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與     水
                                                            
 
【禪學隨筆】   鈴木大拙 著
       

biwako_0020.jpg
 
 
禪 ─ 開始於,
時間尚未成為時間之處。

 
 
這是說,「無時」尚未否定其自身,
因此,也尚未有主 ─ 客
人 ─ 自然神 ─ 世界的二分之際。

這是我所稱為的「純粹主體性
絕對、真如)之所在,
禪在此處,並要我們也在此處。

就涉及自然而言,禪存乎一位禪師所說之處:

「當我開始學禪之時,
山是山,水是水;
           當我以為我瞭解禪之時,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但是當我對禪有了全然的認識時,
             山又是山,水又是水。」
 
當我不把山看做對立於我,
當見者與被見者融為一體,
山即不再是山,
它們不再以外在於我的自然物體而存在。

當我把它們看做是對立於我,
看做是與我分離、與我不友善的東西,
它們也不是山。

當山同化於我的生命之內,
而我融入它們之中,
它們才是真正的山。


當自然是某種與我分離的東西,
並在我面前展示為一種不可知的量體,
以及單純的無情事實,
則連不友善或積極的敵意也說不上。
 
反過來說,一旦我把自然不作思索、分別之際,
則它就變成我生命的一部份。
它絕不能一直是某種與我陌生,
和與我完全不相關的東西。

我在自然之中,而自然在我之中。
這不僅是相互的參與,而是基本的同一
因此,山是山,水是水;它們就在我面前。

我之能看到山是山,水是水,
是因為我在它們之中,而它們在我之中。
本來面目」或「我的鼻孔」必得從此處掌握,
而不能從任何其他地方掌握。
 
「同一」是屬於空間性的辭彙,
就時間而言,是「無時」。
但僅是無時,並不能有任何意義。
當自然被看做是立於我的面前,
時間已經存在,而「無時」便成了時間。

但時間順序只有在「無時」的領域中進行時才具有意義,
這「無時」即是佛教的
sunyata
(空) 概念。

在這個「空」裡,山是山,
而我看它們如此,它們看我如此;
我看它們即是它們看我。
如此則
sunyata 便成了 tathath
(一如);
物如即是空,而空即是一如。
 
當我們達到這個思想階段,
純粹主體性就是純粹客體性
此處有著人與自然、神與自然、
一與多的完美同一。

但這個同一
並不意含著以其一的消失為代價,而成就其二。
山並沒有消失;它們在我前面。

我並沒有把它們吸入我之內,
它們也沒有把我從地上掃除。
二分仍舊在此,但這本體是空。

山是山,又不是山。
我是我,你是你;
而我又是你,你又是我。

萬象世界的自然並沒有被忽視,
而人做為面對萬象世界的主體,
卻仍舊意識到他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