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 定 四 度 空 間
                          
    
             
禪定四度空間,
是本門靜禪的實修法門,
以定為體,以慧為用,
而至實証菩薩的境界。
    
 《 第一度空間:》
 
初級禪定,入定時是心空或身空,
心法體悟若深則第一階段即能心空,
或身心皆空。
身空指不知肉身的存在,
忘我之境為心空,勤練動禪易達身空。
 
段六根較敏銳,心空,
耳能聽到幻音,鼻聞味道,觸覺敏銳。
 
  《 第二度空間:》  
                                                           
身心皆空,靜到極點,
如如不動,進入深定。
此時六根遲頓,外境一切不存在,
整個宇宙祇有微細的靈覺存在。
 
《 第三度空間:》
 
証相似法身,靜極生動,
整個身體放大,拉長,識神出體,
此時起心動念較危險 。
一守丹田,識神即會入體 。
有點小神通,不可起心動念,
不可執著,要無念。
 
剛証相似法身時,神通量沒有。
 
《 第四度空間:》
 
証法身,能運用自如,
一念現前,俱六神通。
                                          
      
     
附錄【四 禪】
  
【 初   禪 】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是為初禪。
具有尋、伺、喜、樂、心一境性等五支。

即得八觸、十功德,心能寂靜審慮,
感受到離開欲界之惡而生喜、樂,心感喜受,
身感樂受,故稱「離生喜樂」,
然仍有尋與伺之心理活動,稱為初禪。

尋,舊譯作「覺」,為心之粗分別作用;
伺,舊譯作「觀」,為心之細分別作用。
 
以得此禪定之人仍有尋、伺作用,故又稱「有覺有觀」。
若於現世成就初禪,即得生於色界初禪天之果報。

又於此禪定之中,可對治貪恚害尋、苦、
憂、犯戒、散亂等五種修道之障難。
此外,於初禪定中,以尋、伺之心理活動,
故有見、聞、觸之活動,且能起語業;
二禪以上則以遠離尋伺之故,不再起語業。
 
二 禪】:
 
乃色界四重禪定之第二重,
攝內等淨、喜、樂、心一境性四支。

心一境性為二禪之自性支;
內等淨謂二禪離初禪之尋伺塵濁之法,
其內之信相明淨,亦即無尋無伺,無覺無觀,
於三受中感受喜樂之二受。
所謂喜樂二支,乃依此定而勝生喜樂,
故又稱為定生喜樂。
 
【三 禪】:
 
具有行捨、正念、正慧(又作正知)、
受樂、心一境性等五支。

於此禪定中,已離脫二禪之喜樂,住於正念正知,
進一步欣求更高境界的勝法而精進修習;
因已遠離二禪定之喜樂,然猶存有自地之妙樂,
故稱「離喜妙樂」。

又於此禪定中,可對治第二禪定之貪、喜、
踊躍、定下劣性等四種修道之障難。
 
【四 禪】:
 
又作四禪定、四靜慮。
指用以治惑、生諸功德之四種根本禪定。
 
亦即指色界中之初禪、第二禪、
第三禪、第四禪,故又稱色界定。
 
禪,禪那(梵 dhyna)之略稱;
意譯作靜慮,即由寂靜,善能審慮,
而如實了知之意,故四禪又稱四靜慮、四定靜慮。

此四禪之體為「心一境性」,其用為「能審慮」,
特點為已離欲界之感受,
而與色界之觀想、感受相應。

自初禪至第四禪,心理活動逐次發展,
形成不同之精神世界。
或謂自修證過程而言,前三禪乃方便之階梯,
僅第四禪為真實之禪(真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