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知識 與 般若直觀

1456022068.jpg  



當知識是主體與客體的關係時,這個知識是可知的。
在這種知識中,主體是知者,客體是被知者。

就從這種二分法來說,一切以此為基礎的知識都是可知的,
因為它是公共財產,是每個人都可以接近的。

但是,當它不是公共財產,而是完全私有的、
不能被他人分享的東西時,它就是不知的、或是不可知的知識。
不知的知識,是一種內在體驗的結果;
因此,它全然是個人性的和主體性的。

奇異的是,儘管這種體驗是私有性的,
任何具有這種體驗的人,卻絕對相信它的普遍性。
他知道每個人都有它,但並非每個人都意識到它。

可知的知識是相對性的,
不知的知識則是絕對性的,是超越性的,
並且不是由觀念做媒介可以傳達的。

絕對知識是主體對他自己的直接知識,
在他和他的知識之間沒有任何媒介。

為了知道他自己,他並不需把自己分為
諸如主體與客體這樣的元素。
我們可以說那是一種內在覺察的狀態。
而這種覺察乃是特別能使心靈免於恐懼與焦慮的。
不知的知識是直觀知識。

然而,我們必須記得,般若直觀全然不同于感覺直觀。
在感覺直觀中,有觀者與被觀者之分,
兩者是可分的,並且是分別的,其一與其二對立。

他們屬於相對與分別的領域。
般若直觀卻屬於同與一的領域。
般若直觀也不同于倫理直觀與數學直觀。

般若直觀的一般特性我們可以這樣說:
般若直觀不是衍生的而是原本的;

不是推論的,推理的,間接的,
而是直接的,當下的;
不是分析的,而是合一;

不是識別的,也不是記號性的;
   不是有意表現,而是自然流露的;

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不是逐步的,不是有目的的,

而是事實如是的,最終的,不可略減的;
不是永恆的後退,而是無限的包容,等等。

如果我們這樣說下去,
還有更多的話可以用來形容般若直觀的特性。
但有一個特質是我們在此不可忘記的;
即是,般若直觀的特殊,在於它的權威,
它徹底具有這般的力量,使你覺得:
「我即是最終實在自身」,「我是絕對的知者」,
「我是自由而無任何畏懼的。」

就一種意義說,般若直觀相當於斯賓諾沙的
scientia intuitiva (直觀知)。
依照斯賓諾沙的觀點,這一種直觀是絕對確定的,
不可錯的,它與
ratio(推理)不同,
因為它使人的心靈產生最高的安靜與德性。
讓我們看看般若直觀 ─ 這即是禪體驗 ─
 的這些特點如何在禪師的問答中表達出來。
我只舉少數例子就可以說明我的觀點。

道悟 (748 807) 問石頭:
「如何是佛法大意?」

            石頭曰:「不得不知。」                 
            道悟:「向上更有轉處也無?」  
             石頭:「長空不礙白雲飛。」     
    

另一次道悟問道:「曹溪意旨誰人得?」
 石頭:「會佛法的人得。」   
   道悟:「師還得否?」         
 石頭:「我不會佛法。」     
 
 
─  鈴木大拙  【禪學隨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