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          是  

1411982689.jpg  
 
 
佛陀說「塔沙塔」(tathata)
它的意思就是「如是」。

整個佛教的靜心就是由生活在這個字裏面、
跟這個字生活在一起所組成的。
當靜心非常深入,那個字就消失了,
然後你就變成「如是」。
  
比方說你在生病,「如是」的態度就是接受它,
然後告訴你自己說:「這就是身體的方式。」或者,
「事情就是如此。」
不要抗爭、不要博鬥。

比方說你頭痛,那麼你就接受它,「如此」是事情的本性。
突然間就會有一個改變,因為當這個態度介入,
那個改變就會如影隨形地跟著來。
如果你能夠接受你的頭痛,頭痛就會消失。
  
試試看,如果你接受一個疾病,它就會開始消失,
它為什麼會這樣發生呢?
它之所以這樣發生是因為每當你抗爭,
你的能量就被分散了?
有一半的能量進入疾病、進入頭痛,
而另外一半的能量卻在跟這個頭痛抗爭,
這中間會產生一個裂縫或一個空隙,
事實上—這個抗爭本身就是一種深深的頭痛。
  
一旦你接受、一旦你不抱怨、一旦你不抗爭,
在你裏面的能量就變成和諧一致的,
那個裂縫就被連接起來了,然後就有很多能量被釋放出來,
因為現在已經沒有衝突,那個能量的釋放本身,
就變成一種治療的力量。

治療不是來自外在,一切藥物所能夠做的,
就是幫助身體將它自己的治療力量發揮出來。
一切醫生所能夠做的,只是幫助你自己去找出你自己的治療力量。
健康無法從外在強加上去,它是你自己能量的開花。
  
「如是」這個字被運用得很深,它對身體的疾病、心理的疾病、
以及最終的心靈疾病都能解決,這是一種奧秘的方法。
但是你要從身體開始,因為它是最低的一層。
如果你能夠在身體上成功,那麼你就能夠去嘗試較高層面的東西,
如果你在身體的層面上失敗,那麼你就很難走向較高的層面。
  
當身體有不對勁的時候,你要放鬆而接受它,
只要在你裏面說 — 不僅在語言上說,還要深深地感覺它 — 
這就是事情的本質。
身體是一個混合物,有很多東西結合在它裏面。
當身體被生下來,它就已經在走向死亡,
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有機體 — 在它裏面很可能有某種東西會出毛病。
  
接受它,但是不要跟它認同。

當你接受,你仍然保持在它之上,你仍然保持超越,
而當你跟它抗爭,你就來到了同樣的層面。
接受就是超越,當你接受,你就是站在山上,而身體被留在下面。
你說:「是的,這就是自然,被生下來的東西將會死掉,
如果被生下來的東西必須一死,它們有時候也會生病,不需要過分擔心。」
— 就好像它不是發生在你身上,而只是發生在物質的世界。
 
 
這就是它的美:
當你不抗爭,你就超越了,你就不再處於同樣的層面,
然後這個超越就變成一種治療的力量,突然間身體就開始改變,
同樣的情況也能夠發生在心裏的煩惱、緊張、焦慮、和痛苦之中。
你在擔心一件事情,那個擔心是什麼呢?
你不能夠接受事實,那就是煩惱,就某方面而言,
你想要它跟正在發生的不同。
你在擔心,
因為你具有一些想要去改變自然的概念。
   
當你面對自然,你無法做什麼。
愛是一種開花,現在那朵花已經凋謝了。
微風曾經吹過你的屋子,現在它已經吹到另外的屋子,
事情就是如此,它們繼續在移動和改變。
  
一切事物都在流動,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恆的。不要期待!
如果你在一個每一樣東西都不永恆的世界裏期待永恆,
那麼你將會產生煩惱。

你想要這個愛成為永恆。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能夠是永恆的,
所有屬於這個世界的東西都是短暫的,
這就是一切事物的本質,這就是「如是」,
這就是「塔沙塔」。
  
  
記住,生命不會遵循你的方式,你必須遵循生命的方式。
看你是要很勉強、很不高興地接受,或是要快快樂樂地遵循,
那是你的選擇。
如果你很不高興地遵循它,你將會受苦,
如果你高高興興地遵循它,你將會變成一個佛,
你的生命將會變成一個狂喜。
  
佛陀也必須一死這個事情是不會改變的 — 
但他是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死。
他死得非常快樂,就好像沒有死一樣,他只是消失,
因為他說一樣東西被生出來之後就會有死的一天。
生隱含了死,所以那是沒有問題的,你無法對它做什麼。
  
你可以很痛苦地死,那麼你就錯過了要點,
你就錯過了死亡所能夠給你的美,
你就錯過了最後那個片刻所發生的恩典,
你就錯過了身體和靈魂分開時所產生的發光。
你將會錯過那個,因為你太擔心了,
你過分執著於過去和身體,
因此你的眼睛就閉起來了。

你看不到那正在發生的,因為你無法接受它,
所以你就閉起你的眼睛,
你的整個存在都封閉起來。
你死 — 你將會死很多次,你將會繼續錯過那個要點。
  
如果你能夠接受,如果你能夠帶著一顆歡迎的心把門打開,
如果你能夠給予一個溫暖的迎接,那麼死是很美的。
如果你能夠說:「是的,因為我被生下來,所以我就會死,
當那一天來臨時,那個圓圈就變完整了。」
如果你把死亡當成一個貴賓、當成一個受歡迎的貴賓來接受他,
那麼那個現象的品質就會立刻改變。

突然間你就變成不朽的:
身體在死,但你是不死的。
如此一來,你就能夠看到:
只是衣服被拋棄,你並沒有被拋棄,
只有那個覆蓋的東西,只有那個容器被拋棄,
內容物並沒有被拋棄。

意識仍然保持明亮 — 甚至更明亮,
因為在生命當中,它有很多覆蓋在上面,
而在死亡當中,它是赤裸裸的。
當意識完全赤裸,它本身就具有一種光輝,
它是世界上最美的東西。
  
但是要這樣的話,你必須吸收一種「如是」的態度。
當我說吸收,我是意味著真正的吸收,而不只是心理上的思想,
也不是「如是」的哲學,
而是你的整個生活方式都變成「如是」,
你甚至不去想它,只是變得很自然。
  
你在「如是」當中吃,你在「如是」當中睡,
你在「如此」當中呼吸,
你在「如是」當中愛,你在「如是」當中哭泣,
它變成了你的生活型態,你不需要再去煩惱它,
你不需要再去思考它,它就是你的方式。

那就是我所說的「吸收」(imbibe)那個字的意思。
你吸收它、消化它,它在你的血液裏面流動,
它深入你的骨頭裏面,
它到達了你的每一個心跳,你完全接受。
  
記住,「接受」並不是很好,因為它具有另外的涵義 —
它之所以具有另外的涵義是因為你的緣故,
而不是因為那個字本身的緣故,
因為你只有在你覺得無助的時候才會接受,
你的接受總是很勉強,你的接受總是不夠熱心。


唯有當你無法做任何事的時候,你才接受,
但是在你的內心深處,你仍然在希望說,如果事情不是如此,
你將會很高興,
你像一個乞丐在接受,
而不是像一個國王在接受,那個差別是非常大的。
  
  
「如是」的態度並不是一種宿命主義者的態度。
它並沒有將神或命運帶進來 — 什麼都沒有。
它只是說,要注意去看那個事情,注意看事情的真象,
然後加以瞭解,
它裏面有一個門,
它一直都有一個門,這樣的話,你就超越了。
  
「如是」意味著用一個全然歡迎的心來接受,
而不是在無助當中接受。
在這個「如此」的世界,既沒有自己,也沒有不是自己。
一旦你融入,你就融入了「如是」裏面,
你就融入了「塔沙塔」裏面,
你就融入了瞭解裏面 — 
沒有一個你,也沒有一個不是你,
沒有自己,也沒有別人。

在這個「如是」當中,
在這個對事情本質深深的瞭解當中,界線消失了。
 



  --- Osh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