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一、佛教世間化:
 
            惠能說:「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角」,佛法之
            弘傳於世,是世出世法一如的,能悟入當下即是人間淨土,即是一合相的境
            界,當下即能了生脫死,不必依託於彌陀淨土,否則何處又是歸程呢?若是
            心中始終存在著差別、對立相,不能將佛法落實於世間,又如何是佛法呢?
            釋迦佛當年於菩提樹下,即正告世人「眾生皆有佛性」,只因不覺而流轉生
            死,眾生未能將出世法融於世間法中,即是其不覺之一。時空移轉,至於今
            日,仍有諸多善人不解如來真實義,仍不解佛性之確切真義,仍游走於大、
            小之間,仍無法了知法華一佛乘之旨,唉!誠然令人喟歎!法無定法,佛住
            無依處涅槃,非有定處名之曰淨土,真正的淨土在自性之中,真正的理事在
            眾生之中。茲舉結婚為例,一切生物的傳承都是兩性結合以延續後代,但若
            以為婚姻、小孩是業障,而執意單身以利修行,那生命如何傳遞?種族如何
            繁衍?
 
 
 二、佛學科學化  
 
            科學引領人類時時步入嶄新的領域,是無庸置疑的,但科學是錯誤的累積,
            昨日非今日是,今日非明日是,卻也是不容否認之事。學佛者所探索的是實
            相,非但放諸四海皆準,行諸全法界亦復如是,而今日之科學對於宇宙大自
            然及人體組織之奧妙,仍有諸多死角,理有未知,事有未明。相對於此,“
            佛”的定義是什麼呢?傳統的說法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佛乘宗的
            說法是〝理無不知、事無不能、德無不被、能全用全、時空統一、住於十大
            一如的大涅槃境界者〞,如此對照,科學與佛學的能用所及、是非曲直自然
            明瞭。三界六道眾生囿於佛性之未開啟,理有未知,事有未明,因此對於內
            、外法界的奧妙,在時空無法統一之下,只能作階段性的了知與探討,此亦
            即所謂的“科學”,因此我們或可如此說〝科學是佛學的階段性追尋,佛學
            是科學的終極了知〞。
 
  
 三、佛法生活化
 
            擔柴挑水皆是禪,語默動靜、行住坐臥亦無不是佛法,佛法在心不在相,一
            切行處、住處無不是佛法之範疇、道場,所以佛法生活化即是融相入性的過
            程。俗話說〝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佛法何嘗不是如此,大修行人不
            必避居山野住茅棚,車渠、赤珠、瑪瑙即在家中,不必周遊列國。又,楞嚴
            經說「不斷淫慾,不能成佛」,「食肉斷大悲種」,前句種種上已述及,達
            摩血脈論所言亦多,可自行參考;後句所言固然成理,只是境界不究竟,否
      
南泉禪師斬貓,又是何理?法身菩薩以眾生為自體,視十法界為家,殺又
      
殺!食又何食!相上雖有其變異,性體卻是如如不動的。另外,佛法生活
      
的過程亦就是轉識成智的過程,六、七意識因中轉,五、八意識果地轉,
      
地菩薩修行以理去轉,而且二六時中皆在定境,以無念之念,無分別、無
      
立去實踐,使理事圓融,做一名生活中的大菩薩。
 
 
 四、佛制現代化
 
   為人有其道德倫理之規範,學佛有其修行理路之戒律,為僧則有其四分律、
   菩薩戒等戒律,而佛乘宗亦自有其修行操持上的戒規,依性起戒,証道前唯
   獨一條心戒─“無相大戒”,因為戒體在性,戒德在心,與其琳琅滿目的戒條
   ,滯礙難行,不如直指心性,戒之在心。又,善惡之分立,依於何事?戒律有
   其時宜性,不可泥古不化,佛乘宗是個與現實社會脈動如一的現代化宗派,強
   調身心合一,世出世法一如,無量即一、一即無量,但是法性雖是亙古不移,
   法相卻是無時不變的,所以二千餘年的戒規不合時宜者,若不因緣於現世律動
   而有所增減,豈非成了教條主義,以古理廢今事了。佛乘宗於今弘法,挑起歷
   史的重擔,要有振衣千仞岡的氣魄,及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毅力,屢仆屢起,要
   能如此才堪稱佛乘宗的傳人。


 
        
     佛乘宗四個目標(四大任務)、一個方法
 

  一、開創人類文化發展的新理路,統一宗教、哲學、科學思想於一如。
 
  二、提高人類生命、生活的層次,心懷法界,究竟圓覺,長劫入短劫,
       即生成就。
 
  三、幫助人類改變自然,圓融自然,運用自然。
 
  四、於現實社會,令其健康長壽,提高德性淨化人心,使社會做到互助
        、互愛、安和樂利、平和安康的人間淨土
 
 
    “一個方法”:佛性人人本自具足,能生萬法,而內法界即是外法界,
    佛性中具足十大,體、相、智、德、理、事、能、用、時、空十大皆是
    無量
,能全用全,周遍法界,因此欲貫徹四大任務,唯有將我、人、眾
    生的佛性
完全啟發,使內外法界的層次與境界均達於究竟,若能如此即
    可無事不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