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解、禪史與禪機

                              

 
 
      禪,源於什麼時候
 
             禪是兩千五百年前,靈山法會上,佛祖釋迦牟尼手裏拈起一支優缽羅花(金蓮花)默然示眾。
             千百萬人莫明其妙,惟有大迦葉尊者破顏微笑。於是,最神奇、最微妙、最不可思議的禪,
             從此誕生了。
 
               禪為佛之心,禪,心有靈犀一點通、以一通萬事萬物。
 
             禪宗以菩提達摩為中國始祖(達摩大師是印度禪宗第28代祖師,中國初祖),故又稱達摩宗;
             因其得佛心印為佛陀之正統法脈,又稱為佛心宗。達摩于北魏末活動於洛陽,倡二入四行之
             修禪原則,以《楞伽經》授徒。傳法弟子為二祖慧可,慧可之傳法弟子為三祖僧璨,其傳法
             弟子為四祖道信。道信傳法弟子為五祖弘忍,立東山法門,為禪宗五祖。門下分赴兩京弘法,
             名重一時。其中有神秀、傳法弟子六祖惠能二人分立為北宗漸門與南宗頓門。神秀住荊州
             玉泉寺,  晚年入京,為三帝國師,弟子有嵩山普寂、終南山義福;惠能居韶州曹溪寶林寺,
             門下甚眾,以惠能為六祖,後為禪宗正宗。
 
             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經二祖慧可,
             三祖僧、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
             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後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
 
  禪,何以有如此的魅力?
 
             有人問大龍智洪禪師:「什麼是微妙的禪?」 
             智洪禪師回答:「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空中,梧桐落葉飄零;眼前,蕭瑟秋花凝霜。
             一位秀才問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趙州禪師:「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禪的智慧,就是世間萬物的真諦,就是自然規律,就是人的內在生命的本源,
             就是對社會事物本質的感悟與把握。
 
             禪,可以滋潤我們的慧根,使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與機趣。
             禪,之所以被稱為東方大智慧,關鍵是它的思維方式。
 
             禪之思維,是超越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直覺思維,或者也可以稱之為靈感思維、
             頓悟思維,它直探心源,契入事物的內核,把握本質,與自然發展之客觀規律統一律動。
 
             我們每一個人都體會過直覺的神奇與靈感的美妙,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有過心有靈犀一點通
             的感受 — 這,就是禪力圖賦予我們的、並使之經常化、實用化的智慧。所以,禪的智慧,
             是宇宙真諦在人的精神中的直覺感應,是人與自然之理的應合,是天地大道的體現。
 
             禪之思維並不神秘,每一個人,都能將這種直覺顯發出來。
             因此,禪,不是贈給我們一支美麗的花朵,而是為我們播下智慧的種子,只要我們願意,
             它就可以長成參天大樹。
 
  禪,是什麼?
 
             禪是智者的心態,是一種頓然開悟的覺醒,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對同一樣事情的感悟不一樣,
             就好像兩個人在看一個帶把的杯子一樣,甲看見的跟乙看見的就不一樣,所以立場不一樣,
             觀點就有區別。
 
     怎樣參禪才能開悟?
 
             百廿高齡的老趙州像是有什麼急事,匆匆忙忙站立起來,邊向外走邊說:
             「對不起,我現在不能告訴你,因為我內急。」 剛走到門口,趙州忽然又停止了腳步,
             扭頭對禪僧說:「你看,老僧一把年紀了,又被人稱為古佛,可是,撒尿這麼一點小事,
                                           還必須親自去,無法找到任何人代替。」
 
             禪僧恍然大悟:禪是一種境界,一種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禪的感悟,是別人無法替代的 ─ 想要知道這個蘋果是酸是甜,必須自己親口嘗一嘗,
             如同看到別人炒股和感覺和自己親身經歷炒股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禪,如何參?
 
             一群人圍著法演禪師請教如何參禪。法演禪師微笑說,參禪好象賊學藝。
             眾人不解,願聞其詳。法演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一個竊賊的兒子見父親逐漸衰老,擔心將來無法養家,決心子承父業,學盜竊。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父親後,他父親想一想立刻同意了。晚上,父親領兒子翻牆入室,進了一戶有錢人家。
                父親順利打開櫃子讓兒子進去拿衣物,兒子剛一進去他便把櫃門鎖上了,然後故意弄出聲響,就悄悄溜走了。
                這家人立刻舉燈查看,知道有賊卻不知藏在何處。兒子在櫃中好生納悶,不知父親安的什麼心。
                驚慌之際,計上心來,學老鼠噬物之聲。這家女僕便打開櫃子想看一看。櫃門剛打開一半,竊賊兒子吹滅燈火,
                推開女僕,逃出門外。這家人緊追不捨。兒子在無奈之際看到路旁有一口井,急中生智抱起一塊大石頭投到井裏,
                追者聽到聲音在井中搜尋,兒子借機得以逃脫。到家後,兒子不斷責備父親。

                父親說:“ 兒子,先別埋怨,告訴我,怎麼逃出來的。”聽完兒子講述經過,父親非常滿意,
                拍拍兒子肩膀說:“ 好啦,你的盜竊技術已經學成了!”待法演禪師講完,眾人深感收益匪淺。
                行亦禪,坐亦禪,吃喝玩樂皆有禪。
 

             黃檗禪師對祖師爺馬祖道一的禪風十分敬佩,師父百丈懷海問他是否要繼承馬祖?
             黃檗大搖其頭:「我若繼承馬祖,會葬送我的兒孫!」
 
             對於這樣欺師滅祖的話語,百丈卻大加讚賞:
             「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
 
             黃檗故意用一個無理的問題勘驗師父。 
             百丈招招手,說:「你走近一些,我來告訴你。」
 
             黃檗那樣問話,是要挨師父的巴掌的。然而,他卻一個箭步過去,反而閃電似的給了百丈
             一個響亮的耳光!
更奇怪的是,百丈不但不惱,反而拍掌大笑:
             「莫道鬍鬚赤,更有赤鬍鬚!」
 
             棒下無生忍,當機不讓師。禪,超佛越祖,曆久彌新,風流千古。 
             禪,就是這樣生機勃勃,意趣昂然。
 
     
  禪就在我們的身邊,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
 
             每個人經歷、學歷不一樣對同一句話的感悟是不同的,
             歷代高僧高人的禪詩拿來到現代還是能行得通。 
 
    禪其實不是讓我們看淡生死跟名利,而是要我們看清生死跟名利而不是讓我們不做事業,
            看清後我們還有什麼看不開放不下的?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