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體  與  褪黑激素



 
      松果體會根據所接收到的光量多少來決定褪黑激素分泌的量,藉由對光的敏感度
      松果體充當了人體內的一個「時鐘」,掌控著每天甦醒和睡眠的時間。
      人體在夜間睡眠時,會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通常在夜間11時至隔日凌晨2
      分泌最為旺盛,清晨以後的分泌量則急遽下降。

      褪黑激素在體內的濃度也與年齡有關,一般而言,自出生三個月後開始上升,
      六歲時達到最高峰,青春期之後,褪黑激素的濃度則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
 
  褪黑激素對人體的影響
 
      褪黑激素的化學結構非常簡單,但是在人體內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它監視著體內各種腺體器官的運作,指揮各種荷爾蒙維持在正常的濃度
      它可以抑制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得血壓下降心跳速率減慢
      降低心臟負擔;它能夠減輕精神壓力提高睡眠品質調節生物時鐘
      緩解時差效應,而且具有加強免疫功能抵抗細菌病毒預防癌症
      老年癡呆症等多種疾病的功效。
 
      褪黑激素是由負責神經傳輸功能血清張力素serotonin)轉化而來。
      白天時,人類有意識的活動極為活躍,心靈動盪散亂,需要更多的血清張力素
      來供應神經細胞;而到了晚上靜坐時,情形就恰恰相反,有意識的活動變少了,
      因此有更多的血清張力素轉化為褪黑激素。可是一旦眼球見到光
      褪黑激素的合成就會被抑制住了,這就是為什麼夜班工作者、深夜開燈睡覺者,
      免疫功能可能 會下降,也較易罹癌的原因。
 
      美國有兩項研究發現,深夜明亮的燈光會減低女性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和
      增加雌激素的水平,這使得夜班工作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增加。
      對於猝死兒的研究也發現,有些猝死兒的松果體發育不全,腦部的褪黑激素量
      過低,腦部無法處理自由基,使得自由基對腦部造成傷害。
      另有一項兒童及成年人憂鬱症的研究發現,
      精神病的病人其體內褪黑激素含量明顯低於正常的人
 
  褪黑激素的來源
 
      褪黑激素普遍存於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體內,食物當中含量較多的有︰
      燕麥、甜玉米、米、薑、蕃茄、香蕉、大麥等,但是它們的含量的百分比均不高。
      此外,攝取諸如海帶、黃豆、南瓜子、西瓜子、杏仁果、花生、酵母、麥芽、
      牛奶等食物,也有助於褪黑激素的合成。
 
      吃的少也有助於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研究指出吃得少的老鼠,年屆高齡時,
      其松果體仍能保持和年輕老鼠一樣的健康,並且能保持褪黑激素分泌的規律,
      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也還有年輕老鼠的八成左右;反觀不限制食量的高齡老鼠,
      它們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大約只剩下四成左右。
 
      研究報告指出,平常有靜坐的婦女,她們在夜間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
      比一般婦女高
兩腳大拇指點地的運動,也可以間接地刺激松果體
      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此外像日間運動也有助於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
      夜間運動則適得其反。所以,想要保持松果體的年輕,建議您要少食、
      白天多運動、從事靜坐冥想,並過個有規律、有節制的生活。
 
      近年來,科學家們逐漸認識到哺乳動物的松果體能感光
      松果體主要功能是分泌melatonin(美樂托寧)。Melatonin的產生受光的調控,
      光強時分泌減少,光弱時分泌增加,以此調節機體的晝夜節律。

      傳統學說認為,所有的光信號都由視網膜桿狀和錐狀感光受體接受,
      然後通過視神經傳到下丘腦。過去認為,松果體受光刺激抑制
Melatonin
      的產生也依賴於這一經典途徑。松果體是密閉在腦中的器官,
      很難想像它能被直接感光。即使松果體能感光
由於視網膜感光受體的存在,
      也很難在整體動物的水平上得到證實。 
 
      有大量證據表明,松果體可能是直接感光器官
      松果體感光是有組織結構基礎的。
      科學家已認識到松果體視網膜非常類似,
      有人甚至就把松果體叫做“ 折疊的視網膜 ”,
      很多只在眼中表達的基因也在松果體表達。

      松果體不僅有感光受體,而且有完整的感光信號傳遞系統
      也就是說,如果有光傳導通路,松果體就可以直接感光。
      這樣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視網膜感光系統缺失情況下,
      松果體Melatonin的光調效應仍然正常。
      哺乳動物可能有一條通向松果體的鮮為人知的隱秘的傳遞光信號
 
  【松果腺】(Pineal Gland)

      位在兩大腦半球間深處,附著於接近第三腦室處的視丘上部,
      主要由松果腺細胞(
Pineal Cells)和神經膠細胞
Neuroglial Cells)所構成。
      其可分泌一種松果腺素(Melatonin)─ 褪黑激素的荷爾蒙。
 
      褪黑激素的分泌,在一天中有明顯的變化。
      它在血液中的濃度為夜間最多,日間最少。
      它的分泌量主要是由視網膜感光細胞所接收到光線的強弱來決定。
      當感光細胞接收到較少外界的光線時 (黑夜),它們會把訊息傳送往腦部。
      腦部然後會把該訊息透過神經系統傳往松果體。
      經過一連串的生化訊息傳遞反應後,負責生成褪黑激素之酵素會被激活,
      從而使血液中褪黑激素之濃度增加,最終使動物產生「睡意」。
 
      褪黑激素分析是正確診斷內分泌腺失調的重要的工具,
      對於治療情緒及睡眠不適非常有效。它會導致病理學上的種種疾病,
      同時可以用來做為老化過程的重要生物年齡指標,
      及身體對於氧化壓力所造成的細胞破壞的天然保護。
 
      褪黑激素是重要的神經內分泌調節器,可調節身體的分泌節律,
      並對大部份人體器官的自律、荷爾蒙及行為功能等有著深遠的影響。
      由於褪黑激素可穿透任何體內血管障壁的特性,
      使它在生理功能扮演中樞的角色,且可調合心靈、
      身體及環境間複雜的交互作用。
 
      褪黑激素在白晝的分泌節律是受日夜循環所調整,並且受白晝時間的長度,
      人工照明、電磁能量、運動及其他因素影響。褪黑激素的節律亦可反應出
      老化的生理過程。童年時的分泌量達到最高點,隨著年齡之增長,
      分泌量漸漸減少。由於褪黑激素對於身體恢復活力有著強大且全面的影響,
      因此,分泌逐漸的減少便可解釋免疫系統的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的現象,
      長期下去,將導致惡化、衰老及最終的死亡。
 
      在調控體溫,睡眠週期,與女性生殖有關的荷爾蒙及心血管功能方面,
      褪黑激素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因此,如果分泌節律受到干擾,
      則會促成各種的退化性疾病。體內褪黑激素分泌量的異常,
      而此一異常的結果與生理和心理上的症狀, 身體之早衰性老化均有關連,
      由於此種重要之荷爾蒙無論過量或缺乏都會影響健康。
 
      位於後腦第三個腦室上方的松果腺是具有多種作用的內分泌器官。
      大量的血液流經松果腺,並將它所生產的荷爾蒙帶至全身,
      幾乎影響身體上的每一個器官。松果腺的主要細胞成份是
Pinealocytes
      排列在軸索中或由結締組織分隔為濾泡。
 
      松果腺是經由頸部神經節的交感神經所支配,除了執行內分泌的功能外,
      對於
indoleamines(例如:色胺酸--tryptophan
血清素--serotonin)及其衍生物的代謝
      也很重要。除了交感神經的支配外,松果腺也接收自大腦
進入軀幹的軸索所帶來的訊號。另外亦證據顯示松果腺也受副交感神經、 
     
commissural及胜(peptidergic)等作用的支配。
 
  【 褪黑激素的合成 】
 
      褪黑激素是松果腺分泌的主要物質,可調整腎上腺軸(HPA)對多種臨床疾病、
      心理疾病的
serotonergic system及身體對壓力的一般反應的影響。
 
      褪黑激素是在松果腺內由色胺酸經由上列途逕合成,
      這樣的分泌型態是在
syprachiasmatic nucleus(SCN)中形成的。
      當處於黑暗時便開始分泌,隨著
serotonin-N-acetyltransferase
的活動而增加。
 
      藉著ydroxyindole-O-methyltransferase(HIOMT)的作用,
     
N-acetylserotonin會轉換為褪黑激素(melatonin)。
      接著,所分泌的褪黑激素很快就會進入血管系統,甚到進入腦脊髓液中。
      此外,周邊組織如:視網膜及腸道,亦可合成褪黑激素。
 
  【 老 化 】
 
      人體內褪黑激素的製造大約於出生後三個月開始。
      夜間分泌量的高點出現在一至三歲,到了性別發育成熟時便開始下降,
      至成年時已減少
80%的分泌量,並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
 
  【晝夜循環(Light-Dark Cycles) 】
 
      褪黑激素是在一天中的暗夜時合成及分泌,這個分泌規律是內生性的,
      如果沒有時間因素的干擾,通常會持續下去。假設一個週期是二十四小時左右,
      這便是一個真正的分泌節律。
 
      褪黑激素的分泌與黑夜時間的長短有關。夜越長,分泌的時間越長,
      如果我們一天處於黑暗中整整十四小時,維持一個月以上的話,
      褪黑激素的分泌便會延長至整個黑暗時間。相反的,如果人類被光照射
      一天長達十四小時,那分泌時間就會下降到十小時,
      而體溫及睡眠習慣便會隨之改變。
 
  【 曝 光 】
 
      視網膜接受光源的刺激可以經由神經傳至松果腺,
      進而改變血清素轉變為褪黑激素的數量。
      個人的視覺系統必須是完整無缺,才會有正確的褪黑激素分泌節律。
      儘管環境中充滿了時間變化的刺激,對盲人而言,通常還是沒有分泌節律,
      只有內生性的循環規則。
 
      夜晚時,如充分的曝露於燈光下,會減少褪黑激素的製造。
      研究者發現人如果分別在半夜以
3000、1000、500、350及
200 lux強度的光線下一個小時的話,則其褪黑激素的分泌量
會分別降至71%、67%、44%、38 %及16 %
 
      綠色光(540nm)是抑制褪黑激素分泌最明顯的光譜,
      這與人類視紫質
(rhodopsin)的吸收光譜相同。
      這項觀察結果不僅對瞭解褪黑激素的生理結果非常重要,
      同時也有助於調節分泌節律,以治療季節影響症
     
(SAD--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及其他健康上的問題。 
   
  【 睡 眠 】
 
      擁有失眠症的病人通常在凌晨才能入睡,並且睡一整天。
      這種情形可在清早利用強光治療以幫助分泌節律的調整。
      而在夜間11:00 pm給與5mg的褪黑激素,可使睡眠時間提前。
      合併這兩種方式--日間以強光照射,夜間給予褪黑激素,
      被認定為治療褪黑激素分泌節律失調最有效的方法。
 
      褪黑激素並不只是提前睡眠時間,並且也可以延多睡眠時間,
      用來治療時差也是非常有效的。一項治療一百個孩童的睡眠障礙
      的研究發現(這一百個兒童裡有不同的症狀:包括眼盲、智障、
      自閉症及中樞神經疾病),超過
80% 的兒童在以褪黑激素治療後受益匪淺,
      由此,這種療法被認定對睡眠週期失調症是安全便宜又非常有用的方式。
      
  【 癌 症 】
 
      有證據顯示,照光時間的長短及/或褪黑激素的誘發與癌症的發生有關,
      尤其是與荷爾蒙相關的癌症。給予褪黑激素可以明顯改進腦瘤患者的生存時間
      和生活品質。當使用第一線化學治療
(Cisplatin) 來對抗肺癌細胞
    
  (NSC-nonsmall cell carcinoma),褪黑激素也可以有效地延長轉移性
      
NSC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
 
      因為它強力的Oncostatic effects及其阻斷雌激素的能力
(estrogen-blocking ability),褪黑激素表現出治療乳癌的功效。
多項研究報告指出,褪黑激素和與雌激素
      相關腫瘤之間有著負相關。以褪黑激素和
Tamoxifen 一起用來調整癌症的
      內分泌療法,褪黑激素能夠調整雌激素接受體的功能,並且抑制乳癌細胞成長。
      甚至,研究者指出,較之單獨使用
Tamoxifen,褪黑激素可以促使難以控制的
      轉移性乳癌的腫瘤退化。
 
  【 免 疫 系 統 】
 
      如果能適當地給予褪黑激素,對於免疫系統功能會有全面性的刺激效果,
      其抗癌的效果便從免疫反應的強化顯現出來。有一種理論認為,
      褪黑激素的作用一如抗壓荷爾蒙,經由腦
Oploid 系統(brain opioid)
      促進免疫系統功能。
 
 
以上文章轉載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