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黃蘗斷際禪師宛凌錄

                               



師(黃蘗禪師)謂休(裴休)曰: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
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
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
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


唯此一心即是,佛與眾生更無別異;

但是眾生著相外求,
求之轉失。

使佛覓佛,將心捉心,
窮劫盡形終不能得;
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
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
乃至六度萬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
遇緣即施,緣息即寂。

若不決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
皆是妄想,與道相乖。
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

此心明淨猶如虛空,無一點相貌,舉心動念,即乖法體,
即為著相,無始已來無著相佛。

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已來無次第佛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佛與眾生一心無異,
猶如虛空無雜無壞,如大日輪照四天下;
日升之時明遍天下,虛空不曾明;
日沒之時暗遍天下,虛空不曾暗;
明暗之境自相陵奪,虛空之性廓然不變,
佛及眾生心亦如此。


若觀,作清淨、光明、解脫之相,
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
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得菩提,為著相故。


唯此一心,更無微塵許法可得,即心是佛;

如今學道人,不悟此心體,
便於心上生心,向外求佛;
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


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箇無心道人。
何故?


無心者,無一切心也;
如如之體,內如木石,不動、不搖,
外如虛空,不塞、不礙,
無能所、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


趨者不敢入此法,
落空無棲泊處,故望崖而退。

例皆廣求知見
所以求知見者,如毛
悟道者,如角


文殊當理,普賢當行;
理者真空無礙之理,行者離相無盡之行。
    觀音當大慈,勢至當大智,維摩者淨名也;
        淨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異,故號淨名。

諸大菩薩所表者,人皆有之,不離一心,悟之即是。
今學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於心外著相取境,皆與道背。

恆河沙者,佛說是沙;
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
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
珍寶馨香,沙亦不貪;
糞尿臭穢,沙亦不惡;
此心即無心之心,離一切相,
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
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三乘功行拘繫,不得解脫


然證此心有遲疾,有聞法一念便得無心者,
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乃得無心者,
有至十地乃得無心者;
長短得無心乃住,更無可修可證,實無所得,真實不虛;
一念而得,與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齊,
更無深淺,祇是歷劫枉受辛勤耳。

造惡、造善皆是著相,
著相造惡、枉受輪迴
著相造善、枉受勞苦
總不如言下便自認取本法。

此法即心,心外無法;
此心即法,法外無心。

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
將心無心,心卻成有,默契而已,絕諸思議;
故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此心是本源清淨佛,人皆有之,
蠢動含靈,與諸佛菩薩,一體不異;
祇為妄想分別,造種種業果;


本佛上實無一物,
虛通寂靜,明妙安樂而已;

深自悟入,直下便是,
圓滿具足,更無所欠。


縱使三祇精進修行,歷諸地位,
及一念證時,祇證元來自佛,
向上更不添得一物;鄰觀歷劫功用,總是夢中妄為。

故如來云:

我於阿耨菩提實無所得,
若有所得,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
又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菩提。

即此本源清淨心,與眾生諸佛,
世界山河,有相無相,遍十方界,
一切平等,無彼我相。

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明遍照,
世人不悟,祇認見聞覺知為心,
為見聞覺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體。

但直下無心,本體自現,
如大日輪昇於虛空,遍照十方更無障礙。
故學道人唯認見聞覺知施為動作,
空卻見聞覺知,即心路絕無入處


但於見聞覺知處認本心,
然本心不屬見聞覺知,
亦不離見聞覺知;


      但莫於見聞覺知上起見解,
   亦莫於見聞覺知上動念,
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
亦莫捨見聞覺知取法;
不即不離,不住不著,
縱橫自在,無非道場。


世人聞道諸佛皆傳心法,將謂心上別有一法可證可取,
遂將心覓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不可將心更求於心,歷千萬劫終無得日;
不如當下無心,便是本法。如力士迷額內珠,向外求覓,
周行十方終不能得;智者指之,當時自見本珠如故。

故學道人迷自本心,不認為佛,遂向外求覓,
起功用行、依次第證,歷劫勤求永不成道;
不如當下無心,決定知一切法本無所有,
亦無所得,無依無住、無能無所,不動妄念,便證菩提。

及證道時,祇證本心佛,
歷劫功用,並是虛修;


如力士得珠時,祇得本額珠,不關向外求覓之力。
故佛言:我於阿耨菩提實無所得,恐人不信,
故引五眼所見,五語所言,真實不虛,是第一義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