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  方  故  迷
 

000.jpg  
 
 
我們的「心性」並沒有所謂「方位」,
就如諸佛的覺性也沒有方位,只要眾生念佛,
不論身在何處,諸佛都能感應到,不論他在天堂或地獄;
也猶如我們帶著手機,朋友從四面八方打過來,
我們都能不受方位的限制而能收得到。
 
我們想到遠山的一處寺院禮佛,
當走到半山腰時迷路了;什麼因素讓我們迷路了?
是「方向」,迷失了正確的方向才會迷路。

我們的心本來明明覺覺,無所謂「迷惑」,
只因為「無明妄想」,就迷失了「清淨的本心」,
就像因為方向而迷路了。

迷失在「無明妄想」中,就會迷出「貪瞋痴」來,
並且從此在「貪瞋痴」輪迴中,會找不到解脫的道路;

「迷失在無明妄想」也猶如眼睛生病了,
看到虛中有許許多多的「黑影」後,就誤認「黑影」是實有,
從此迷在「黑影」上生起「諸法實有」的憎愛分別,
也造下無邊業果,感得現今的低劣色身,
眼睛只能看到前方,耳朵只能聽到近距離的聲音,
去山上的寺院還得用兩腳走路;
色身受就這樣受到業報的障礙,失去了應有的自在。

 
在迷途的道路上,
山上的人可以打手機指引你上山的路,
你可以依著指示走,也可以請他告訴你路上的指標,
自己再依著指標走就好;不論是何種方式,
都能到達寺院,猶如信佛陀所說的各種法門,
比如一心念佛,即能仗著信願力往生淨土,
而獲得解脫自在;或者依持佛陀的教法,
一心深入「戒定慧」,澈觀「諸法如幻」,
証得「涅槃」解脫,我們可以選擇最契應自己的方式走上寺院。

 
《大乖起信》說:

「所言不覺義者,
謂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
不覺:心起而有其念。」



「不覺」就是已迷失了覺性,而「迷失」有很多層次,
比如迷失在叉路上,不知要怎麼走?
或因為「無明妄想」而迷失「清淨心性」的全方位。

「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而有其念。」
「法一」是無有二相,也是指全方位的「真如體」;
「真如體」就是本具的「清淨心性」;
是因「無明妄想」失去全方位的清淨心性功能,
因此誤執世間有有南有北,人心有聖有凡、
有迷有悟等等「諸法實有」的妄見,
從此輪轉在「諸法實有」的妄想分別中。


 
《大乖起信》又說:

「念無自相,不離本覺,
   猶如迷人,依方故迷,
       若離於方,則無有迷。」



心的覺性原本離一切相,並沒有自相與他相的分別,
猶如虛空本來就沒有「方位」;因為「無明妄想」而迷失,
才有各種差別名相的妄見;然而這一切相,
本來就不存在於「本覺」中,只因妄想而有。


 
世間名相中,有老師有學生,老師比學生懂很多知識;
各行業有各行業的專家;然而,儘我們不懂如何造飛機,
不明白手機怎麼有這麼好的功能,
但是我們的覺性都不因「不懂」而有所減少;

專家的覺性也不因是專家而有所增加。
猶如明白了此是東方,此是西方,
遠山也沒有增加什麼色彩,
虛空一切萬物也都依然各安其位,
不因世人的庸人自擾而有所改變。
「清淨覺性」也一樣,不因迷或悟而有所差別,
人們只是迷失在「無明妄想」中不能出離。

 
虛空中本來就沒有所謂「方向」,
遠山就是遠山,管它東方或西方呢?
「東西南北」的方向,是依於世間名言而有,
它是方便設施的產物。

有了「東西南北」的慨念,當我們在看遠山時,
若是有人問你說:「這是東方嗎?」
我們就迷失方位了;這個「迷」來自那兒呢?

其實是世人庸人自擾,自己設立方向名言來迷惑自己,
遠山就是遠山,何必把它定個方位呢?
 
洞觀諸法本空的聖者,雖然削落無明妄想,
卻不改舊時人,然而他的心行,卻是異於舊時行履處;

「清淨本覺」雖然不論悟或未悟,都清淨如昔;
然而,已悟「清淨本覺」的聖者,處在現象中,
不若往昔被無明所困,執現象為實有,已不再被現象所迷。
止息「妄想分別」後的聖者,就如蘇東坡的一首偈子: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唐岐偶思 http://tw.myblog.yahoo.com/yu-er/article?mid=2849&next=2847&l=f&fid=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