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鳥窠禪師與白居易
 
     
 

 
   杭州西湖喜鵲寺鳥窠禪師,本名道林,謚號圓修。
九歲就落髮出家,二十一歲到荊州果願寺受具足戒,
後來入陝西投韜光禪師門下。

 後來道林座下收了一位侍者叫會通
日子久了,始終不能開悟。

   有一天,就向鳥窠道林禪師辭行,請求離去。
禪師問他要到哪裡去?他回答說
   『往諸方學佛法去!』

 韜光禪師說:     
   『若是佛法,吾此間亦有一些!』

 於是拈起身上的布毛吹了一吹,侍者會通就這樣開悟了,
世稱為布毛侍者

   道不在遐,道就在自家心地上用功夫。
根據《五燈會元》的記載:
 道林禪師,後來獨自到秦望山,在一棵枝葉非常茂盛,
盤屈如蓋的松樹上棲止修行,好像小鳥在樹上結巢一樣,
所以當時的人就稱他為鳥窠禪師
 
由於禪師道行深厚,時常有人來請教佛法。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也來到巢下拜訪禪師,
他看到禪師端坐在搖搖欲墜的鵲巢邊上,於是說道:
    『禪師住在樹上,太危險了!』
  禪師回答說:

 『太守!你的處境才非常危險,
我坐在樹上倒一點也不危險!』
  
  白居易聽了不以為然的說:
      『下官是當朝重要官員,有什麼危險呢?』
  禪師說:

    『薪火相交,縱性不停,怎能說不危險呢?』

   意思是說宦場浮沉,鉤心鬥角,危險就在眼前。
   白居易似乎有些領悟,轉個話題又問道:
    『如何是佛法大意?』

  禪師回答道: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白居易聽後,最初以為禪師會開示自己深奧的道理,
現在感到很失望地說:『這是三歲孩兒也知道的道理!』
 
  禪師道:
    『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卻行不得。』
 
 白居易聽了禪師的話,完全改變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態度。

 有一次白居易又以偈語請教禪師道:
    『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
     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禪師也以偈回答說:
    『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

人生如幻如化,短暫如朝露
但是如果體悟到「無生」的道理,
 超越時間「去」「來」的限制,
生命就能在無盡的空間中不斷的綿延擴展,
   不生亦不滅。

  白居易聆聽禪師的開示之後,深感敬佩,
於是依禪師,作禮而退。

  我們從白居易與鳥窠禪師的對話中,
了解到禪機的灑脫生動,禪並不重視知識和口舌的爭勝,
而重在知行合一,甚至認為行比知更重要。

 禪師就是以這樣的立場來參究佛法,
所以說八十老翁雖然人生閱歷豐富,如果不躬身去實踐,
即使熟讀三藏十二部,仍然不能了解佛法的真諦。

  白居易從佛法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成為佛教的信徒,
遍訪名山高僧,晚年更是盡遣姬妾,經年素食,
並且捨自宅為香山寺,自號為香山居士,
 尤其醉心於念佛,時常行文表達他信佛有得的心境,
 譬如他的香山寺一詩:

     「愛風巖上攀松蓋,戀月潭邊坐石稜;
      且共雲泉結緣境,他日當做此山僧。」

詩中充滿悠閒、飄遊的意境,
這種白雲水月共來往的生活,
  使我們不再為世俗繁華所羈累,
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禪的世界中。


         
以上文章為星雲大師於清華大學的演講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