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不相,不相無相
       

【無量義經略解】 說法品第二    ─  智諭法師
 
 


     無量義者:
     從一法生,其一法者,
     即無相也。
     如是無相,無相不相,
     不相無相,名為實相。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男子。有一法門。
             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薩學是法門者。
          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是法門者。號字何等其義云何。菩薩云何修行。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

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
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
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
                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
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 



  佛告大莊嚴菩薩等,有一法門能令菩薩疾得無上菩提。
此一法門,名無量義。
 
  若菩薩修學無量義,應觀察一切諸法,
自本以至於現在,性相本來空寂。
 
  一切諸法,悉是因緣而有。
縱觀宇宙間一切諸法,無一法非因緣而有。
 
法既以因緣而現,故有者因緣有,
滅者因緣滅,生滅悉因緣,於法實無所有。
所以說一切諸法,悉皆空相,悉皆寂滅相。

  所謂空寂者,非是於一切諸法外另有空寂可得。
而是因為一切諸法悉是因緣有,有屬因緣,則法無自性。
故因緣即是無性,無性即是因緣,不待法外立空,空外立法。
一切諸法當體空寂。而空寂無性,即是因緣法有。    

  故諸法空寂,空寂諸法。不縱不橫,非一非二。
既不相屬,亦非相應。無能無所,無我無人。

等同虛空,不可思議。

  諸法空寂,故佛於無量知一。
空寂諸法,故佛於一知無量,於無量知一者,
是多入於一,而一不礙多。

於一知無量者,是一入於多,而多不礙一。
一一諸法,悉皆互攝互入,周遍圓融,一切無礙,是為無量義。

  如是空寂,離一切相,故無大無小。
空寂之法,畢竟不可得,是故不可得生,不可得滅。
因為生滅之法,緣起如幻,以緣起如幻,如幻則不實。
以不實故,是以性相空寂,無有生滅。

所謂生滅者,眾生妄見也,眾生不如實知見,
故於不生不滅中,妄見生滅。若離於妄見,便不見生,亦不見滅了。

  一切諸法性相湛寂,如如不動。
故不來不去,不進不退,猶如虛空,平等不動 。
  無有二法者,言諸法性相空寂,本來平等,本來清淨,
無有諸相,無有分別,故曰無有二法。

若人見有二法,此人便是有住,此人便是取相,不得無上正等正覺。
  而諸眾生虛妄遍計,不如道理,妄分別是此是彼,是得是失。
以分別彼此人我,得失利害故,於是虛妄生貪瞋痴三毒之心。
以三毒心起不善念,以致造十種惡業。

於是落入輪迴,於六道中,備受諸苦。

  以迷心不悟故,於是無量億劫,於苦道中不能自拔。
若能一念開覺,知一切諸法本來性相空寂,

便可不起惑造業,盡諸苦邊了。
是知無量義者,誠功德無量也。 


【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
             生憐愍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
又復深入一切諸法。
法相如是生如是法。
法相如是住如是法。
法相如是異如是法。
法相如是滅如是法。
法相如是能生惡法。
法相如是能生善法。
   住異滅者亦復如是。】
 

  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一切眾生,虛妄計著,
虛妄分別彼此,虛妄計較得失。
起不正念,造諸惡業,以致輪迴六道,受諸苦毒。
菩薩如是諦觀以後,於諸眾生,起憐憫心,

興大悲願,誓欲救拔。

  於是菩薩深入諸法,深達諸法實相。
以實智照諸法實相,以方便智照實相諸法。
以實智照空有不二,以方便智照不二空有。
於一切諸法究盡實際,而事相不謬。

復不壞事相而究盡實際。體實用權,則法相宛然。
用權體實,則悉皆寂滅。

  菩薩度生,權智不可思議。深知如是法相能生如是之法。
乃至法相如是,能住、異、滅如是之法。
菩薩如實知一切眾生,以過去法相,生現在之法。
以現在法相,生未來之法。
如是生如是住如是異如是滅,於六道中輪迴不已,無有休息。

  云何過去法相?無明行也。
以過去世無明行業,於是現在世識、名色、六入、觸、受,
如是而生如是而住。於現在世復以愛、取、有等法相,
於是未來世生死如是而異。

  菩薩如實知,如果無明行滅,則識名色六入觸受即滅。
而現在世愛取即過去世無明。現在世有,即過去世行。
所以於現在世若愛取有滅,則未來世生死隨即永滅。
故曰法相如是,諸法生住異滅亦如是。

  所以說法相如是能生惡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
住異滅者亦復如是。 


  【菩薩如是觀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復諦觀一切諸法。
         念念不住。新新生滅。復觀即時生住異滅。
       如是觀已。而入眾生諸根性欲。性欲無量故。
        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 


  菩薩觀察如是生住異滅本末究竟以後,悉遍知已。
更諦審觀察一切諸法有為相,念念遷流不住,新新生滅不停。
如此惑業苦三,流轉不已,致有眾生生死輪迴之苦。

  復觀即時生住異滅,生住異滅不縱不橫,非一非異。
以諸法空相故,諸法無相故,諸法一相故,諸法無二故,
諸法本自寂滅故,諸法無住故,諸法如虛空故。
只為眾生自迷其心,妄自取相,妄生分別,妄起惡念,

妄造諸業,妄受輪迴之苦。眾生妄見生住異滅者,

只因自不識心,為無明覆蔽,
以致昧乎常住真心,受於遷流生滅之苦。

  即時生住異滅者,實則唯心所造,唯心所現,唯是一心。
以自妄心,現自心之妄境。若能息心達源,心淨則佛土淨。
清淨中豈有彼此得失,遷流生滅?

  細觀此心,本自清淨,本不生滅,無來無去,無相無法,
無住無礙,妙湛不動,斯應一切。
故能以無相應一切相,無知應一切知,
無法應一切法,無變異應一切變異。

故行人若能直觀心性,便知即時生住異滅了。
一念才動,便生住異滅宛然了。
  故古德有云,學道先須細識心,

細中之細細難尋,可中尋到無尋處,
方知生心是佛心。

  菩薩如是觀已,於是於一能知無量。
深入眾生之根性欲,所謂悉知一切眾生心心所法。
因為眾生根性欲無量故,所以說法無量。
因為說一切法者,為對治一切心故。

  說法無量,則釋法之義亦無量。
所謂義者,法之所以也。

 
【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
      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
                   

  無量義者從一法生,故經云一即無量,無量即一。
非有前後差別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

故經云諸法一相,所謂無相。

無相即一相,一相即無相。無相非斷,故曰一相。
一相非常,故曰無相。非斷非常契入中道,故曰實相。

  無相不相,不相無相者,
是言如是無相,即無相而無不相,無不相而無相也。

意即實相無相無不相,或者說實相無相一切相。
所謂無相者,是一切相悉是無相,非是於一切相外另有無相也。
若於一切相外另有無相,則此無相,豈非成了無相之相嗎?
若為無相之相,焉得謂之無相?

  故諸法實相即是無相,諸法無相,無相諸法。
諸法無相則不異,無相諸法則不一。
故曰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 

  
  【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
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
請問菩薩欲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修何法門。

今佛回答,菩薩若能觀察諸法本來性相空寂,
若能於諸眾生起大悲心而救拔之,於無量義法門如實修行,
便能疾成無上菩提。


  【善男子。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
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
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壞敗。
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
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文理真正,文理者教理也。
無量義經,教理真實,正而無邪,尊無過上者。
佛所守護,魔不能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

諸如生死見,增減見,我人見,有所得見,均為邪見。
此無量義經,究竟實相,故不為一切邪見之所破壞。
菩薩若欲疾得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 ─

   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