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者的心路歷程

果  煜  法 師
 
slide0046_image019  


在禪修過程中,行者因於方法的純熟與心境之提升,
將經歷幾個層次的變化:

一、螃蟹過河:

大家都看過螃蟹吧?牠有兩個頭,八條腿;
兩個頭,其實還不是真正的頭呢!
似頭而非頭,這象徵牠三心兩意,捉拿不定的性格。

其次八條腿,又代表牠遇事慌亂,七手八腳的窘態。
行者剛發心修行,意志還不堅定,時而亢進,時而退轉;
這就像螃蟹有兩個頭,經常左顧右盼;
即使奮勉於一時,也常因方法的不純熟而搞得手忙腳亂,
狠狽不堪。就算奮勇掙扎了好久,卻只是橫行而已!
如何能到彼岸呢?

二、秋風落葉:

當行者道心慢慢轉堅固,尤其當禪修方法漸漸用上力了;
這時心境便像秋風中的樹,落葉歸根。在秋天中,
樹葉慢慢由翠綠轉為枯黃,而翩翩落下,
最後只剩下蕭條的枯枝,在北風下哆嗦。
很多人看了,都覺得悲涼。

但秋天的落葉,其實不是凋殘,而是培本。
所謂「落葉歸根」者,正為將一切養份落實到根本。
於是由於根紮得更深,根結得更穩,
才有來春之紛紅黛綠,鳥鳴花香。

行者亦爾,因一心用方法,故不再向外攀緣;
尤其當心氣向內收攝,不但非容光煥發,反而憔悴枯槁,
盡失往昔的光彩。但這並非消極衰頹,
而是為培根本而作的努力!

三、心如磐石:

經過落葉歸根的過程後,外形雖枯瑟蕭條,
但內在卻穩若磐石。所謂「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或「蚊子咬鐵牛,沒得下口處」。不管是外境的變化,
或內識的翻湧,皆不能干擾其方法,或影嚮其心境;
只一心一意專行持於修道的路上。

四、高山頂立:

因內攝而外延,從下沈而上升;因此,過了落葉歸根、
心如磐石的階段後,將轉換成「高山頂立」的氣象。

在高山中,一方面因空氣新鮮,視野遼闊,
故心胸為之開朗;一方面因噪音隔絕,遠離人事,
故神明為之清爽。

因此,一個人於立足高山,
遊目四顧之際,自覺飄飄若仙;
一切紅塵俗事,已恍如昨夢。很多過去的事情,
即使想起來,也不再覺得那麼的真實。
這時即使身仍在人間,但心已出世矣!

五、雁度寒潭:

這是取用《菜根譚》「風拂竹林,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的典故;在古詩中,
雁是一種極典型的象徵。譬如「衡陽雁去無留意」、
「萬里長空送秋雁」都用雁的特徵。
我們都知道,雁是最典型的候鳥之一。

每年秋天便成羣往南飛,為方便尋找較溫暖的地點以度寒冬。
然到了春天,氣候稍暖和了,牠們又成羣向北飛。
於是任一個地方,對牠們來講,都是過客而非歸處。

但在高空中,遊目四顧,高山培塿,汪洋小河,盡在俯視中;
一切雖看得更清楚,卻與自己了不相干。

前之「高山頂立」,雖也能看得遠,看得開;
卻侷限在某定點上。

而此「雁度寒潭」,卻是在不斷的變動環境中,
去作更紮實的歷鍊與昇華。

這時修行的重點,已非在蒲團上,用「守一」或
「禪觀」的方法去練心。而是該到一切順逆境界中,
去磨鍊、去淬礪。使心如雁過秋空,不留任何痕跡。

六、渺若晨星:

所謂晨星,乃指天快亮時的星星;
當然這時的星星,必將若有若無,難以分明。
此之星星,乃喻眾生的無明我見。

我們知道星星必在沒有光明時,才能分外明顯;
如果是滿月夜,或在大白天,則星星必將隱而不彰。

同樣,眾生的無明我見,也是在愈沒有智慧時,
愈顯得高矗;如經一番寒徹骨,既已從佛法建立正知見,
又在行門中歷經覺悟與歷鍊的過程,則無明我見,
必如嚴冰解凍,日消於無形。

七、春風化度:

此時內斂的修行階段,已過去了。故不再是秋風飄零、
不再是嚴冬酷寒;也不再是孤高頂立、目中無人。
而是煦煦春風,肇化萬物的生機。

春風本是無心的,然而在它的吹拂之下,枯枝吐出了新芽,
大地換上了新裝;小鳥枝頭欣唱,蝴蝶花間遨遊;
到處充滿了生機與歡喜。

真正修行到家,已純是無心境界;
既不向外攀緣,也不向內幽守,
冥冥與萬化合一,語默動靜皆安然。

如春風徐徐,如春日煦煦,
而萬物自得欣欣以向榮。雖不存心度化眾生,
然眾生於其揚眉瞬目、輕撥點化間,
自得心開意解、尋得歸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