為

 


 
藉著繼續失去,一個人就達到了無為。
 (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 
 
知識是一種作為,它是一種衝突和奮鬥,
達爾文稱之為「適者生存」,它是在跟自然抗爭,
它是人類在反抗整體的一種經常性戰爭,多麼愚蠢!
但這種事是存在的。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
   無執,故無失。」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性 也  ; 命  也


 
 
                                                         《莊子.達生篇》有這麼一則故事:

                                「孔子觀於呂梁,縣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
                                          見一丈夫游之,以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並流而拯之。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佛互動 ─ 以心性論為中心

                                                                   哲學系教授 方立天

 
               內容摘要:道佛心性論的互動是中國思想史的重大問題。
                            本文著重從道家的道、自然、無為而無不為、靜觀、得意忘言思想對佛教
                            的影響,強調道家為佛教尤其是禪宗提供了本體論、方法論和認識論的理論
                            基礎;又從佛教的輪迴果報、萬法皆空、心生萬法、明心見性思想對道教
                            的影響,強調佛教對道教在轉變對人的形體、生命、人生理想的看法上起了
                            巨大的推動作用,使之轉向於心性修養,從而揭示了中國佛道兩家心性論
                            思想互動互補、交融會通的思想特色。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佛互動 ─ 以心性論為中心


                                                                   哲學系教授 方立天

 
               內容摘要:道佛心性論的互動是中國思想史的重大問題。
                            本文著重從道家的道、自然、無為而無不為、靜觀、得意忘言思想對佛教
                            的影響,強調道家為佛教尤其是禪宗提供了本體論、方法論和認識論的理論
                            基礎;又從佛教的輪迴果報、萬法皆空、心生萬法、明心見性思想對道教
                            的影響,強調佛教對道教在轉變對人的形體、生命、人生理想的看法上起了
                            巨大的推動作用,使之轉向於心性修養,從而揭示了中國佛道兩家心性論
                            思想互動互補、交融會通的思想特色。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朵珍貴的花 ─ 莊子
                                                  
 
 

莊子是最難得的開悟者之一,甚至比佛陀或耶穌更加難得。
因為佛陀與耶穌主張有為,而莊子強調的是無為。

有為當然能做成事,但無為能做成的事更多;
許多事可以通過意志來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過沒有意志來做成。
無論你通過意志做成什麼,總是會成為一種負擔、
一種衝突、一種內在的緊張,
你隨時都有可能失去它,它必須被持續地保持著,
保持它需要能量,保持它最終會把你消耗掉。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人之生柔弱,其死剛僵,

                                                  草木之生柔脆,其死枯槁,

                                                        故柔弱者,生之榦;
             
                                                          堅強者,死之徒,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老子  道德經



                                       



致虛極、守靜篤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造化源自於「太上」也。
 
太上為神之極尊,
乃理氣數象之主宰,亦為天地之始,
萬物之母也。
 
肇於萬物之前,存於萬物之中,萬物生滅而此物永存。
太上乃為大道之別名,亦為造化之初機。
大道本乎無極一動,從此而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