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禪
 
 
            62664a4949a349eac4f5f65d656ced31 
 

 
有一個人問四祖道信說:" 何者是禪師?"
  
他說:" 不為靜亂所惱者,即是好禪,用心人常住於止,
心則沉沒,久住於觀,心則散亂," 。
 
這是禪宗史上一段很重要的話,可以讓我們知道什麼才是好的禪,
這裏的 "止"是指" 止息妄念,心定於一處 ";"觀"是指 " 觀察妄惑,
達照真理 "。四祖告訴我們,止觀不二,所以學人不應該落於止或落於觀,
而上說止觀並非心性的本體。
  
他說:"眾生心性,譬如寶珠沒水,水濁珠隱,水清珠顯。"
則 "止"是為了使濁水靜下來,"觀"是為了看見寶珠,
只是使寶珠顯露的方法,並不是寶珠的本身呀!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裏說的:"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這段活的意思是,通往正覺的至道並不困難,唯一怕提是在心裏有所揀擇,
因為有了揀擇就會在順境時歡喜,在逆境時憂惱,也會有憎愛的心。
只要能離開憎愛分別,不落入憎愛之中,心地才能洞然明白。
  
光是這幾句簡單的話,就讓我們領會到早期禪宗樸實、有力、純粹的風格。
並且知道,三祖僧燦。四祖道信雖沒有像六祖慧能一樣,留下一部完整的
《法寶壇經》,但在他們的三言兩語裏,我們同樣體會到偉大的教化,
給我們有用的啟發。因此認識三祖、四祖的修行開示,
對禪的修行是很有説明的。
  
三祖僧燦留下來的作品極少,最重要的是一部偈體的《信心銘》,
總共才五百八十四字。四祖道信留下了一部《入道安心要方便門》,
都是他給弟子開示的記錄,也不過才三千五百多字,
後人瑞整理了他和弟子牛頭融的對話,題名為《方寸論》,總計兩百餘字。
  
祖師留下的話語中少,卻更讓我們瞭解到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精神。
我們在三祖、四祖的話語可以歸納出三個要義:
一  是不揀擇、    二  是見自性、   三  是制方寸。

關於不揀擇,前面已經說過,就是不分別、憎愛、歡喜或憂惱,
為什麼禪師們可以不揀擇呢?達摩祖師在《悟性論》裏曾說:
  "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兩相俱生滅。
有者有於無,無者無於有,是名真見,夫真見者,無所不見,
亦無所風;見滿十方,未曾有見。"
  
是的,我們所見的外在事物,是由於心的對應才產生面目,
而心的感知則是外在事物的投影,如果我們不被外境的揀擇惱亂,
不就維持了心的清明嗎?所以,不揀擇並不是無知,也不是無感,
更不是沒有是非善惡,而是不被外境所蔽中超越出來,才可能活得自由自在。
正是三祖《信心銘》中說的:

 "  才有是非,紛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萬法無咎,無咎無法,不生不心。"
 
 
無所念者,是名念佛
 
在不揀擇的情況下,我們能維持自心的明淨,而只有在明淨的情境,
自性才顯露出來,這也就是禪宗最重要的教法,為修行第一要義;
唐朝以後才有禪淨雙修,一方面求見性,一方面祈求佛力救拔,
以致現在顯教裏最大的兩個宗派,一是禪宗,一是淨土宗。
  
淨土自然是修念佛,現在的禪宗也都兼修念佛。但是禪宗的念佛,
仍然應該求見自性,見性的念佛是不同的,四祖道信就引"大品經"說:
" 無所念者,是名念佛。"
  
他進一步解釋說:
  " 何等名無所念?即念佛心名無所念。離心無別有佛,離佛別無有心;
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求佛。所以者何?識無形,佛無形,佛無相貌。……
常憶念佛,攀緣不起,則泯然無相,平等不二。入此位中,憶佛心謝,
更不須征,即看此等心,即是如來真實法性之身,亦名正法,亦名佛性,
亦名諸法實性、實際、亦名淨土,亦名菩提、金剛三昧、本覺等,
亦名涅槃界、般若乖,名昌無量,皆同體。"
  
原來,在淨宗行者眼中,淨土是實有的報土,在見性的禪者眼中,
當下就是淨土,是自己與如來無二別的法土。當然,修淨土也能見性,
只不過,淨宗行者不像禪者把見性當成是非有不可的重要門檻。
  
關於見性,四祖道信說了五種方法:
  
一者:知心體 ─ 體性清淨,體與佛同。                                                                   
  
                    二者:知心用 ─ 用生法寶,起作恒寂,萬惑皆如。                                                
  
三者:常覺不停 ─ 覺心在前,覺法無相。                                                          
  
                              四者:常觀身空寂 ─ 內外通同,入身於法界之中。                                                           
  
                                                五者:守一不移 ─ 動靜常住,能令學者明見佛性,早入定門。                                      
  
這就是五種《入道安心要方便門》,無非是在說明見性的重要。
尤其是第五種" 守一不移 ",後來成為禪宗最重要的法門,五祖弘忍就說過:
  " 三世諸佛,無量無邊,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無有是處。"
正是強調了他師父道信守一不移的重要。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