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守靜,猶未離病

 
文 / 聖嚴法師

11229698-md.jpg  

 
牛頭法融的《心銘》中,有這樣的兩句話。

「將心守靜,猶未離病。」
 
從這兩句話可以理解到,靜坐不等於參禪,
靜修不等於學佛,打坐未必能開悟。

中國佛教對於「禪」有兩種定義。
其一是由靜坐入禪定,稱為小乘的次第禪,
且跟一般宗教的冥想、默禱相通。

這些都是將心守靜,把心守於寧靜、安靜、平靜的狀態;
淺的層次叫靜坐,深的層次叫禪定。

另外一個定義是中國禪宗的「禪悟」,
不一定要打坐,只要把身心放鬆、放下。

心中沒有任何執著、追求,就能保持寧靜、安定。
我曾將之形容為無底的垃圾桶,也是無形的反射鏡。
於此境界中沒有煩惱的現象,但有智慧的功能。
 
牛頭法融的意思是說,如果將心守靜,就還未離開病。
「病」是什麼?如果僅是靜坐的安靜,心沒有明,
一旦干擾發生,馬上還會受到影響而起波動。

難怪守靜習定的人,總是希望單獨躲入深山去,
或者離群索居;他們厭懼煩囂,喜歡寧靜。

這種人即使能入定,
在定中沒有煩惱的現象,
但是他們的自我中心一直都在。

當定力消失而出定時,輕微的問題可能還引不起煩惱,
萬一遇到狂風驟雨、跟他自身的利害得失有大衝突時,
依然會有貪欲瞋怒等煩惱出現。

因此牛頭禪師認為,
這樣的修行法或修行層次,尚未離開煩惱的病。
 
中國的禪宗,雖以打坐做為修行方法之一,
然而更重視在十字街頭參禪,在人群之中、市區之內用功。

身處人間而不為人間的種種現象所困擾,那才是禪悟的功夫。
普通人如果懂得禪悟的意義,並且常常面對環境練習心平氣和,
那也可謂近乎禪悟的功能。

即使未臻禪悟的境地,功夫日積月累,
煩惱的起伏也會越來越少,這也是人生的一大解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方廣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