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行         禪

 

 
   練習行走的襌法,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在襌堂或特定的襌修場所,所修習的從事的正式襌觀,
   我們一般稱之為「經行」或「行襌」。
 
   另一種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襌修」。

   在第一種的「經行襌觀」,因為是十分專注的襌修。
   所以,我們往往與坐襌一樣,選擇襌堂、固定的房中,
   或是熟悉的林園中修習,不適宜在馬路上或有人干擾處進行。
 
   而這種行襌,我們一般可依行走速度,而將之分為三種,
   即是一、慢步經行,二、快步經行,三、普通速度的經行。
   而在經行之前,我們應當以最放鬆、自然的姿勢,準備行襌。
 
   不管我們要從事何種速度的經行,首先兩腳自然安住,
重心平置於腳底,腳掌、腳根完全放鬆,
整個腳底像氣墊、海棉一樣,全部鬆鬆的貼在大地上,
   感覺似乎可以踏入地中一般。兩膝不要用力,膝蓋不要挺直,
   讓膝蓋放鬆而自然微彎,兩膝之後像裝置氣墊彈簧一樣。
 
   接著上半身的腰與背自然與地垂直,使脊椎像氣球一樣,
一節節往上疊,尾閭骨與地面垂直。兩肩、兩手自然下垂,
頸部、頭部如氣球般浮起,並與脊椎形成一直線。
全身放鬆到最佳狀況,心情保持寧靜,眼睛自然張開。
 
   當然,我們也可以想像自己正要在水中,
順著水流自然行走。或全身像氣球一樣,完全沒有壓力的走向前去。
這是我們經行前的準備姿勢。
 
   接著,我們先介紹第一種經行的方式: 慢步經行。
 
慢步經行
 
   我們可以在襌堂或庭院空曠之處,全身放鬆,
將重心置於腳心(湧泉穴處)。 
   這時再用右手輕握成拳,左手輕抱住右拳,置於腹前約三寸。
   這時,我們的心念完全明覺知自己站立的姿勢。
   按著,我們將全身重量置於左腳,
身體重心也集於左腳的前掌心湧泉穴處。
 
   此時左腳為全實,右腳為全虛,而我們完全覺知自己身體動作的變化。
   再來將右腳輕輕提起,向前自然跨出一步。腳趾與地面接觸之後,
   右腳輕輕踏實,而身體重心也慢慢由左腳轉移至右腳,身體重心也隨之
   集中在右腳湧泉穴,這時右腳變為全實,左腳為虛。兩腳交互輾轉前進。
 
   在這過程中,我們可以先觀照覺知自己右腳提起、踏下右腳,
   再提起左腳、踏下左腳等兩步驟的連續行動。
   當我們將兩步驟的行走,完全覺知的十分明晰時,
   我們可以再細分為三個步驟、四個步驟等。直到所有的行動,
   如同明鏡一般,清楚的覺照。
 
   在慢步經行時,千萬不要急躁。每一步都要十分輕柔緩慢的踏實後,
   才移動另一步。讓心安住下來,就像十分平穩的慢動作,
   或打著極慢的太極拳一樣,步步前進。
 
   甚至到最後,我們的心十分的安定。雖然持續的走著,但不必勉強的走動,
   想邁出另一步時,再自然邁出。
 
   這種慢步經行,有時甚容易入定。但我們現在是以身念處的襌觀為主,
   還是一心觀照著行走的全貌,覺知能力較能增長。
 
   我們要能觀照覺知,從一種姿勢轉換到另一種姿勢的變化過程。
   這種變化是慢慢轉換的,所以我們必然能夠明見變化的步驟。
 
   如果我們現在端坐在地,方要站起來走動,我們先移動雙腳,
   然後把手掌心向下,托著地板撐起身體,然後慢慢地站起來。
   當我們站穩之後,才開始向前行走。
 
   這時我們覺知到從坐到站立、行走的過程,現在我們觀察到自己,
   一隻腳先舉起來、向前移動、安穩的踏下等動作,我們持續不斷地
   保持覺知觀照,一定能夠熟習明鑑每一種姿勢的變化。
 
   當然,從其他各種坐姿或臥姿,要站起來行走,也是如此的觀照。
 
   我們的正念不會中斷,而由正念發起的覺知心也不會停止。
   這時如果我們失念成生起妄念,而出現了障礙,我們在長久修習後
   自然能及時覺知。然後我們能不斷清楚地覺知這些障礙,
   直到障礙完全消失,最後我們能回觀初始覺知的象上。
 
   我們觀察自己的行走,到最後,甚至會產生奇特的現象。
   我們看著自己的行走,竟像看到分割的慢動作,
   或是連續曝光的動作照片一樣,行走似乎是連續,但卻又像是分隔的動作。
 
   這就像我們看到一些運動照片時,是用速度極慢的鏡頭拍攝,
   並在同一張底片上連續曝光照出來的。結果,雖然不是一個動作、   
   一個動作的連續下來,但事實上,我們卻可以看到每一個細部動作,
   都清楚的浮現出來。
 
   當然,這種經驗是十分少有的,除非定力與覺知觀照能力,
   達到極高的境界,否則不會現起。

 
   其實,以電影為例。
   電影看起來是連續的動作,但是電影本來只是一格一格的底片而已,
   透過一定速度投光轉動,讓我們的眼睛被騙,而看到連續動作而已。
   我們在修學四念處時,如果定力與覺知力很強時,我們的心眼變得極精細、
   極快速,這時觀察我們的行動時,往往會快過動作的連續影像。
   這時我們看電影時,可能會把電影看成一格一格的影片,
   體會到世間,宛如幻境一般。
 
   雖然人間是幻境,但這種覺知並不是虛幻。
   當我們的心眼十分敏銳的時
候,是有可能產生這種現象的。
 
正常速度的經行

   正常速度的經行,可以在室內或室外的庭園進行,
就如同一般散步般的速度。
   我們在經行時,身體要全然放鬆,心中清楚的覺知著自己的行動,
   從腳的提起到放下,清楚的明照著。我們要讓身體完全放鬆,尤其是從脊椎、
   腰胯到腳後的筋絡要放鬆,讓全腳自然的伏貼於地面,而一心行走。
 
   我們這時以正常速度行走,但速度還是依人、依緣有時會有些差異。
   但是行走時,慢步如虎步:一步一步腳掌全部貼地再緩慢而走。
   快走如龍行:迅速但如行雲流水,如風之行毫不粘滯。 
   我們的行走,全身放鬆,還是可想像自己順著水流,在水中行走,
   全身或像充氣的氣球一樣行走。身心將會更加自在。
 
   透過對經行的清楚覺知,我們能愈來愈細密的觀照著自己的行走,
   到最後定力與覺知力量,都得到圓滿的開展。
 
   除了正式的襌觀經行之外,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走,
   也是身念處禪法的重要觀照課題。
 
   不管我們走在馬路上、百貨公司、公園、山間、田園,都是修習行走襌觀的
   適當時機。但是與專注經行襌觀比起來。我們不能像經行一樣,
   只專注於自己的行走動作,更要注意到周圍的環境。
 
   因為,在經行時,由於活動場地較為固定,不管是在襌堂、
   室內或適宜的庭園,外在環境的變數極少,我們只要專注於行走即可。
   當我們在一般室外時,由於周圍的環境互動較為複雜,
   所以必須較注意到環境的變化。像馬路上的車子、行人或坑洞等,
   都必須覺知,做適當的對應。 
 
   因此,我們除了要觀察自己的行走外,也要觀察其他人或物這些外身。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一定要清楚覺知周遭環境,以策安全,
   不能只是一味的覺知自己行走的狀況而已。

   當然,當我們的覺知觀照能力清楚增強時,這根本不成問題。
   但在初修日常
生活的行襌時,還是要特別注意。
 
   我們現在如果保有對周遭環境的適宜覺知能力時,我們應當同時覺知自己
   的走路情況。透過不斷的練習後,我們的身心已經更能放鬆了,
   這時以愉悅自在的心情走路,並覺知自己的行走,會感受到身心極大的歡喜。
 
   這時,我們不再漫不經心的行走,而是身心充滿了正念、活力,
   依著清楚的覺知觀照行走著。
當我們的心更加明晰覺照時,
   行走時就能更平穩自在,其實更不容易受到外來的傷害,
   對突發狀況的反應也更加快速。
 
   行走時的安穩喜悅,在覺知中能自然的增長,我們就像貓或老虎的行動一樣,
   既放鬆又充滿了覺察的力量。既舒服又不容易受到傷害。這時,
   如果有突發的異常狀況,我們就能像龍行、虎躍一般,迅疾的反應。
   所以,我們初開始在日常行走時,修習身念處襌觀,
   要提起意念觀照著周遭的環境。

   然後,再心如明鏡般的觀照覺知自己的行走。
 
   最後,這兩種覺知能力會完全統一,我們的心能同時鑑照著外界的環境,
   也覺知著自己的行走。
接著,我們能更細密的觀照自己的行動,
   從提起、放下腳,到細分為更多的步驟。

   在此同時,我們對外界的覺知也愈來愈細密明確。
   在與外界互動時,身體自然做出恰當而柔軟的反應。
 
   這時,我們也像順著水流行動的魚,全身自在放鬆的在水中行走。
   全身輕飄飄的像氣球一樣,隨時滑彈輕鬆。
   我們的覺知力愈來愈完整,愈來愈明晰,我們的步伐愈來愈細密輕柔,
   步履安詳而自在。但同時我們的覺知力,又像細密的警示器一樣,
   隨時做正確的反應。
   
   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憚,能讓我們的身心兩利,獲得更好的健康與智慧。
   因此,每天在行走中,訓練這種襌法,是十分美妙的。

                                           撰文:  洪啟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