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何謂「默照禪」?







中國禪宗,到了南宋之初,
曹洞宗一脈出有宏智正覺禪師(西元
10911157
年)
首倡默照禪。  
 
默照禪法是最容易用的修行方法,
不需要像修次第禪觀那樣,一個次第一個次第的修。 
但是,默照禪法的功能是涵蓋著次第禪觀的。


因為其內容是非常直接,用的方法也非常簡單,
只要掌握著不把自我意識的執著心放進去,
不作瞻前顧後的妄想思索,
當下是什麼便是什麼,那就跟本來面目相應了;
放捨我執是「默」,清清楚楚是「照」,
這就是默照禪。

  
默照是先照後默,但是為何不叫照默,而要叫默照呢?
通常在任何狀況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叫做照。


譬如說:「我在吃飯,我在胡思亂想,
我真煩惱,我真生氣,我好快樂……」
知道在做什麼,是照,但不是在用功修行。
因為知道自己痛苦、不舒服、麻煩、高興、快樂,
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辦,那就不是在修行了。


若在修行時,發覺有這種種狀況發生,馬上終止它,
並且告訴自己說:「我不要跟著它跑!」這就叫做默。

因此,默的工夫是對於所照的心境要默,
默那些所知、所覺、所想、所受的身心狀況,
不再被它們影響下去,也就是默其所照,
所以要倒過來,稱為默照而不是照默。 

照是覺照,
是心中知道自己的心境,正在什麼樣的狀況下,
如果連對自己當下的心境,是怎樣都不知道,
那就不是在用照的工夫了。

有一些人,整天嘰哩咕嚕的講話,
但是他們也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講?在講些什麼?
還有的人身體會像猴子、小狗似的不斷在動,
他知道自己在動,但不知道為什麼要動,
這些都是沒有覺照的盲動。

照,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想什麼,
也清楚地知道心裡所產生的種種反應是怎樣,
但是無法控制自己的心,
有時候,希望想的事想不到,
不要想的事卻一直在想。

默的工夫,就是發現了這些心裡的狀況時,馬上切斷它;
知道有諸相,知道有萬事,那是照。
但是我們的目的不僅是照,而在默照。
剛開始用方法時,一定要先默那個照,
等方法用得很得力、很成功時,則是默照同時。 


修行默照禪法除了一般禪坐應有調身、調息、
調心的基本方法外,在十二世紀的時候曹洞宗宏智正覺祖師,
將修默照禪分為「只管打坐」、「沒有內與外的觀念」、
不思議的開悟本體」三個階段,


為古今禪師教學所用的默照禪法,茲略述如下:


第一個階段『只管打坐』


把注意力集中在坐姿上,
以整體的身心意識,感受當下正在打坐的那個你自己,
你可以利用兩種明顯的感受來培養出對身體的覺識,
一種是呼吸的感受,一種是身體的重量感。

接著是投入更大的氣力,保持正確的打坐姿勢,姿勢有力、
意識則保持高度的警覺,以這種姿勢坐好,絕對地一動也不動,
即使感到酸、痛、麻、癢也不要動一下,任由疼痛存在,
同時把它觀想為整個身體的一部份,當疼痛消失時,
心就會非常靜謐,專注和清晰,完全沒有雜念的干擾。

達到輕安和喜樂的近定分狀態,
對身體的覺識會分解成一種透明的意識,
並且感到心靈的擴大,身體的重量感和界限感消失,
身心覺識與四周的環境無間地融為一體。


第二個階段『沒有內與外的觀念』


不管你在外境中接觸到的任何對象,
都會覺得它就像是你身體的一部分,假以時日,
你的覺識就會把整個宇宙收納進來,
整個世界就是那個正在打坐的你,自我與世界的無邊統一,
外境已不再是一個妨礙。

此時,覺識可以直接穿透當時環境的對象,
而不會為它們所妨礙,一切都是無礙和無限的清明,
你會體驗到無限的光和無限的聲音,
進而體驗到浩瀚無邊的虛空,
但是這些仍是世間禪定統一心的層次。


第三個階段『不思議的開悟本體』


對於自我和對象的意念完全消失,
而除了你本人以外,一切都會消失,
既無自我的念頭,也沒有自我與世界的二元分別,
心靈完全清晰,到達這個階段,心就永遠不會為因緣所牽動,
能夠從自我的虛妄思想中解脫,同時又能夠體認到別人的需要,
並且給予充分的回應。

宏智正覺祖師在《默照銘》中這樣說:『默默忘言,昭昭現前。』
這兩句話既無主體無客體,以這種無分別心的般若智慧觀物,
事物卻如實清晰的呈現。


這三個階段只是略為說明修默照禪的一般進程,
也並非是固定不變的次第。

默照禪雖然可以說是無法之法,
但是它是很精細和不易捉摸的禪法,
修默照禪最要注意的是要有一位有能力、有經驗的善知識、
老師一直從旁觀察指導,其次是修行者,
應該有一段較長的時間進行密集的修行,


修行的地點以隔絕的,或仔細安排的環境為佳,
若在鬧市,如果環境足以使你心無旁騖,
遠離干擾,一樣也是好環境,可以讓心安靜和專注下來,
以達到高度的專注和統一的心靈,修行才能有成。

修禪有成,一般有所謂色界的初禪定、二禪定、三禪定、四禪定,
和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等四空定,合稱四禪八定,
但仍屬三界內的世間禪定,必需達到第九次第定,
方為出三界了脫生死的出世間禪定,係阿羅漢的境界,
諸佛菩薩的禪定境界為寂滅定或法界大定。

一旦默照禪修得成熟,並不是盤腿面壁,而是在日常生活中
對於人事境物,修行者的清澈與靜謐都不會受到妨礙,
定與慧能完全的同步,而能隨緣度眾。
 

 ---   摘自《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