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吾.宗智 禪師

            藥山門下第一人
 
     

 
  道吾宗智(亦作圓智)禪師,俗姓張,
洪州豫章海昏(今江西永修)人。
       幼依槃和尚受教登戒;後參藥山惟儼禪師,
隨侍多年,密契心印。 
  
  唐文宗太和九年九月,禪師示疾,門人在旁慰問侍候。宗智禪師說:
       「我是在承受病苦而非償還宿業,你們知道嗎?」眾僧愀然神傷。

       又過了十日,將行入滅,對眾說:「吾當西邁,理無東移。」
       言訖告寂,世壽六十七。荼毗後,得舍利數片,門人建塔於道吾山,
       後遷往石霜山之東,敕諡「修一大師」,塔名「寶相」。
 
   一、宗智禪師《樂道歌》:
 
       宗智禪師的人生觀表現在《樂道歌》中,開頭謂:
       「樂道山僧縱性多,天回地轉任從他;
           閑臥孤峰無伴侶,獨唱無生一曲歌。」
 
       任他「天回地轉」的動盪時局,禪師以「無生」的宇宙觀,縱性孤遊於山間。
       《樂道歌》末句:
                                  「慈悲恩愛落牽纏,棒打教伊破恩愛;
                                      報乎月下旅中人,若有恩情吾為改。」
 
       宗智禪師積極於自度解脫,隨緣度眾說法;從將行入滅對眾云:
       「吾當西邁,理無東移。」即可看出禪師遁世之心。
       禪師以棒打方式接機,破門人情執。
 
  二、宗智禪門公案:
 
       1. 生病的是誰?
 
    一日,溈山問宗智:「從甚麼地方來?」
    宗智答:「看病來。」
    溈山又問:「有幾人病?」
    宗智答:「有病的,有不病的。」
    溈山再問:「那不生病的莫非就是智頭陀?」
    宗智答:「病與不病,都與他不相干。速道!速道!」
    溈山說:「若是那樣,說了也與他無關。」
 
         小參片刻:
    病與不病,都跟「誰」不相干?平常不練習,生病了,如何不相干?
 
       2. 那箇是火?
 
    僧問:「現代人修行的著力處是甚麼?」
    宗智答:「千人萬人喚不回頭,方有少分相應。」
    僧又問:「忽然業火燃燒起來時如何?」
    宗智答:「能燒大地。」
    宗智反問僧,道:「除去星與燄,那箇是火?」
    僧答:「不是火。」
    另僧問道:「不知禪師還看得見業火嗎?」
    宗智答:「見。」
    另僧又問:「從那裡看見業火呢?」
    宗智答:「除行、住、坐、臥,再來問我。」
 
         小參片刻:
    「行、住、坐、臥」四威儀中,隨業風吹動,而燒起無明火。
             看不見的人,怎有資格問禪師「看得見業火嗎?」
 
      3. 褲子上的佛桑花
 
        有施主供養褲子給藥山禪師,禪師提起褲子示眾,
        云:「法身還具四大也無?若有人答得上,這條褲子就給他。」
   宗智答道:「性地非空,空非性地。此是地大,三大亦然。」
   藥山說:「這條褲子給你。」
   宗智指著佛桑花問僧,說:「這個花像不像『那個』?」
   僧答:「直得寒毛卓。」
   宗智又問:「畢竟如何?」
   僧答:「宗智(道吾)當下的就是。」
 
        小參片刻:
   當你發現褲子上的佛桑花很像『那個』,會害怕嗎?當下的『那個』就是!
        就是什麼?是不是常常忘記?
 
     4. 一頂斗笠展機鋒
 
       一日,宗智提著斗笠正要外出。
       雲巖指著斗笠,問道:「用這箇作甚麼?」
       宗智答:「有用處。」
       雲巖又問:「忽遇黑風猛雨來時如何?」
       宗智答:「正好用斗笠蓋覆著風雨。」
       雲巖再問:「這頂斗笠能蓋覆得了嗎?」
       宗智答:「斗笠雖然小了些,但一點也不滲漏。」
 
       小參片刻:
  雲巖、宗智兩位禪師,就一頂斗笠,展開機鋒。
       斗笠有防雨的功用,
隱喻悟道後,堪能面對人生的種種。
       悟道了,就不畏狂風暴雨(無明煩惱);
       有「智慧」這頂斗笠,即可抵擋一切滲漏(煩惱)。
 
     5. 無明牙根
 
       僧問宗智道:「萬里無雲未是本來天,如何才是天的本來面目?」
       宗智答道:「今日出太陽正好曬麥。」
       雲巖問:「師弟!家風近日如何?」
       宗智答:「請師兄指點,堪作甚麼?」
       雲巖說:「『無』這個無明煩惱來干擾有多久了?」
       宗智說:「牙根猶帶生澀在。」
 
       小參片刻:
  修行未到火候,每天都是咬緊牙根,恨得牙癢癢的。
       一旦除卻無明,日日都是萬里無雲的豔陽天,便不再咬牙切齒了!
 
     6. 菩薩到哪裡了?
 
       宗智聽聞某僧正在誦念《維摩詰經》:
      「……八千菩薩、五百聲聞,
皆欲隨從文殊師利……。」
       隨後,宗智問僧,說:「那些菩薩、聲聞到甚麼地方去了?」
       僧無言以對。
    宗智一棒便打。
 
       小參片刻:
       菩薩、聲聞如果真到甚麼地方去,是為何而去?
       他們的停留與離開跟眾生有什麼不同?
 
 
   三、道吾禪風已沈水
 
  文獻記載,智宗禪師與道吾宗智禪師二人同是藥山惟儼禪師的法嗣;
       法緣深厚,常一起論道,結伴問參南泉普願、溈山靈佑禪師。

       藥山門下,道吾宗智禪師獨占鰲頭,雲巖曇晟禪師就在宗智禪師
       多方引導下開悟。北宋翰林學士楊億曾說:
       「雲巖多蒙道吾訓誘,乃為藥山之子。」
 
       道吾山位於湖南省瀏陽縣集里鄉山區,距縣城十五公里;
       東達寶蓋,西迤焦溪,為城北屏障。瀏陽縣舊志載:
       「沙門稱道吾、石霜、寶蓋、大光為四大祖庭,其盛尤推道吾。
          傳唐代僧開山講法,曰:『道在吾矣,遂以名其山。
           開山祖師為宗智和尚;其事在唐太和年間(公元八二七~八三五年),
           距今一千一百多年。」

       唐文宗欶建道吾山興華禪寺,與溈山、黃檗山、雲巖山並列;
       是南宗重要祖庭,晚唐至北宋間最為顯赫。

       下傳石霜慶諸、大光居誨、寶蓋山約等法嗣的弘揚,宗門逐盛,
       惜未發展成獨立宗門。北宋時,楚圓禪師先主道吾,繼往石霜,
       宗門空前鼎盛;門人慧南、方會,分別創立黃龍、楊岐宗派。

       黃龍第九世法嗣明庵榮西,把禪法傳回日本,創臨濟宗;
       楊岐派第八世法嗣泉涌俊((草-早)/仍),傳禪法回日本,創中嚴宗。
       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五年間,日本臨濟、中嚴宗門人,多次回山朝禮祖庭。
 
       
      撰文 :  大願法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