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  的  產  生

探索夢的奧秘】  丹增嘉措著



  
  睡眠是產生夢的基礎。在認識夢的產生之前,先追本溯源,
     談一談睡眠的話題。
  
  睡眠與死亡的過程是十分相似的。
  
    一般人在正常死亡過程中,都要經歷隱沒次第,所謂隱沒次第,
    就是組成肉體生命的有機質能——地(固態性)、水(濕性)、火(熱性)、
    風(氣性)、識(空)五大中,前者依次隱沒於後者的過程。

    同樣,人們在正常進入睡覺狀態時,也要經過細微隱沒次第:

    頭部出現輕微沉重感,有人會不自覺地口角流涎 — 
    此即是土融入水;

    漸感昏沉,額頭出現熱感,眼睛閉合,眼瞼不動 — 
    此即是水融入火;

    自感朦朧心念,沉緩而動,呼吸清晰均勻 — 
    此即是火融入風;

    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和身識)融入意識,意識融入阿賴耶識,
    身心進入沉睡狀態 — 此即是風融入識;

    無任何分別念,完全沉浸於虛空般氛圍 —
    此即是識融入光明。
  
    這裏所講的光明,如果我們夢中已能清明認知,那就有可能在臨終
    出現光明時,加以識別。但是,未曾修習夢境修法的普通人,在
   “ 識融入光明 ”之際,無任何感受而沉入昏睡之中,無法予以認識和把握。
    又因為每個人四大與風脈明點的構成基質並非完全相同。
    所以,在隱沒次第出現時,也有時間先後,次第交錯的差別。
  
    另外,人在死亡過程中,一般要出現明、增、得,也就是白光、紅光、黑光
    三種現象。人在入睡時,也要經過細微的明、增、得(白光、紅光、和黑光)
    三種徵象。一般而言,人們在入睡過程中,對這三種徵象是沒有什麼感覺的。
    而某些較為特別的人則存在明顯感受。
  
    喬美仁波且回顧他三十六歲時的情況時說:


       “ 我當時體弱乏力,一天到晚都在昏睡。
           有天深更半夜,發生了一件特殊的事情。

           在半醒半睡假寐之際,眼前黑影晃動,影影綽綽,仿佛有什麼東西,
           我心裏感到有些驚恐,嚇得瑟瑟發抖。突然間,耳畔響起
          “ 嗚、嗚、嗚……“ 轟隆隆 ”一連串莫名其妙的聲音。

           我見到這種情形,馬上修生起次第來加以遣除,但沒有多大作用。
           我只好觀察自心,尋找恐懼的來源,凝視而住。

           這時,眼前出現一束皎潔之光,就象射進窗櫺的月光一樣 ……
           我想這肯定是白光現象。我覺得自己已經死了,感到更加害怕,
           萬不得已放下一切,坦然安住在“ 恐懼 ”的念頭上,
           心中的畏懼感頓時緩解。

           後來,面前出現如火星四射般紅光閃爍的景象 — 也就是紅光現象……
           我又感到恐怖,仍採用前面“ 坦然安住 ”的方法予以化解。

           接著,身心出現從未有過的沉重感,直覺告訴我,有可能黑光現象
           出現了…… 身體動也不能動……猛然間,我內心深處有種感覺:

           這發生的一切,不是死亡現象……既然如此,應該醒過來!
           我使勁掙扎著從睡眠中醒來……
  
       堪布鄂瓊仁波且? 也有類似的經歷。
       他在年僅一歲時,受到一位仁慈的老奶奶無微不至的照看。
       平時,他就在老奶奶的溫暖懷抱中入睡。他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 夜晚我在老奶奶懷裏要睡覺時,耳邊總響起‘ 轟隆隆 ’的雷聲,
       眼前則突然出現如同太陽照射在雪山上的反光,晶亮耀眼……
       過了一會兒白光變成渾然一體的紅色光蘊,宛如一片彩霞紅得似火……
       我心裏感到一陣憋悶。

       忽然,藍光滾裹著白光,紅光被光蘊吸卷到裏面,瞬間,我悶絕過去了……
       片刻之後,我處於無有中邊的明空境界。接著,一切都充滿白、紅、
       黃、藍、綠五種色光,豔麗繽紛 …… 中間是象簇簇灌木叢的光團,
       周圍有大大小小晶晶瑩瑩的顆顆明點,散射著無量光焰。

       與此同時許多狀如兵器般的束束光芒刺入眼簾,心中感到萬分恐懼……
       我一邊喊著奶奶,一邊嚷著:‘ 怕、怕……’老奶奶趕緊點起酥油燈,
       照著我說:‘ 不用怕,你看看不是什麼都沒有嘛!……’”
  

       通過以上事例,我們深入分析,就會得到一個結論。

       每個人在睡眠中所出現的三種現象,因人而異,景象紛呈。
       喬美仁波且和鄂瓊仁波且的各自經歷,從總的方面看是很相似的。
       但若仔細觀察,將他們各自現象作比較就能發現,無論是顯現形態
       還是整個過程,都有許多差異。

       喬美仁波且顯現三種現象尚未結束,就已從睡眠狀態中蘇醒。
       而鄂瓊仁波且卻是三種現象結束後,進入明空無別境界,
       甚至與法性中陰顯相相似的光與力都出現了……
  
       我們剛才講到的隱沒次第和三種現象二者,在理論上它們的出現有一定次序。
       然而,正如在《修行明燈論》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在實際情況下
       它們出現沒有一定規律。

       無論怎樣,隱沒次第和三種現象都要融入阿賴耶識 — 本來,
       阿賴耶識最終也要融入光明,但我們一般人,這一感受絲毫無法覺察到,
       一直都處在阿賴耶識的狀態當中。
  
  在瞭解了一些有關睡眠方面的基本知識之後,我們轉入正式話題,
       談談夢是如何產生的……
  
       印度仙達薄日大師講到夢的產生時說:

      “ 於此增相阿賴耶,唯生意識即成夢。”
       這頌偈詞是說,阿賴耶識中生起意識是夢形成的基礎。
       而意識包括有無分別意識和分別意識兩種。

       無分別意識是產生夢境現象的基源,它不存在任何辨別;
       分別意識是在無分別意識上生起現象之後,加以是非判斷。
       不論無分別意識還是分別意識,在形成夢時,往往帶有習氣成份。
       要形成夢,雖然也需要其他因素,但產生的主因就是迷亂的習氣。
  
       密宗白派二祖 ─ 那若巴大師?指出: 

      “ 晝依外境迷亂心,夜依習氣而迷失,中陰依業現錯亂。”

       這個意思是講,我們白天的迷亂不能排除習氣與業力的作用,
       但主要是受外部誘惑;夜晚的迷亂同樣不能排除外境與業力的作用,
       但習氣起主導作用;同理,中陰的迷亂也不排除外境與習氣的作用,
       但主要是受業力牽引而擾亂自心。
  
       具有習氣的意識,自阿賴耶識生起,在風的鼓作推動下,
       進入身體各部位經脈網路中,從而開始作夢……
  
       意識進入身體脈絡網中,若是清淨善脈,則是吉祥之夢;
       若是濁滯惡脈,則是兇險之夢……
       意識分別進入胃、肝、脾等內臟脈絡,就會夢到非人兇猛野獸,妖魔鬼怪。
       意識進入秘處脈絡,就會有男女貪欲之夢。
       意識進入肛門或者腳底部位脈絡,就是墮入地獄之夢。
       意識進入臍部脈絡,就能出現六道輪回混雜交錯的景象……
  
       如果意識進入寬脈,就會到廣闊無垠之境;
       若進入窄脈,則會到狹山僻壤……
       意識進入活躍脈絡,會夢屋廈富廣,悅意歡喜;
       意識進入僵萎脈,會夢貧窮饑餓,困苦難忍……
  
       如果以前意識早已習慣進入某一脈絡,所覺所感,就如熟人舊舍,
       似曾相識;如果意識進到以前很少去入的脈絡中,就會夢到人生地疏之處……
  
       意識進入眼部脈絡,則見五顏六色,繽紛顯現;若進入耳部脈絡,
       則聞歌樂縈繞,聲聲不斷;若進入鼻部脈絡,則嗅氣味,知於何處;
       若進入舌部脈絡,則品嘗百味,享用飲食……
  
       如果意識進入心臟前方部位脈絡中,就是去往東方之夢。
       意識分別進入心臟左方、右方和後方部位脈絡中,就是前往北方、南方、
       與西方之夢。

       意識進入心臟下方部位脈絡,就會夢往崎嶇峽谷、落入深洞或處在黑暗之中……
       意識進入心臟上方部位脈絡,就會夢到攀山上崗,或者高空飛行……
  
       如果意識進入腦部脈絡,就會夢到憤怒像和佛殿等景象。
       本來,大腦是人類複雜又重要的器官,在大腦各個部位,
       也就是以梵穴為中心的八方區域,都存在著極其豐富敏感的脈絡群。
       例如,象在枕骨部位有一名叫“ 瓦門角 ”(借用某一動物之名)的脈絡,
       諸如此類特殊脈絡在大腦中是有許多的……由此所作之夢,也是各具特色的。
  
       對於風推動意識進入脈絡產生夢這一觀點,一般人總感到太神秘了。
       往往人們對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就自以為如何如何主觀臆斷,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事實並非如人們所想像的那樣。

       經驗告訴我們,因身患某些疾病,有時作些噩夢。
       或者,手按放在胸口,常常夢覺沉重壓迫感……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
       正是身體某一部位因病痛,脈絡壅塞或壓滯所致。

       反之,假如脈絡運行與夢之產生毫不相關。
       身體罹患疾病與重物按壓也就不會對夢有任何影響了 — 
       這在西藏醫典《月光論》中有明確闡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