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 若 當 於 何 求?
 
 

 
 
 有名問:
 
沒有眾生,就沒有造成三乘之因
沒有三乘,就沒有證得涅槃之人
    因此必定先有眾生,然後才有涅槃
於是涅槃有始,有必有

然而經上卻說:涅槃無始無終,湛若虛空;
如此,則是涅槃為先有,乃是性自圓成,不屬修得,
何須三乘之修也?

 
 無名答:
 
聖人一心寂滅,空洞無形,卻能隨緣起事
萬物皆由其心所現依性起相);而又能了達萬法唯心,
皆歸自性會相歸心),所以唯有聖人才能證得涅槃
 
為什麼呢?
若不了達萬物唯心其性本空之理,則非聖人;
若非聖智,則不足以見此性空之理。

既能證得此性空之理,可知聖智與此性空之理無異;
二者無異,即是證得涅槃,那有古今先後之分也。
 
在【大般若經】中,天帝問: 般若當於何處求?

須菩提回答說:

般若不可於色中求,亦不可離色求,

(般若乃能照之智,萬物 ─「色」乃所照之境;心境非一非異也)。

又說:
見十二因緣性空,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
這是心境不異的道理,又那裡有涅槃非先,三乘非後,
和始終、不始終的事呢?
 
所以,聖人在真智照理前,收斂真智,使全用歸體,故毫無徵兆
運寂靜之動,則潛藏於萬物之化境總括天地萬物之事
以為靈鑑之心,無一法非心;統一過、現、未三際以為體,
何古而弗通?於是:
 
                                    天地一心古今不離一念,                                     
窮本(理)極末(事),
究竟一際不可為二
浩浩虛空廣大無際,
情與無情無差
染與無染平等
無有一法莫非涅槃也。

 
所以【放光般若經】上說: 
「諸法無邊故,般若波羅蜜亦無邊際;
所以不離諸法而證得涅槃。」
由此可知:

涅槃之道在於妙悟
在於心境冥合為一心境如如

境不異心,心不異境,心境融會,歸乎無極
(真心廣大寂滅理體)。
 
所以三乘證之,不是在先六道迷之,並不落後
無古無今,前後際斷,豈容「始終」混雜於其間呢?
在【維摩詰經】中,天女也曾說:舍利弗所證得之解脫,
豈有時間久暫的關係呢?可為此證。


上文取材自【肇論】     
                                                            
孫劍鋒   編解          大乘印經會   印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