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非慈善

 

撰文:  果煜 法師





為有疑情故,乃能有道心
或為有疑情故,乃能有覺悟

由是為有疑情,
菩提心才能對應而生。


然而對於不具疑情的人,
如何能啟發、落實其菩提心呢?
以後來的佛教,已慢慢失卻了生命的疑情,
於是即使裝模作樣地學佛修行,
卻無法使菩提心,安定落實。


所以菩提心
不得不被轉說為「利他慈善」之心;

菩薩道
也蛻變成「自未得度,先度人」的模樣。
 

所以我要重申:

菩提心,乃從疑情而有。

既學佛之前,我們即有疑情;
也在學佛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疑情。

時時以疑情而激勵道心,
念念為求知求覺而精進不已。
這才是菩薩道的本意。 

今既將菩提心曲解為利他之心,
而利他者又不能從「法」上著眼;
於是菩提心,更不得不被委曲成世俗慈善之心
而慈善心,又往往侷限於人情的關懷爾。
 

所以從解脫的觀點來看:
慈善心,雖亦是世間的善法,
但只人天乘,而非解脫道

至於人情者
更是沈淪眾生的枷鎖與瓜葛

我們常謂:有情眾生。
而有情眾生,竟何所嚮?乃輪迴而已!


故順情而為的一切,
皆生死道而已!


不過,人在江湖,反不畏懼海有多寬廣,海有多深沈。
在輪迴中的眾生,反不規避於人情的汩惑與迷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