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 大 悟 入 法 門


一、根大圓通法門經文

         《楞嚴經》曰: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
              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專為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
              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二、經文大意

   1. 大勢至菩薩因地願行

       阿彌陀佛在久遠劫前曾為轉輪聖王時,其名為無量淨,發願於三月之中以諸所需,
       供養於佛及比丘僧,如是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願取不淨佛土。

       無量淨轉輪聖王發一切願已,寶藏如來為其授記,後來真成就佛道,號無量壽,
       世界名叫極樂世界。
       無量淨轉輪聖王共有八太子,未來均將成就佛道,我等熟悉者為第一太子是觀世音菩薩,
       第二太子是大勢至(得大勢)菩薩,第三太子是文殊師利菩薩,第八太子是普賢菩薩。

      《悲華經》卷三云:

        「爾時寶海梵志復白聖王第二王子尼摩言:
              善男子!汝今所作福德清淨之業,為一切眾生得一切智故,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爾時王子在佛前叉手白佛言:

                 世尊!如我先於三月之中,供養如來及比丘僧,並我所有身口意業清淨之行,
                 如此福德我今盡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願不淨穢惡世界,令我國土及菩提樹,
                 如觀世音所有世界種種莊嚴寶菩提樹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願遍出功德光明佛(觀世音成佛名)始初成道,我當先請轉於法輪。
                 隨其所說法、所經時節,我於其中間行菩薩道。是佛涅槃後正法滅已,
                 我於其次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成佛時所作佛事,世界種種莊嚴,
                 般涅槃後正法住世,如是等事悉如彼佛等無有異。」

   2.大勢至菩薩授記

     「寶藏佛告第二王子:

           善男子!汝今所願之最大世界,來世當得如是大世界,實如汝所願。
           善男子!汝於來世當於如是大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善住珍寶山王如來,
                        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善男子!由汝願取大世界故,因名汝為得大勢(大勢至)。
        爾時得大勢前白佛言:

           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我今敬禮於佛,當令十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六種震動
             (動、起、涌、震、吼、搖等六相),雨須曼那華(屬灌木有香氣,譯悅意花),
           其中現在諸佛各授我記。

        爾時得大勢在於佛前頭面頂禮著地,尋時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六種震動,天雨須曼那華,
        其中現在諸佛世尊各與授記。」

   3.先認識根大圓通之理

     行者當知根大圓通法門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非僅運用一根而修,果如是則與前眼根、
     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各別圓通者同,故大勢至菩薩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得三摩地。
     修根大圓通者,行者應攝住耳、鼻、舌、身等四根,使耳根住音聲不著,鼻根主氣入出綿綿不斷,
     舌根出唸佛音聲、身根靜止至生內氣而不動。然後眼、意根交互運用,作憶佛念佛想,終至見蓮花、
     見佛之境。

   4.陳述宿世修習念佛三昧

     大勢至菩薩法王子與其在一起之五十二位階諸菩薩眾,即從其座位中起,五體投地頂禮佛足,
     而白佛說:

           我憶往昔恆河沙無數劫前,有一佛出世間,其佛如來名無量光,隨後每一劫中
           均有一如來相繼出現於世,其名曰(1).無量光佛、(2).無邊光佛、(3).無礙光佛、
            (4).無對光佛、(5).燄王光佛、(6).清淨光佛、(7).歡喜光佛、(8).智慧光佛、
            (9).不斷光佛、(10).難思光佛、(11).無稱光佛,(12).最後一佛名為超日月光佛。
          也就是超日月光佛教我修習念佛三昧法門。

  5.念佛三昧法門理論基礎

    念佛三昧者是何法門?
    念者憶念,佛者是佛陀,三昧者是正定,憶念佛陀而入正定中的法門。
    念佛三昧法門約有四種:

      (1). 持名念佛---取一佛名,一心稱念、(2). 觀像念佛---設立佛像,注目念佛、
      (3). 觀想念佛---觀想佛像,由上部起觀,佛像全現心中、
      (4). 實相念佛---即念自性,法身真佛,與空無二。

    大勢至菩薩所提的念佛三昧是持名念佛,因意根是第六意識,是起心動念之源頭,
    唯識學言第六意識動身發語獨為最,故能以第六意根來攝受其它五根(眼、耳、鼻、舌、身等),
    在念佛時使六根都攝入,達淨念相繼之地步,是為念佛三昧。
    經文言,念佛者意如有兩個人,其中一人某甲專為憶想某乙,而某乙專不憶想某甲,
    如此兩人若相逢時,亦不得相逢,或相見時亦不得相見。

    蓋此因兩心不靈通故,逢等於不逢,見等於不見,兩人無有道通神交之感覺。
    若果兩人互相生憶念心,且其互憶之念甚深,如此乃至於從今生至他生,此兩人皆能形影相隨,
    不相產生乖違離異之現象。就像一般眾生具互愛心念強者,即是憶念深,則此兩人生生世世,
    均得再相逢,甚至常相左右或結為夫婦。

  6.念佛者必定見佛

    十方一切如來均有大慈悲心,憐憫憶念眾生心,佛憶念眾生有如同母親憶念自己之子女一樣。
    設若母親憶念子女心甚強,但其子女確逃避而消逝不見,那其母親光憶念其子女又有何用,
    當然起不了憶想之功用。

    反之,若其子女憶念其母親心很強,就像母親在憶想子女之情切時,此母子生生世世,
    亦不相違離疏遠。故說子憶母容易感知其母心意,而母憶子時,子難以感知其母心憶念殷切。
    如此之故,若眾生心中常憶想佛,心中常念想佛,則現在當前或未來,必當見佛。
    一個人若修行境界已接近於開悟階段,粗心垢已去除,微細心垢未盡,但已有基礎,
    故不必假藉一切方便法門,以念佛法門自己將獲得開悟。

    此種念佛行者,有如染香的人,在染香中熏得無量香氣,故其身體也具有香氣,
    此則名為【香光莊嚴】。

    故一行者如果是常念佛,則天天熏著佛身佛法身,久而久之,亦像染香人具有香氣,
    故念佛之人亦將有佛蹤也。

  7.述己自利利他之行

    我在因地修行中,以念佛之想心,清淨我內心垢,攝受諸根清淨,得悟入無生法忍。
    今在此娑婆世界,攝念諸念佛的人,使他們如其所願,歸於彌陀西方淨土。

  8.結酬所問

    世尊現問藉用根、塵、識、大等四,以何法修入圓通,如我本修因緣,並無選擇,都攝六根,
    使六根性清淨,眾妄不生,而得淨念諸佛之念相繼不斷,如此而獲得三摩地。

    行者用第六意根來念佛時,同時使眼根觀鼻頭不動,耳朵聽聞念佛聲不放,鼻子呼吸氣進出能感知,
    舌根振動念佛不放,身根因殷切而氣機發動,行走各處而意根能知之。

    如此用功,而能都攝六根,使淨念相繼不斷

    今佛問我圓通修證方法,就我所修證者,乃因統攝六根,成就無上道。
    故根大本修因緣,對我而言,最為殊勝第一。
 
三、修習方法
 
  1.先在耳、鼻、舌、身根中用功

    行者欲修習念佛法,必使耳、鼻、舌、身諸根先有所成就。首先以舌根出聲唸佛洪名,
    再以耳根攝唸佛聲音逆流照性。行者唸佛用功中以鼻根控制空氣出入,先吸一口氣後閉氣唸佛,
    隨之,氣綿綿微細而出。

    如此用功,將使色身起變化,內氣充滿色身,此時行者能捨一切識心得入根性之中,謂識心止住。
    如上所說,行者用動身發語獨為最的第六意根來念佛時,使眼根觀鼻頭,耳朵聽聞念佛聲,
    鼻子注意呼吸氣進出,舌根振動地以金剛持念佛,身根氣機發動而行走各處。

    如此用功能都攝六根入一念中,使念佛心淨念相繼不斷。
    行者至此境界時,在心、意、識中都能攝住後,始能起觀想念佛,否則觀佛念佛境界不生,
    下述觀佛之次第。
 
  2.念佛三昧修行法門

   (1)行者心想始能成就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者何?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如去,意為乘真如之道往佛果涅槃)阿呵三藐三佛陀。

   (2)眼、意根共用憶想佛

       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
       像既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縵彌覆樹上
       ,眾寶羅網滿虛空中,見如此事極令明了如觀掌中。

   (3)想念左右兩菩薩座安菩薩像

      見此事已,復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復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
      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華座,亦放金光如前想無異。

      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華座,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妙光,其光金色照諸寶樹,
      一一寶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

   (4)成就念佛三昧相

       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水流光明及諸寶樹鳧鷹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定恆聞妙法。
       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捨。令與修多羅(佛前所說經文)合。
       若不合者名為妄想,若與合者,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是為想像,名第八觀。

       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四、修習優劣

        久遠劫以前,念佛圓通法門早是修定法門之一,光法師剖析念佛入禪定之道理,
        尤見精專。

        渠謂修禪定人或參禪人,唯仗以自力,不求佛加被,故於功夫得力,真妄相攻之時,
        將有種種境界,幻出幻沒,若非真具道眼者,不能辨識真偽。

        若參禪修行者,心憶念著佛,有諸正觀,不取邪觀,則不易出差錯。
        唯
光法師所稱念佛法門者,為稱名念佛法門。
        故唸佛人以真切之信願,持萬德之洪名,唸至功純力極,則全心是佛,全佛是心,
        心佛不二,心佛一如,如果能唸佛唸至此境界,即可再進而修習念佛三昧法門矣!

        亦即了知心性之相,悟知體性本自空寂,在空中依他因緣起自性。
        隨之能以憶想念心,念諸佛法界心,成就一切念佛三昧法。


                                         (法爾禪修講義 --- 參證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