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  煜  法師




【楞嚴經文】

如耳周聽,十方無遺。
動若邇遙,靜無邊際。
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以耳根的功能,不管前後、左右、
上下、四方,都能聽,
所以稱為『十方無遺』。

其次,不管遠近、大小都能聽;
甚至於無聲音時,也一樣照聽─正因為能聽,
才確認無聲音也!
以耳根在一切時、居一切處,都能聽,
所以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楞嚴經文】


聲銷無響,汝說無聞。
若實無聞,聞性已滅,同於枯木。
鐘聲更擊,汝云何知?

 
在經典中,佛陀為了向阿難證明耳根是圓通的,
所以做了一些實驗:

首先他請羅睺羅敲鐘,然後問大眾:
有聲音嗎?

阿難答曰:有聲音。

過一段時間後,鐘聲慢慢消失了。
再問阿難:有聲音嗎?阿難說:沒有聲音哩!

又過一段時間後,佛陀再請羅睺羅敲鐘,再問阿難:
你聽到嗎?阿難說:聽到了。

再過一段時間後,聲音沒有了。
佛陀更問:你聽到嗎?阿難說:沒聽到哩!
 
於是佛陀就責怪阿難:你何以前後矛盾?
阿難說:我有什麼矛盾呢?

佛陀說:

『聲銷無響,汝說無聞。
若實無聞,聞性已滅,同於枯木。
鐘聲更擊,汝云何知?』

如果聲音消逝了,你就沒聽聞。
既無聽聞,則你的聞性已不存在了,
便同於枯木般地無知無覺。

故如再敲鐘,你是應該聽不到的。
但事實上,你還是聽到了。
 
知有、知無,自是聲塵或無或有;
豈彼聞性,為汝有無?
聞實云無,誰知無者?
 
有些人乃認為:因為有聲音,所以我才去聽。
然既你未曾聽,云何知道有聲音呢?
所以佛陀的實驗,乃為證明:

耳根,一向在聽。 
只是有時候聲音較大,有時候聲音較小。

如果聲音小到難以察覺的程度,
我們就認為「沒有聲音」。
所以是「沒有聲音」,而非「沒有在聽」。
以我們耳根的「聞性」,是從來不休止的
 
所以聲音的大小有無,乃是聲塵的變化;
卻非聞性也跟著變化。否則如以無聲音,就無聞性;
那既無聞性,又誰來覺知其沒有聲音呢?
 
是故阿難!聲於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
令汝聞性為有為無。汝尚顛倒,惑聲為聞;
何怪昏迷,以常為斷。
 
所以眾生都很可憐:

竟把聲塵的有無,
當作聞性的有無



這云何能不『以常為斷』而顛倒迷惑呢?
既以常為斷,而欲免於生死輪迴,殆不可能也。
終不應言:離諸動靜閉塞開通,說聞無性
 
但是我們也不要錯以為:
離卻聲塵大小、遠近、有無的變化外,
別有「聞性」的存在。性雖不是相,性也不離相。
 

如重睡人,眠熟床枕。
其家有人,於彼睡時,擣練舂米。
其人夢中聞舂擣聲,別作他物:
或為擊鼓,或為撞鐘。
即於夢時,自怪其鐘為木石響。
於時忽寤,遄知杵音。
 
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
其形雖寐,聞性不昏。
 
甚至即使一個人,於床舖中睡得正沉。
他的家人卻於此時擣杵舂米。
於是這人雖睡著了,卻仍於睡夢中,聽到聲音。
也許因在睡夢中,故將聲音錯聽為敲鼓的聲音,
或撞鐘的聲音。

於是在睡夢中,乃訝異於:
何以敲鼓聲或撞鐘聲,竟變成木石相擊的聲響?
驀地,他卻突然清醒過來,於是便知:
那乃是舂米的聲音爾。

 
所以阿難!
人雖在睡覺,心不作意,聞性卻未跟著睡覺也
否則,於睡夢間,既第六識不起作用,他如何能聽聞呢?
甚至有的人,睡得正熟,以至於連夢都沒有。
這時,如我們去叫他,或者去抓他的手,去搖他的腳,
也能將他喚醒

這能喚醒者,即表示他的根性還在作用。

所以「作意與否」,乃不會影響到根性的作用也。

作意是有間斷的,
而根性卻無間斷也。

 
縱汝形銷,命光遷謝,
此性云何為汝銷滅?
 
更進一步說,如果人死掉了。
死掉是身體的遷化,而根性卻不跟著遷化
既連死,都不會影響到根性的作用,
那根性還有什麼不圓通的嗎?
 
所以為亡者超渡有用嗎?
既真心常在,至少是還能聽聞的;
不過能否相應?又另當別論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