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頭已十分

    唐.比丘尼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這首詩是唐朝有一位比丘尼到處訪道,後來開悟所作的。
 我們求道好比尋找春天一樣,從清晨找到夜晚,可是仍然看不見春天的蹤影,
 走遍了千山萬水,把鞋子都磨破了,但是
春天究竟在哪裡呢?

    心灰意懶之下,回到家裡,看到庭院中早開的寒梅,清香四溢,
 忍不住深深的一嗅,喔!原來
春天早就悄悄地綻開在寒梅枝上了。

    這首詩說明了我們追尋人生真理,探求智慧,往往本末倒置,
    向心外去追求,而不知道向心內去尋找。這首詩更提示了
    「心內世界」
與「心外世界」的差別。

    常人總以為心外的世界很寬很大,而不知道心內的世界更寬更大。
 佛經上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可見我們的心量有多寬敞,
    有多廣大。

    最近世界正在為石油缺乏、能源危機而恐慌。
    事實上,真正的能源在我們內心,我們內心的寶藏比世界上
    盛產石油的國家的能源還要豐富,但是我們將這一塊取之不竭,
    用之不盡的油田荒棄不用,並且愚昧地向心外的世界去挖掘,
    不把自己這一座靈山中的寶藏提煉出來;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


 不要捨棄靈山,徒然去攀登別的山嶺。
 如果我們對禪的境界有點體悟的話,去除了對事相的質礙,
   只要是東風吹拂的地方,不管紅花也好,紫花也好,不都象徵著春天的訊息嗎?

    所以說「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如果我們能夠契入佛法妙諦,
 層巒疊翠,無一不是諸佛菩薩的精神法身,聲湍鳴澗,都是諸佛菩薩的說法妙音。
 這就是蘇東坡所謂的「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淨法身」的意思。

 但是,如果我們不去領會,縱然芒鞋踏遍嶺頭的雲朵,
 也不過是「一瓶一缽垂垂老,千山千水得得來」,茫然無得而已。
 道無所不在,處處可以體會,甚至吃飯、睡覺、走路、行進之間都有道的存在。

  能如此體會,春天就離你不遠了!



     
以上文章取材於星雲大師在高雄師範學院演講集【禪師與禪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