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悟.克勤 大師

 
 
 
      
             
             就這樣在心心相印中產生了,它在西土傳承二十八代,
             由達摩於梁武帝時傳到中土,到中土六祖惠能之後,
             更是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禪在古老華夏大地上開花結果,
             以無盡的綠蔭給熱惱的人生帶來清涼。
 
    佛對所有的人都慈祥地微笑著,成千上萬的人紛紛投向佛的懷抱,
    參禪悟道,以求得人生的解脫。但是,漫漫禪之路,逍遙有幾人?
    在了悟道路上,布滿了難以鑽過的迷障,疊立著一道道難以穿越的
    銅牆鐵壁。
 
    在佛陀的微笑中究竟有些什麼深意?
    禪又是如何從祖師的心印到繼承者的心上?
 
    棒如雨點、喝似雷奔……隱藏在這後面的,又是些什麼?
 
    你想掀開這層帷帳麼?且慢!所有的禪師都會大喝一聲:
    禪離意想,不可言說,如再饒舌,當頭一棒!
    這是個讓每一個參禪者都深感困惑的問題:
    如果禪不可說,何以在歷史上禪宗卻有汗牛充棟的著作?
 
    要使禪傳得更遠更廣,仍然離開不了文字。
 
    因此,早在唐末五代,禪門就將著名禪師的言行記錄下來,稱之為「語錄」。
    這些言行獨具特色,可以作為衡量迷悟的準則,這就是「公案」。

    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解釋公案的文字,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就是「頌古」,
    它是用簡潔的偈頌解釋公案。在眾多的頌古之作中,尤以雪竇.重顯禪師
    《頌古百則》最為著名,不僅為禪僧所普遍接受,也為參禪的人所喜聞樂見。
 
    但頌古仍然是「繞路說禪」,仍包含著不可言傳的直覺體驗
    這些頌古之作,對於文化水準或悟性不高的人來說,如蚊咬鐵牛,難以下口。
    因此,有必要對頌古進行再解釋,以適應教禪和學禪的要求。
 
    緣此,《碧巖錄》應運而生。它的作者便是圜悟.克勤大師

 
    圜悟克勤     (公元一○六三── 一一三五),四川崇寧人,
                                出生在世代崇儒的書香門第。十八歲遊妙寂院時,見到佛經,
                                愛不釋手,感歎著說:『我前世大概是出家人吧!』
                                乃毅然踏入佛門。
 
    他出家後便勤於研讀佛經。對這位日記千言,有著深厚俗學根柢的青年來說,
    萬卷佛經很快就嫺熟於心。但是,愈讀到最後,就愈感到不滿足,
    他以為只研讀佛經,仍然不能了卻生死大事,因此他把眼光投向了禪宗。

    為參究大善知識,他離川東下,十餘年間,參見過無數佛門龍象,
    最後見到了名重當世的臨濟宗楊岐派五祖 ─ 山法演禪師

    法演對他頗為賞識,讓他分座說法。他成了法演門下最傑出的弟子。
    宋徽宗崇寧初年,克勤因母老歸省,住持成都昭覺寺,不久又住持湖南夾山寺,
    後遷住湘西道林寺,朝廷賜號「佛果禪師」。

    政和末年,奉旨移住金陵蔣山,這時的克勤,已是名冠叢林的一代宗師了。
    宣和中,他奉詔住持京城天寧寺,曾為當時尚是康王的宋高宗趙構說法。
    後遷鎮江金山寺,建炎中於揚州面見高宗,受「圜悟大師」的封號,
    住持江西雲居山。不久因戰亂而返蜀,仍然住持昭覺寺,直至紹興五年圓寂。
 
    克勤在住持夾山寺等地時,應無盡居士張商英和門人的請求,根據禪林的需要,
    宣講雪竇重顯禪師的《頌古百則》,後經門人記下,匯集成書。
    因為當時的叢林稱夾山為「碧巖」,所以這本書便稱為《碧巖錄》
 
    在克勤看來,禪是另一種佛經,是活活潑潑的佛經,禪與佛經本來就是一而二、
    二而一的。因此,《碧巖錄》把公案、頌文和佛教經論結合起來,
    從禪宗基本理論出發,對疑義叢生的公案一一解釋,並加以引申發揮。
 
    《碧巖錄》是克勤與古代禪師的心靈感應通溝,於詩一般的語言、
    石火電光的機鋒中,顯示活活潑潑的佛禪的生命;也是克勤從生命的本源處
    流出的悟性、靈性,從生動有趣的故事、行雲流水般的講說中,禪機犀利地躍動。
 
    正由於這個緣故,他對公案的解釋乃為禪宗界所普遍接受,禪僧們都把它
    視為最重要的經典,人手一冊,朝暮誦習《碧巖錄》成了禪宗的新經典,
    成為古今公認的「禪門第一書」。

    《碧巖錄》裡指出,禪僧不僅重視直覺體驗,也重視知性思維的解悟
    可說從側面反映出禪教融合的大趨勢。
 
    要了解中國文化,就不可不了解禪宗;要了解禪宗,就不能不讀禪門第一書;
    而要更深刻地理解這部禪門奇書,就可不了解作者的個性、
    氣質及其一生豐富的閱歷。
 
    克勤一生七次住持名剎,說法精彩如口唇放光一般,其法語充滿詩畫意境,
    而又禪趣盎然,是詩中的詩、禪中的禪,體現了中國文化最高的美學特徵 ─
    詩禪合一。

    克勤機鋒峻峭的公案、精金美玉的言辭、充滿禪悟的體驗,都令人拍案叫絕,
    使人的心靈得到淨化,境界得到提升。

    他那偉大的僧格,正可為現代人的精神指標,導引著追求真善美的人們,
    一步步走向光明燦爛的佛國,走向纖塵不染的生命源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